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瘤的效果与技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5例(计29枚)颅内微小动瘤(瘤体最大长径:2-3mm15枚、1.6-1.9mm14枚),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球囊辅助栓塞10枚,支架辅助栓塞7枚,单纯支架覆盖瘤颈2枚。结果29枚动脉瘤术后即刻致密栓塞13枚,占44.8%。出院时按改良GOS评分评估预后,25例患者中恢复正常18例、良好2例、一般2例、差1例、死亡2例。23例患者随访6个月~4年,无再出血病例;19例(21枚动脉瘤)复查造影,其中2例(2枚)复发(给予补充致密栓塞),2例(2枚)行单纯支架覆盖瘤颈的患者见动脉瘤已闭塞。结论血管内治疗微小动瘤安全有效,微导管头端合理塑形与技术操作规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效果
  • 简介:美国Vjrginia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研究者,对2004—2011年间收治的91例颅内破裂微小动瘤(直径≤3mm)进行了分析,评估栓塞相关并发症、动脉瘤闭塞率(动脉瘤闭塞范围〉95%)、再通率和较好预后等的预测因素。91例患者中,有9例未接受栓塞治疗。

  • 标签: 微小动脉瘤 相关并发症 预测因素 闭塞率 血管内治疗 破裂
  • 简介:目的探讨小动物SPECT/CT日常质量控制。方法对影响和衡量小动物SPECT/CT显像质量的近场均匀性(NFF)模型、Jaszczak模型、SPECT定量模型、CT几何校正和Hounsfield模型进行测量及校正。结果NFF性能指数(FOM)均<20,4个探头分别为13.38、15.46、16.06和13.08。Jaszczak模型给出的分辨率为1.1mm。当孔板为ATP102,核素为99mTc和125I时,SPECT定量因子分别为0.00229和0.00643;而当孔板换成ATP108时,定量因子分别为0.00195和0.00401。CT几何偏差在±0.5mm内,Hounsfield值在各种条件下均达到要求。结论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各项测试均达到要求。

  • 标签: 小动物SPECT/CT 质量控制 日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窦内微小肾动静脉畸形(瘘)影像学表现再认识及回顾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后经手术证实肾动静脉畸形(r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结合参考文献。结果肾动静脉畸形(renalArteriovenousMalforation,rAVM)常以不明原因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罕见,尤其发生在肾窦部微小病灶诊断困难,随着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的应用,可以提高的诊断及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 标签: 肾动静脉畸形 肾动静脉瘘 影像学表现 多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双动脉期扫描
  • 简介: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carotidarteryocclusion)是指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和动脉夹层等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颈内动脉阻塞,其占所有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的10%~15%。临床表现多样,30%~40%可无症状,无症状者预后相对良好;有症状者可表现为小卒中甚至致残性卒中。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 ARTERY 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36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造影观察。结果根据改良GOS预后进行评分。优良则为22例,较好为4例,重度残疾为8例,死亡2例。在术后6~24个月,对10例患者进行复查,瘤颈部残留少量造影剂充盈患者为2例。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如果患者的自身条件允许,一般是采用介入治疗。然而对于此部位的宽颈动脉瘤,要尽量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基底动脉 分叉部 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99mTc-HYNIC-TOC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荷瘤裸鼠显像、异常毒性及估算人体医学内照射剂量。方法将本科室自主标记的99mTc-HYNIC-TOC0.2mL/100μCi注射于小鼠尾静脉,并于给药后0.5、1、2、4、6h取血处死,检测小鼠体内生物分布,另进行安全性与毒性实验。将各相应脏器每克百分注射剂量(ID%/g)数据转化到人体脏器百分注射剂量,利用OLINDA/EXM软件计算各脏器及全身的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建立荷瘤AR42J裸鼠,经尾静脉注射0.2mL活度为1mCi99mTc-HYNIC-TOC后,分别于2、4h行小动物SPECT/CT显像,数据经处理后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计算肿瘤与非肿瘤(T/NT)放射性比值。结果该显像剂血液清除快,本底低,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注射2h后,肿瘤组织即有明显的放射性摄取,T/NT达7.1,显像效果最佳。人体内照射剂量估算结果显示,小肠对99mTc-HYNIC-TOC的吸收剂量最高,为6.40E-03μGy/MBq,全身有效剂量为4.59μSv/MBq,对全身各主要脏器的辐射剂量均较小。结论99mTc-HYNIC-TOC人体应用安全,无毒性,是非常理想的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的显像剂。

  • 标签: 生长抑素受体 AR42J肿瘤模型 99mTc-HYNIC-TOC 医学内照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严重的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剧烈的疼痛使患者非常痛苦,精神紧张,甚至可导致神经源性休克,加重夹层血肿的扩展。因此,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非常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急救 护理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反复活动后胸痛1个月”入院。否认既往有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入院后体检:BP:121/60mmHg(1mmHg=0.133kPa),HR:80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示:右冠状动脉明显增宽(O.8cm),少中量二尖瓣反流。

  • 标签: 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肺动脉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以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为目的。选择96例出生10min~26d的新生儿,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标本,观察组48例使用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血气针,对照组48例使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比较两种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质量(误入静脉、混入气泡及凝血等)。观察组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采血针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91.6%)高于对照组一次性5ml注射器一次性穿刺成功38例(79.1%)。使用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采血针进行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动脉血气针 新生儿桡动脉 采血
  • 简介: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5月~2012年11月,共19例患者进行CEA,患者术前均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狭窄>70%,术中均用转流管及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脑出血及脑梗死发生,1例CEA术后36h颈部创口处出现大血肿导致呼吸困难行血肿清除后好转,无舌下神经损伤病例。患者都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25个月,除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病例病情均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管 人工血管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63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成功60例,穿刺成功率95.2%。失败3例。术后3例出现穿刺点渗血,经重新加压按压包扎后,患者病情平稳,穿刺点未见渗血及血肿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动脉注射毒品导致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8例因股动脉反复注射毒品致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伤口I期愈合。肢体均存活。术后3个月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人造血管通畅。结论急诊手术彻底清创及人工血管移植是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假性股动脉瘤 人工血管
  • 简介:目的经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插管建立兔大脑中动脉(MCA)血栓栓塞模型,并评价其技术可行性及模型的稳定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平均兔龄14个月,体质量4.1kg。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经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实验组向颈内动脉内注射1~5枚血栓,对照组仅注射造影剂。行DSA,观察脑血管闭塞情况,用改良Bederson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CT灌注成像观察脑血流灌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塞情况。结果实验组17只兔(85%)脑缺血模型建立成功,表现为手术侧MCA主干闭塞,神经功能缺损,MCA供血区血流灌注异常,DWI信号、TTC染色异常。3只脑缺血模型建立失败,其中2只为颈内动脉栓塞,1只闭塞的MCA再通。对照组影像学及病理学均无异常。两组CT灌注参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插管建立兔MCA血栓栓塞模型具有创伤小、易存活等优点。选择合适的血栓及熟悉兔颈内动脉系统解剖及变异能提高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 标签: 脑梗塞 动物 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正>患者,男性,56岁。2012年11月5日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移植肾与右侧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术后恢复良好。2013年3月27日来我院行彩超复查时发现移植肾动脉主干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为73cm/s,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为0.79,叶间动脉Vmax为39cm/s,RI为0.75(略增高),肾盂轻度分离,肾门处无回声,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肾动脉主干 髂外动脉 覆膜支架 移植肾 肾移植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口的最佳包扎止血方法。方法将8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按照包扎止血方法用桡动脉止血带注气15ml、定时减压、低压力水平维持8-12h包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包扎止血。观察两种包扎止血方法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穿刺点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l或P<O.05),而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以确定桡动脉穿刺口的包扎方法,能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穿刺 包扎止血
  • 简介:目的研究经颈外动脉途径制作兔颈总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使用凝血酶直接注入颈总动脉,对照组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离颈外动脉,从颈外动脉取自体血,体外加入凝血酶制作兔自体血栓,经颈外动脉注入颈总动脉。两组分别在术后即刻测量血管内血栓长度,随后行动脉血管造影,观察血栓形态。结果10只新西兰大白兔直接在颈总动脉注入凝血酶模型成功率为40%,管腔内血栓量较少,主要围绕穿刺口周围,血栓平均长度为5±0.4mm;经颈外动脉途径直接注入血栓组成功率为100%,血栓量较大,充满整个管腔,血栓平均长度13±2.2mm。结论使用经颈外动脉注入新鲜血栓法,能够制作出较为稳定的兔颈总动脉急性血栓模型,模型成功率较高,为器械研发提供一种较为稳定的血栓模型。

  • 标签: 颈总动脉 血栓 数字减影造影 凝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