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13岁儿童安全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儿童被忽视各维度对其安全各维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10~12月采用安全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儿童被忽视量表(child neglect scale,CNS)和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对577名10~13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用Mplus 7.0软件对10~13岁儿童安全进行潜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用SPSS 22.0软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被忽视各维度对安全各类别的影响。结果(1)10~13岁儿童安全可分为安全中等略低组(48.9%)、高安全组(31.8%)和无力控制组(19.3%)三个潜在类别(信息熵为0.90,罗-梦戴尔-鲁本校正似然比和基于Bootstrap的似然比检验,均P<0.001)。(2)无力控制组、中等略低组及高安全组在儿童安全[(35.06±6.08)分,(51.49±4.99)分,(69.67±6.13)分,F=1 378.09,P<0.01]、儿童被忽视[(71.09±20.58)分,(59.96±12.90)分,(50.76±9.27)分,F=74.50,P<0.01]及攻击性[(54.31±15.23)分,(46.44±12.46)分,(34.19±12.61)分,F=90.95,P<0.01]上的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以高安全组为参照,无力控制组与中等略低安全组中父母关系差、父亲受教育水平低的儿童占比更大(均P<0.05),五年级儿童占比更小(均P<0.05)。(4)无力控制组儿童安全忽视不影响其安全(B=0.01,OR=1.02,95%CI=0.91~1.13,P>0.05);躯体忽视(B=0.13,OR=1.14,95%CI=1.01~1.28)、情感忽视(B=0.14,OR=1.15,95%CI=1.07~1.23)、交流忽视(B=0.15,OR=1.16,95%CI=1.03~1.30)影响其安全(均P<0.05)。交流忽视影响中等略低组儿童安全(B=0.16,OR=1.17,95%CI=1.07~1.28,P<0.01)。结论10~13岁儿童的安全具有异质性,儿童被忽视对其安全三个潜在类别的影响上具有维度特异性。

  • 标签: 安全感 儿童忽视 潜在剖面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小学生安全和自我控制在亲子亲合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问题行为频率量表(problem behavior frequency scale,PBF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FACES-CV)、安全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自我控制量表简版(brief self control scale,BSCS)对1 40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和PROCESS v2.16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中小学生亲子亲合与安全、自我控制均正相关(r=0.279,0.303;均P<0.01),与外化问题行为负相关(r=-0.154,P<0.01);安全与自我控制正相关(r=0.567,P<0.01);安全、自我控制与外化问题行为均负相关(r=-0.147,-0.250;均P<0.01)。中小学生安全和自我控制在亲子亲合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由2条路径组成:亲子亲合—自我控制—外化问题行为;亲子亲合—安全—自我控制—外化问题行为。这两条路径的效应值分别占总效应的20.52%,20.26%。结论亲子亲合除了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外化问题行为,还通过自我控制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安全—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外化问题行为。

  • 标签: 亲子亲合 外化问题行为 安全感 自我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命意义在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度和主观幸福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家庭照顾者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中文人生意义问卷和总体幸福量表对广州市13个社区526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进行入户调查,使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并使用AMOS 22.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主观幸福得分(69.41±19.17)分,家庭关怀度得分(6.42±2.56)分,生命意义得分(42.96±7.61)分。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度与生命意义、主观幸福均呈正相关(r=0.275,0.289,均P<0.01),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呈正相关(r=0.345,P<0.01)。生命意义在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度和主观幸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4.30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6%。结论家庭关怀度可直接或通过生命意义间接影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主观幸福

  • 标签: 失能老人 家庭照顾者 生命意义感 家庭关怀度 主观幸福感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在一些长期疾病患者中照顾者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获益往往对于整体的照顾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以往大量的文献研究中指出,对于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而言,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升照顾者的疾病获益,因此本文便对以往的研究展开深入讨论,从而为后续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癌症患者家庭

  • 标签: 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癌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情景教学法的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能力培训方案。方法以文献检索为基础,通过德尔菲法制定培训方案。结果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Cr)为0.868,两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08、0.246,具有较高一致性,最终形成4个一级条目,13个二级条目的患者安全知能力情景教学法培训方案。结论基于情景教学法的护理专业学生患者安全知能力培训方案内容合理、构建过程科学,可为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相关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护理专业学生 患者安全感知能力 情景教学法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疾病获益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治疗的210名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疾病获益量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对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对疾病获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210份问卷,回收207份。照顾者的疾病获益得分为(87.87±12.2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和准备度是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和准备度是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注重对家庭照顾者文化程度和照顾准备度的评估。

  • 标签: 肺肿瘤 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照顾者准备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关怀在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孤独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20年11~12月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我关怀量表对抽取的62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和PROCESS v 2.16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男生的家庭亲密度得分显著低于女生[(63.52±8.47)分,(65.48±9.07)分](t=-2.79,P<0.01),自我关怀[(37.68±5.26)分,(36.49±5.75)分]、孤独[(37.74±10.44)分,(36.01±10.48)分]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70,2.06,均P<0.05)。留守和非留守学生的家庭亲密度[(63.67±8.71)分,(64.74±8.85)分]、自我关怀[(37.45±5.71)分,(36.98±5.49)分]和孤独得分[(36.60±10.52)分,(36.96±10.49)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0.87,0.38,均P>0.05)。七年级的家庭亲密度得分显著低于八年级、十年级、十一年级(P<0.01),十年级的自我关怀得分显著低于七年级、十一年级(P<0.05),十一年级的孤独得分显著低于八年级、十年级(P<0.05)。青少年家庭亲密度[(64.50±8.82)分]与自我关怀[(37.09±5.54)分]呈正相关(r=0.22,P<0.01),家庭亲密度、自我关怀与孤独[(36.88±10.49)分]均呈负相关(r=-0.28,-0.27;均P<0.01)。青少年自我关怀在家庭亲密度与孤独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9%。结论家庭亲密度不仅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孤独,还可以通过自我关怀的中介作用影响孤独

  • 标签: 自我关怀 家庭亲密度 孤独感 青少年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社区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病耻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社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的60例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为其提供延续性居家护理指导,统计并整理其完整资料,分别在指导前、指导后1个月、5个月评价所有患者的病耻家庭亲密度,最后选择Spearman计算相关性,分析病耻家庭亲密度的关系。结果 指导前的歧视经历、疏远、病耻抵抗、刻板认同、社会退缩、总分均高出指导后1个月、5个月(P<0.05)。指导前理想中家庭状况、家庭实际情况、总分均高出指导后1个月、5个月(P<0.05)。病耻评分与家庭亲密度评分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病耻家庭亲密度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病耻不断减低,其家庭亲密度明显改善。

  • 标签: 家庭亲密度 社区 留置导尿 病耻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社区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病耻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社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的60例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为其提供延续性居家护理指导,统计并整理其完整资料,分别在指导前、指导后1个月、5个月评价所有患者的病耻家庭亲密度,最后选择Spearman计算相关性,分析病耻家庭亲密度的关系。结果 指导前的歧视经历、疏远、病耻抵抗、刻板认同、社会退缩、总分均高出指导后1个月、5个月(P<0.05)。指导前理想中家庭状况、家庭实际情况、总分均高出指导后1个月、5个月(P<0.05)。病耻评分与家庭亲密度评分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病耻家庭亲密度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病耻不断减低,其家庭亲密度明显改善。

  • 标签: 家庭亲密度 社区 留置导尿 病耻感
  • 简介:摘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及代偿适应能力在不断降低衰退,本身的代谢功能以及药物排泄能力也在降低,并且记忆力会出现持续的减退,在家庭用药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方法,保证用药安全性。本文主要讲解老年人家庭用药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管理办法情况。

  • 标签: 老年人 家庭用药 安全隐患 安全管理办法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探索性院外延续护理举措,开展家庭自我注射,提高血友病A患儿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方法 选取扬州市血友病中心登记在册、且实施预防性治疗的血友病A患儿12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12例健康儿童,共同参与本中心举行的血友病儿童趣味运动会,运动会前血友病A患儿予以凝血Ⅷ因子完成家庭预防注射,运动会全程由血友病专职医生、护士以及志愿者参与,进行专业保护。运动会后对比2组儿童的24小时出血率、关节健康评分(HJHS2.1)、患儿主观幸福和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2组儿童24小时内均无出血,关节健康评分、患儿主观幸福和家长满意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趣味运动会联合家庭注射疗法,能有效提高血友病A患儿的主观幸福和家长满意度,是安全、有效的院外延续护理举措,值得临床推广。运动会前家庭预防因子注射既减少了运动意外出血,又让患儿运动会上勇敢、自由、放松、自信。

  • 标签: 趣味运动会  家庭预防性因子注射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及主观幸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1.01-2022.01)收治的8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设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根据总体幸福量表(GWB)和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状况调查表对两组主观幸福和母亲角色适应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和对比组的总幸福率分别为95.00%和80.00%,研究组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的母亲角色适应良好和中等的比例分别为20.00%、70.00%均高于对比组的2.50%、37.50%,研究组的母亲角色适应较差的比例为10.00%,明显低于对比组的60.00%,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干预产妇产后更利于提高其主观幸福,提高母亲角色适应程度。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产后护理 初产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到我们的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86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两组均为4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行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比两组的病耻。结果:实验组社交、能力及治疗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 严重精神障碍 病耻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透室院安全隐患,探讨应对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其中40例为2020年1月至12月间入院患者,将其设为干预前,即未实施血透室护理干预,而其余40例于2021年1月至12间入院的患者将设为干预后,即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感染发生率,干预前的感染发生率为17.50%,干预后的感染发生率为2.50%,可见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透室 院感 安全隐患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和生命意义的现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取广州市社区560名失能老人的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中文人生意义问卷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对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意义的关系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560份,剔除不完整问卷及按某一规律作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6份。结果526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创伤后成长总分为(49.43±20.43)分,生命意义总分为(42.96±7.61)分;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生命意义总分及意义体验和意义追寻2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一般资料后,意义体验和意义追寻均可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结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处于较低水平,家庭照顾者生命意义对创伤后成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社区工作者应加强生命意义教育,帮助照顾者有效应对创伤事件,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 标签: 老年人 失能 家庭照顾者 创伤后成长 生命意义感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分娩体验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便利抽样法分为家庭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家庭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统计两组初产妇分娩恐惧、分娩体验及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后,家庭组初产妇分娩恐惧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分娩体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庭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初产妇的分娩恐惧,提升其分娩体验水平,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 初产妇 分娩恐惧感 分娩体验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在家庭病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200例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06月至2022.06月,入选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总共100例)与实验组(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干预,总共10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心理健康、皮肤清洁、服药意识及自理能力评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家庭病床患者,实施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干预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病床 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 不良事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在家庭病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200例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06月至2022.06月,入选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总共100例)与实验组(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干预,总共10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心理健康、皮肤清洁、服药意识及自理能力评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家庭病床患者,实施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干预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病床 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 不良事件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