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职业应激源及其应激心理反应作用于原发性高血压(EH)的过程,并初步构建应激性高血压职业应激作用的模式。方法选择某铁路分局工龄≥3年的在职男性,包括全部乘警和2个列车组的全部列车员,共40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式(SEM)分析职业应激源、应激心理反应、焦虑、A型行为及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对EH作用的路径。结果①职业应激源是各种心理生理等应激反应和焦虑等情绪障碍发生的诱因,通过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应激反应下的特质焦虑,间接对EH产生影响。②A型行为对EH影响最大,总效应为0.398,紧张反应和职业任务次之,总效应分别为0.336、0.271,焦虑影响最小,总效应为0.160。③A型行为对紧张反应的影响主要为直接效应,而对焦虑的影响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效应;对EH的作用,一方面表现独立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通过紧张反应和焦虑的调节间接对EH产生影响;而紧张反应、特质焦虑对EH主要表现为直接影响。结论本研究表明,职业应激源、应激反应、中介因素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构建了慢性职业应激诱发原发性高血压可能的机制模型。

  • 标签: 职业应激 心理应激反应 A型行为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军人属于高心理应激水平群体,应激反应所带来的身心变化会对军人完成任务的绩效、家庭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健康产生影响。军人应当通过认知控制、情绪调节、行为规划和人际关系调节等方式提高对应激的有效应对能力。

  • 标签: 军人 心理应激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应激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以减少手术室应激源的暴露。对照组不接受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前血压水平及焦虑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血压水平及焦虑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分析手术中存在的应激源,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患者血压波动和情绪变化,对保障手术质量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手术应激 护理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筛查方法,并建立应激诱发心理危机和应对缓解心理危机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调查”(SLSI)、“抑郁发作诊断指标”(DEP)和“危机应对方式”(WCW)检测大学生13154例,对样本作多元层次筛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4层次筛查检出具有“高生活应激、严重障碍、抑郁发作和自杀倾向”核心因素的大学生心理危机38例(0.3%),并筛出无此4项核心因素的1835例(14.0%)为对照组;大学生生活应激源(挫折、压力、变化)和应激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是诱发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5);危机应对积极方式(处理问题、控制情绪)是缓解心理危机的保护因素(P〈0.01),应对消极方式(期望、逃避)则是处理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心理危机4项核心因素是多元筛查的主要鉴别依据;大学生生活应激应对方式对心理危机具有诱发或缓解效应;本预测模型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检测筛查和预测干预提供了研究参数。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危机 生活应激 应对方式 预测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急诊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压力和风险的工作,急诊护理人员长期面临各种紧急情况和复杂病情,容易导致心理应激。本文旨在探讨急诊护理人员面临的心理应激源、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发现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应激主要来自工作压力、患者状况、团队合作等多方面因素。应对策略包括个体心理调适、团队支持、专业培训等方面。针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体系等建议,旨在为急诊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与保障。

  • 标签: 急诊护理人员 心理应激 应对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本专科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事件时应激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学生应激应对问卷》对一、二年级和毕业班544名本专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本专科一、二年级学生在心理危机应激应对方式和独立设置的求助心理咨询室题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毕业班本专科学生在5个因子和独立设置的求助心理咨询室题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科生在面对心理危机事件时,更趋向于采用成熟的心理危机防御方式,而本科生则更趋向于采用混合型和不成熟的心理危机防御方式,特别是在毕业班学生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 标签: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应激应对方式 比较
  • 简介:1重视部队官兵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机体应激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灾难性应激疾病也称为创伤后应激疾病(post.traumastressdisorder,PSTD),是指突发性灾难事件打破了机体所处社会环境与自身心理、生理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导致机体精神心理与躯体生理等发生各种不适症状,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身心健康。

  • 标签: 部队官兵 突发灾难 身体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激应对方式对癔球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80 例癔球症患者资料,完成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包括生理综合评分(PCS)和心理综合评分(MCS)],主观应激问卷10(PSS-10),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并分析基线特征、应激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和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癔球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损,既往慢性病数、年龄及应激、面对、回避影响患者的PCS(F=3.647,r=-0.263、-0.634、0.249、-0.329,P值均<0.05),而收入、婚姻状况及应激、面对、屈服影响MCS(F=1.963、5.764,r=-0.312、0.384、-0.360,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应激与PCS、MCS均呈显著负相关(t=-3.883、-9.708,P值均<0.01),面对与PCS和MCS呈显著正相关(t=2.030、2.798,P=0.044、0.006),屈服与MCS呈显著负相关(t=-1.585,P=0.025),年龄与PCS显著负相关(t=-2.736,P=0.007),收入与MCS显著正相关(t=2.497,P=0.013)。结论高龄、低收入、应激水平高、采用屈服应对、减少面对应对均可降低癔球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应激,心理学 生活质量 癔球症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潜水员应对方式、应激与心理健康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海军部队潜水员5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方式对他们进行调查,通过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研究潜水员应对方式、应激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结果海军潜水员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大多倾向于采用成熟型的方式进行应对,潜水员心理健康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采取成熟型应对方式,潜水员心理健康程度越低,越倾向于采取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层级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应激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回归效应显著。结论潜水员在长期的训练和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应对方式的影响比较大,潜水员的应对方式在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能够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

  • 标签: 潜水员 应对方式 应激 心理健康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社会突发事件中市民心理应激反应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方法本文选材于在非典流行期社会突发事件中对900名市民采用及时的自编心理应激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找出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应激反应,从中寻找心理应对干预策略。结论对在社会突发事件中调整市民心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稳定社会有其重要意义。

  • 标签: 突发事件 心理应激 心理干预 社会突发事件 心理应激反应 市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原官兵心理应激水平与觉察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12.31-2020.10.31期间高原官兵440名,依据PEST问卷评分分为YJ组(206例,≥70分)与SC组(234例,SC组,控制感、超载感YJ组

  • 标签: 高原官兵 心理应激水平 觉察压力 应对方式
  • 简介:近十几年来,应激与免疫的关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应激免疫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及研究中心的热点作一个初步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应激 免疫 研究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护士主要的工作应激源及应激反应特点,为减轻社区护士应激反应、维护社区护士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用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袁,对济宁市中区160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按不同社区护龄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社区护龄护士工作应激源及应激反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应激反应随社区护龄增加而减小,社区护龄1~2年社区护士应激反应最大。

  • 标签: 社区护士 应激 社区护龄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对重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心理应激、成长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9月本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 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 3个月后心理应激、成长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 /抑郁、成长及应对方式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 /抑郁、屈服、回避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成长总分及新的可能性、人际关系、精神改变、欣赏生活、面对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重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心理应激,提高患者成长水平,促使其积极面对身体变化,转变不良应对方式。

  • 标签: 应激系统理论 重度烧伤 心理应激 成长水平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束缚应激结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影响小鼠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机制。方法 选取20只雌性KM小鼠,遵循随机原则,划分为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组(CUMS组)、束缚应激组(WRS组)、慢急性联合应激组(CACS组)、对照组等4组,每组5只。CUMS组每日随机使用一种或多种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WRS组前三周小鼠正常饲养,后将小鼠置于适宜大小的细铁丝笼子中进行束缚应激处理。CACS组前三周刺激同CUMS组,刺激结束1天后立即给予束缚应激同WRS组。建模成功后,麻醉小鼠取双侧卵巢以获取卵母细胞,并计数;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激活,计算激活率;获得原核胚继续培养,观察记录2-细胞、囊胚的发育情况,对囊胚细胞数进行记录。结果 在超排后卵母细胞获卵数、囊胚形成率上,相较对照组,应激组有显著降低;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上,应激组也有降低。结论 束缚应激结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可损伤小鼠的卵母细胞发育能力。

  • 标签: 束缚应激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 卵母细胞 囊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童年应激和成年应激的关系以及对成年精神健康状况的叠加影响。方法通过网络和电话访谈,采用童年创伤问卷、自编终生应激事件表、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DSM5-L1CCSM)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成年健康志愿者(n=239)和精神障碍志愿者(n=387)的童年应激、成年应激和成年精神健康状况;依据童年-成年应激匹配情况分组: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组(n=108)、童年-成年应激阳性非匹配组(n=240)、童年应激阴性成年应激阳性组(n=100),童年应激阳性成年应激阴性组(n=79)和童年-成年应激均阴性组(n=99);比较分析不同分组的应激水平和精神健康状况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童年应激、成年应激和精神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童年应激阳性比例为68.2%(427/626),成年应激阳性比例为71.6%(448/626),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比例为17.3%(108/626)。不同应激分组在除性别外的所有其他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受教育年限、童年应激阳性和情感虐待是成年应激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成年应激阳性数与童年应激阳性数的交互作用(P<0.001)、成年应激阳性数与童年创伤因子的交互作用(P=0.001)和应激分组(P=0.002)对DSM5-L1CCSM总分和SDS总分有影响。结论童年应激对成年应激有易化作用,重复经历与童年应激同类型的成年应激会显著恶化成年精神健康预后,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是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童年应激 成年应激 精神健康状况 匹配 抑郁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创伤骨科患者应激性心理状况评估和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予针对性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激性心理状况变化。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创伤骨科患者均存在应激性心理状况,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等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创伤 心理状态 干预
  • 作者: 吴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吴伟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而产生交感神经的兴奋和下丘脑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一种防御性的行为。科学家一般将应激反应看作是人体代谢的一个特殊过程,它包括情绪和肢体语言上的双重反应行为。在人们进行像手术这种治疗活动时,应激反应就会表现得异常剧烈,因为患者往往面对的是未知的恐惧,这种迷茫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导致患者在手术前无法自主地配合医生完成相关的准备事宜。这时,麻醉前的镇定药物使用就尤其重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来帮助患者保持镇定,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程度,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在手术前的紧张感,为提高手术后的愈合效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应激的资源守恒理论认为,个体拥有一些资源,并且努力获取、保持和保护自认为有价值的资源,当资源面临失去的危险、资源真正失去或者投入了资源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时,应激就产生了。个体通遏资源的匹配与替代、转移注意力以及重新评估资源以弥补资源的失去,减轻心理应激

  • 标签: 应激 资源守恒理论 心理状况 资源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