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结石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结合本例分析国内外支气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胸部影像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结果支气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咳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及发热等;胸部影像学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支气管扩张及肺叶可见钙化灶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特征分为管外型、透壁型及管内型。结论支气管结石是临床少见病,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胸部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胸部CT检查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支气管结石的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支气管结石 咯血 纤维支气管镜 漏诊
  • 简介:目的总结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结果患者主诉进行性腹胀,腹部CT示腹腔内大量低密度液体,腹部脏器受压体积变小,边缘模糊.患者行剖腹探查肿瘤细胞减灭术及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病理证实为低级别腹膜假性黏液瘤,随访15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腹膜假性黏液瘤临床少见,以大量黏液性腹水为特点,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以反复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辅以腹腔热灌注化疗.

  • 标签: 假性黏液瘤 腹膜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预后的特点。方法对7例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7例ALCL中6例为系统性ALCL,1例为原发皮肤性ALCL(C-ALCL)。ALK+ALCL患者的发病年龄较ALK-ALCL年轻,CD30、ALK共同阳性时EMA的阳性表达率增高。结论ALCL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组织病理形态与免疫表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帮助鉴别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 标签: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特异性生殖系统感染是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主要致病微生物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可波及生殖器官的任何部位,并可从一个器官扩散至另外一个器官。多数情况下药物保守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个别情况下发展为重症感染,形成脓肿,最常见的为前列腺脓肿,阴茎海绵体脓肿很少见,虽然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仍为抗感染及切开引流,但是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仍需我们熟知,通过相关文献学习,对生殖器重症感染的致病菌、诊断、治疗有进一步的了解。

  • 标签: 阴茎脓肿 切开引流 抗感染
  • 简介:微小膜壳绦虫主要寄生于鼠类,亦可寄生于人体,一般认为感染率低于1%,局部地区也可以达到10%左右[1],但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及安徽省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本虫属人体少见寄生虫[2,3]。现将笔者在参加第2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中发现的1例感染者及其虫卵在Kato-Katz法标本片中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文献 壳绦虫 微小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肾脏是过敏性紫癜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之一.该病预后和肾脏病变的轻重有直接关系.紫癜性肾炎光镜病理基本改变为系膜增殖性肾炎,表现为新月体肾炎者少见.现就我们收治的表现为新月体肾炎2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例1男,14岁.因"反复皮疹、关节肿痛2个月,血尿伴肾功能减退1个月"住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紫红色皮疹伴大关节肿痛,当地医院按"过敏性紫癜"治疗,病情时轻时重.1个月前晨起出现眼睑水肿,继之肉眼血尿,查肾功能:血尿素氮(BUN)15.17~27.65mmol/L,血肌酐(SCr)153~289μmol/L.当地医院治疗效果差转入我院.体检:体温37℃,呼吸24次/min,脉搏98次/min,血压126/72mmHg(1mmHg=0.133kPa),体重56ks(体表面积1.5m^2).轻度库欣综合征面容,双眼睑水肿,臀部、双下肢散在对称分布暗红色高出皮肤表面皮疹.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腹水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 标签: 新月体肾炎 紫癜性肾炎 文献复习 系膜增殖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 肾功能减退
  • 简介:人咬伤是人用牙齿攻击对方后留下伤痕,不同于动物咬伤,中国医学大词典收录:人之齿垢最毒,故咬伤之创,亦肿痛异常,失治则臭脓腐烂,日久不敛。人咬伤多发生于打架斗殴时,往往带有非预期性,咬伤部位常见为手指、唇部、邰面部。人咬伤感染致病菌绝大多数为混合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常伴革兰阳性菌感染之后发生,

  • 标签: 人咬伤 淋巴结肿大 文献复习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膀胱小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该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颗粒蛋白A(CgA).术后接受了4个疗程的化疗,死于癌复发和肺转移,术后生存时间为13个月.结论膀胱小细胞癌罕见,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预后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膀胱小细胞癌 病理学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脐尿管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总结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5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例患者中3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转移患者仅行化疗。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5例患者中未手术者于治疗后6个月死于多处转移,另有1例术后12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余3例截至2013年5月仍在随访中,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脐尿管肿瘤较为少见,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血尿是其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及存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脐尿管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膜较厚,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性呈细颗粒状,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CK7(+),EMA(+),E-cad(+),Vimentin(-)。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年龄63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4天"就诊,发现右肾肿瘤入院。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B超检查发现右肾占位,尿常规示潜血(++)。遂于我院就诊,门诊以"右肾肿瘤"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风湿免疫病等病史,无重大外伤手术史。入院查体:T:36.4℃,P:80次/分,R:21次/分,BP:130/

  • 标签: 肾肿瘤 多囊性 肉眼血尿 患者 无痛性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肝破裂出血的治疗方式和愈后。方法对两例重度肝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例重度肝破裂患者,入院后积极抗休克处理同时急诊手术,通过肝门阻断或肝固有动脉结扎、清创性肝叶切除、大网膜或碘仿纱布覆盖肝脏表面周围填塞纱布止血,都达到止血目的。结论纱布填塞在重度肝破裂治疗中是一种简单、迅速、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重度肝破裂 清创性肝叶切除 纱布填塞
  • 简介:摘要急性毒蕈中毒是儿科急诊中较常见的急症病人,该病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肝肾功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因儿童与成人生理及代谢的差异,延误治疗常严重影响儿童的存活及预后。现报到5例就诊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的患儿,对患儿的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阐述,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治疗经验,减少患儿的死亡率。

  • 标签: 儿童 急性 毒蕈中毒 治疗
  • 简介:<正>前列腺黏液腺癌临床罕见,我单位收治该病患者1例,其临床表现具有鲜明特点,特予以总结报道并对该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尿频、尿急8月余,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并发现前列腺癌2周"入院。患者入院前8个月时出现尿频及进行性排尿困难等典型前列腺增生症状,自诉射精后排尿时常伴有透明胶冻样成块固体流出。于外院行CT示"前列腺占位并累及膀胱,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随后于该院行TURP(具体不详),术中切除前列腺、尿道及膀胱内组织送病理,术后病理示:"(前列腺、尿道)前列腺黏液腺癌;(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部分细胞增生活跃"。为排除黏液腺癌是否由胃肠

  • 标签: 黏液腺癌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癌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内翻性乳头状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确诊病例及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疗检验。结果肾嗜酸细胞腺瘤无明显临床特征,极易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结论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治疗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具有多发倾向,且易合并肾恶性肿瘤,应密切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进行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完整切除的肿块的镜检乳腺小叶和其周边见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隐约可见,未见坏死,乳腺组织内见弥漫性或巢状淋巴样细胞增生,增生细胞核大,深染,核形不规则。免疫组化EMA(-),BcL-2(+),,CD10(-),ALK(-),CD5(-),CD30(-),Bcl-6(+)cyclinD1(-)。增生细胞CK(L)(-),CK(H)(-),ER(-)PR(-)E-ad(-),P63(-),actin(-),HMB45(-),syn(-),CgA(-)Vimentin(+)CD20(+)CD79a(+),CD3(-),cd3(-)CD45RO(-)。Ki6770%(+)符合“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B细胞来源”改变。结论PBL有自己的临床特点,但与良性肿瘤易误诊,误诊率高,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目前治疗正在探索阶段,预后与临床分期及治疗措施是否得当有关。

  • 标签: 淋巴瘤 乳腺癌 诊断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