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何克谏(公元1633——?),字其言.号青萝山人,广东番禺人。何氏出身明代名门望族.早年习儒致仕.明朝亡後随父兄隐居番禺青萝山中,以采药、行医、着书终其一生。何氏的着作有《生草药性备要》和《增注备载食物本草》。

  • 标签: 名医 岭南 生草药性备要 食物本草 番禺
  • 简介:摘要岭南地域以湿热气候常见,脾胃病中以脾胃湿热证多见、治疗湿邪,尤其是外湿是岭南地区医学的主要特点,本文主要针对外湿的分类、主要病机及临床症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 标签: 岭南温病 外湿证 治疗
  • 简介:16岭南近代医家对鼠疫、霍乱防治的实践16.1鼠疫是一种鼠→蚤→人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公元六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流行侵袭20余国;1347~1350年第二次世界大流行期间,印度死亡1300万人,欧洲死亡2500余万人。1894~1900年第三次大流行,波及32个国家。我国鼠疫据伍连德的研究以1644年山西长治流行最早;

  • 标签: 岭南 世界大流行 医药 烈性传染病 流行期间 鼠疫
  • 简介:岭南医学博大精深,对于眩晕的认识及治疗既遵循古中医学的基本原则,又结合岭南气候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从而形成了富于地域特色的理论体系.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历代岭南医家虽有所侧重,但均注重"湿(痰)"及"热(火)"在本病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治疗上,均不离"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更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眩晕,同时越发重视食疗在本病防治中的作用.本文主要简单介绍古今岭南内科医家对眩晕的认识.

  • 标签: 岭南 眩晕 病因病机 治疗
  • 简介: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系由广东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专业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976X,国内统一刊号:CN44—1510/R,双月刊,大16开,80页码。杂志创刊于1995年,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出版。杂志以普通外科为主,涵盖骨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血管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

  • 标签: 临床外科 征订启事 岭南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征稿 中华医学会
  • 简介:21韦宙与《集验独行方》21.1传略韦宙,晚唐时人,主要活动于宣宗、懿宗年间(847—874年),祖居京兆万年(今西安),《新唐书》有传。其父韦丹(753—810年)是颜真卿的外甥,甚有政声。

  • 标签: 岭南医药 启示 刘禹锡 传信方
  • 简介:摘要黄健玲教授是广东省岭南名中医,中医妇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文总结黄教授治疗崩漏的临证经验,黄教授认为崩漏病因病机复杂,主要病机乃脾肾气虚或肝肾阴虚为本,瘀热为标,故治疗时急则治其标,塞流止血为主,血止后调经固本,重视脾肾,按照患者年龄阶段论治,疗效显著。

  • 标签: 崩漏 名中医 经验 黄健玲
  • 简介:目的研究藤黄属植物岭南山竹子树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等色谱法对山竹子树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以及根据所获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紫外、核磁共振、质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山竹子树皮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10-hydroxybotryococcene(1)、peplusol(2)、stigmast-4-en-3-one(3)、parvifiol(4)、1,2-benzenedicarboxylicacidbis(2-methylheptyl)ester(5)、camboginol(6)、pedunxanthoneC(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藤黄属 岭南山竹子 化学成分
  • 简介:8月19日,香港亚洲电视台《岭南寻根之旅》摄制组走进粤北南雄市,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拍摄活动,这次拍摄主要通过对珠玑古巷、梅关古道、里东古戏台、新田古村落以及坪田银杏林来阐述“我从哪里来”的主题。

  • 标签: 电视台 拍摄 岭南 亚洲 香港 南雄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岭南名医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治疗鼻鼽的临床实践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读秀数据检索平台,检索国内发表的期刊文献和名老中医医案书籍。筛选符合标准的医案,对岭南中医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医案中的处方信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中的医案统计分析中“数据挖掘分析”与“医案标准化”等模块和SPSS Clementine 12.0中的Ochiai算法对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和42则医案,得到岭南地区治疗鼻鼽处方73首。中药频次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中药40种(频次≥5),主要以益气健脾药、发散风寒药、宣通鼻窍药为主;聚类分析得到药组7个;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6条,3味中药药对组关联规则18条。结论岭南医家治疗鼻鼽病重视补脾益气、发散风寒、宣通鼻窍,体现了培土生金、攻补兼施的治法。岭南医家常使用广东道地药材佐治鼻鼽,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为指导鼻鼽中医药治疗及成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鼻鼽 鼻炎,变应性 岭南医学 名老中医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何志雄教授是当代岭南伤寒学派的杰出代表、伤寒教育学家、经方大家,也是当代岭南伤寒学科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的成长、成才与其独特的求学、治学经历密切相关,海派中医、岭南中医大家的影响和熏陶,结合岭南地域气候特征和岭南伤寒的发病特点,乃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六经脏腑同辨,注重六经体质”、“胃气为本,寒温并用,经时结合,全面兼顾”的当代岭南伤寒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 标签: 何志雄海派中医岭南中医岭南伤寒学术思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岭南地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0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气虚痰浊型4型,分析其证型分布的规律性。结果岭南地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出现率最高的是气虚痰浊型,其余依次为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其他型、阴阳两虚型。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无相关性,但与年龄、身高、胆固醇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岭南地区单纯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虚痰浊型为多见。

  • 标签: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社区治理制度,以促进社区治理的现代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社区治理已经由“三社联动”逐步过渡到“五社联动”,而如何开展“五社联动”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由广东岭南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岭南至诚社工)在开展社区服务实践中通过对当前“五社联动”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其进行具体的实践探索,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来促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标签: 五社联动 岭南至诚 社工参与 社区治理
  • 简介:欧初早岁投身抗日战争,建国后从政,及后离而不休,因少年时深受传统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他一直悉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亲力亲为,鞠躬尽瘁,至今年近九秩,仍壮心不己。

  • 标签: 岭南文化 欧初 业绩 爱国主义教育 抗日战争 传统文化
  • 简介:摘要:经方乃经验之方,属于张仲景医圣的辩证体系,是中医的辩证思维以及整体观念的根本灵魂所在。而广东地处岭南,其中分布的药用植物达数千种,自古以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岭南中医药文化,但黄教授认为其脱离不了中医六病辩证的根本,黄教授善于因地制宜运用道地药材治疗各种病症,并且基于经方思维运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疾病效果显著,彰显了经方思维辩证模式的有效性及显著性。笔者作为黄教授老中医经验继承人,并以广东省立法保护的岭南道地药材为例,总结了黄伟明教授基于经方思维运用岭南道地药材的经验,以此抛转引玉,推广其应用,以期读者对于岭南道地药材的运用上有所启发。

  • 标签: 岭南道地药材 经方思维 化橘红 陈皮 春砂仁 巴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