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科学教育主要指的是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为主的一种教育社会活动。科学教育不单单是指科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小学的科学教育主要包括小学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主要指自然课)至今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 标签: 美国 小学教育 科学教育 STC 课程计划 经验借鉴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学专业学科课程体系转向广域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实践。方法从公共与人文素养、医学基础、专业基础、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等课程群方面构建课程体系方案。结果护理学广域课程体系是将护理学学科特点突出出来,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人文素质进行重点培养,构建具体可行的方案,达到良好效果。结论广域护理学课程体系使围绕学科课程体系问题的都有效解决,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秉承整体护理观念,实现了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效变革。

  • 标签: 护理学专业 课程体系 广域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探讨我国药事管理学科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建设药事管理学科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建设药事管理学课程体系的思路。

  • 标签: 药事管理学 学科建设 课程体系
  • 简介:摘 要:中药学研究生课程建设在中医药领域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调研分析部分具有中药学博士、 硕士授权点高校的课程设置、选用教材、教学评价方式等基本情况后发现,我国不同类型高校中药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差别较大,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不合理性,本文旨在对其进行总结并给予一定启示。

  • 标签: 中药学 研究生 课程建设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湖北医药学院从医学教育整体考虑,依据课程思政的整体要求与标准,以基础医学学科群为切入点,重塑"三维度"基础医学课程思政目标,建设了"六视角"同质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元素库,搭建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四线、四结"整合衔接的立体化实现途径,实现了"五育融合"整合式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9—2021学年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对该体系表示认可和接受,超过70%的学生认为该体系对专业课程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基础医学学科课程思政体系的实施是对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探索,可以为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基础医学 学科群 课程思政 价值塑造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学科整合式课程在胃肠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实习的学生中随机挑选40名,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分别纳入20名实习学生。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课程教学,观察组学生接受多学科整合式课程教学,观察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评分、对教学满意率情况。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实习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评分情况,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情况更佳(p<0.05)。对比分析两组实习学生对教学满意率情况,观察组中仅有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5.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情况更理想(p<0.05)。结论 在胃肠外科教学中应用多学科整合式课程具有较高价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理论知识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多学科整合式课程 胃肠外科教学 临床技能操作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阐明学科整合型PBL课程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现实必要性。通过一些真实、完整案例的小组讨论教学过程,详细说明学科整合型PBL课程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课程思政,隐性渗透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贴近患者临床,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安慰水平。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国家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的首肯、学生好评,效果明显,能扎实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显著提高基础医学课程之间和基础医学与临床的双向整合能力;能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

  • 标签: 学科整合型PBL课程 临床思维 患者临床 问题导向学习 课程思政
  • 作者: 李旭昶 陈祥发 刘博 汪璐芸 赖金胜 项帅 姚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学办公室,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学生视域下探讨基于多学科诊疗的医学概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至2021年,选取武汉某高校参与医学概论课程学习的2016级和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54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多学科诊疗的翻转课堂教学,2016级4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等问卷调查,并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病历书写评价。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中的临床思维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4.04±0.50)分比(3.69±0.67)分];试验组学生教学方式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学生[59.2%(29/49)比18.8%(6/32)];试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107.27±8.64)分比(103.76±7.5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病历书写的系统性思维能力(A级病历40份、B级病历12份、C级病历2份)和逻辑性思维能力评价(A级病历30份、B级病历22份、C级病历2份)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学生(系统性思维能力A级病历26份、B级病历7份、C级病历9份;逻辑性思维能力A级病历18份、B级病历15份、C级病历9份),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诊疗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概论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翻转课堂 多学科诊疗 八年制临床医学生 医学生视域
  • 简介:摘要:本文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精神为指引,以卫生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及德育渗透的研究为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意义是唤起体育工作者对学科融合及德育在体育课中渗透的重视,提升兽医工作者的创新创造能力。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文献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为主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兽医工作者学科融合及德育渗透意识薄弱;德育教育缺乏连续性;兽医工作者学科融合及德育教育意识不足三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优化建议。笔者希望本研究能给予一线兽医工作者在进行卫生学科融合和德育渗透的相关工作时予以启示与参考。

  • 标签: 兽医 卫生 学科融合 渗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药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临床药学存在的意义以及临床药学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条件。方法:查阅资料,对国内外临床药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临床药学存在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条件。结果:通过对国内外资料的查阅,知道临床药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物合理运用在临床上的方法,学科特点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并且临床药学学科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药学学科的体系进行了完善,拓展了药学的内容和研究方向,推动了学科的进步。结论:临床药学学科扩充了药学学科的内容,并且对药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临床药学的出现提高了药学学科的科学水平,并且在推动药学学科的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临床药学 可持续发展 药学学科
  • 简介:摘要临床药学的出现是医疗机构药学改革的结果,临床药学的研究重点是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总的说来,临床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本文对临床药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临床药学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标签: 临床药学 学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临床药学专业的总体思想和其相关专业框架的构成,是临床药学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关注问题。方法:根据对我国药学科的发展方向,尤其表现在医院药学的发展规划上,将国外的药学学科发展作为参考,以此展开论述。结果:临床药物专业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专业,它把药品的合理使用视为重点研究内容,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都较强。所以临床医师培养时一定要坚持临床途径。临床药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进一步健全药学专业系统,进一步拓宽药学专业领域,从而加速了整个药学科专业的发展。结论:在药学研究开创的新兴应用领域中,药品的临床使用及其系统的临床药物教育系统的形成,都属于临床药学研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而临床医药应用问题的开展则是属于药学不断完善的必然选择。

  • 标签: 临床药学 学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校的两个特色学科——眼视光学和医学检验取得了长足的的发展,以此为案例,可以看出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交叉与融合、教育国际化、产学研结合对于学科建设的意义。

  • 标签: 特色学科 发展 高校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学科交叉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重症医学在学科规模和学科建设上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在致力于打造规范化同质化重症医学诊疗体系的同时,需构建和完善重症医学"预警—救治—长期预后"的大学科体系,以推进和完善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 标签: 重症医学 预警 救治 预后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学科疼痛治疗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新方法,它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理念,以改善患者功能状况和减轻痛苦为目标。以生物医学疗法,心理学疗法,物理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内容的综合性治疗方式。其效果可靠,经济效益显著。本文对多学科疼痛治疗方式的发展,临床应用,原则以及功效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为临床医师治疗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多学科疼痛治疗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