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束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
  • 简介:摘要正畸治疗中,牙在牙弓内进行移动,如果牙根向舌侧移动,则颊侧发生牙龈退缩的风险较小;如果牙根向颊侧移动,当颊侧骨板小于理想厚度时则有可能发生颊侧牙龈退缩。如果患者正畸前没有牙龈退缩,而原有骨板较薄或已有骨开裂/骨开窗时,则无论牙根向何处移动,牙龈退缩的风险均较高。正畸医师在面对牙根移动时,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本文从牙周软组织的角度出发,阐述与正畸治疗相关的牙周软组织增量技术及治疗时机。

  • 标签: 牙龈退缩 正畸学,矫正 牙周表型 牙周组织
  • 简介:摘要:牙槽骨缺损在正畸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未经正畸治疗的双颌前突患者存在牙槽骨开窗与开裂的比例高达94%,后牙反患者存在骨开窗骨开裂的比例高达61.6%。个别牙长期缺失、唇腭裂等原因也会造成牙槽骨缺损。牙槽骨缺损会增大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骨开窗、骨开裂、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等并发症风险。因此,正确评估患者牙槽骨情况,合理设计牙槽骨增量方案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正畸治疗难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增量技术 口腔正畸 策略
  • 简介:本文对“减时增量”放射治疗技术的有关基础理论作了概述,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上比较成熟的超分割放疗和加速超分割放疗作了全面介绍。头颈部鳞癌的“减时增量”放疗已证明使肿瘤局部控制率比常规放疗有明显提高。笔者认为“减时增量”放射治疗技术主要用于头颈部鳞癌,也可用于肺、官颈、食道、皮肤等部位的鳞状细胞癌,今后该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随着放射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减时增量放疗方案被推出,为提高肿瘤放疗的疗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减时增量放疗 超分割放疗 加速超分割放疗
  • 简介:在核磁共振成像中,涡流的存在会影响系统的成像质量。梯度电流预增强方法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有效的涡流补偿方法。梯度电流预增强在一个周期内要进行上千次e指数计算,需采用快速的计算方法。迭代计算是普遍采用的涡流补偿快速计算方法,但是存在累积误差放大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基于迭代计算原理,我们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段迭代的MRI成像涡流补偿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计算时间同量级的条件下有效地提高了梯度预增强量的精度。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梯度电流 涡流补偿 累积误差 分段迭代计算
  • 简介:【摘要】患者牙槽骨骨量不足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颌骨与牙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损伤、口腔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拔牙、牙齿种植修复的时间过长等,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患者的牙槽骨发生过度吸收、萎缩,从而引起骨量减少,并且无法完成种植区域的牙体种植手术。

  • 标签: 骨增量 牙槽骨 牙种植
  • 简介:摘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突发意外(尤其是老年群体),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呼叫求援,且已有的紧急呼救系统应用范围较小。根据老人紧急救助案例研究分析,成功的救助至少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老人能快速发出呼救信号;第二,不仅是家人,必要的医疗救护或其他援助体系也能同时得到呼救以便及时施以援手;第三,能准确获知老人的具体地理位置。因此,本课题针对老人紧急救助的关键问题,提出以智能手机为呼叫设备后台联动紧急联系人和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键紧急呼救软件解决方案。具体设计思路是将老人手机与紧急联系人手机(家人或照看者)、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服务网络、呼叫中心)、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联系起来。当老人出现紧急状况时,触发报警键,系统可自动向紧急联系人及服务中心同步发出呼救短信(包括所在位置)。基于社区数据库,服务中心可调阅其健康档案,并立刻派出相关救援人员。本系统的一键触发、多点联动、多项服务资源协同的的救助模式,可解决目前国内老人安全看护中的难题,让老人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能同时得到家人以及120等必要救助体系的援助,最大程度保障老人的安全。

  • 标签: 紧急呼救 一键式 多点联动 资源协同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联合深度学习剂量预测和参数迭代优化算法的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全自动计划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既往165例直肠癌患者的VMAT计划开展研究,其中145例用于训练和验证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用于预测危及器官的剂量,20例用于研究比对自动计划和人工计划的质量。该方法从危及器官的预测剂量分布中提取关键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值作为初始优化参数(IOPs),利用治疗计划系统可编程接口自动创建VMAT计划,通过设计迭代优化算法自动调节优化参数(OPs)。结果剂量预测模型训练后能有效预测出20例测试计划危及器官的关键DVH值,与参考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例VMAT自动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处方剂量要求,对于PTV和PGTV的适形性指数(CI),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PGTV的D1和均匀性指数(HI),自动计划均高于人工计划,分别为0.6 Gy和0.0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5、-6.92,P<0.05)。自动计划比人工计划的膀胱平均V30下降2.7%(t=3.37,P< 0.05),股骨头和危及器官辅助结构(Avoidance)的平均V20分别下降8.37%和15.95%(t=5.65、11.24,P< 0.05),并且膀胱、股骨头、Avoidance的平均剂量分别降低了1.91、4.01和3.88 Gy(t=9.29、2.80、10.23,P< 0.05)。测试的20例直肠癌患者病例的自动计划平均时间为(71.82±25.48)min。结论本研究利用直肠癌病例验证了一种联合剂量预测和参数迭代优化算法的VMAT自动计划方法的可行性。相比于人工计划,VMAT自动计划无需人工干预,在提高计划设计效率、计划质量和临床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标签: 自动计划 参数迭代优化算法 剂量预测 深度学习 直肠癌
  • 简介:传统的二维Otsu阈值分割算法采用穷举搜索法搜寻最佳阈值向量。与此不同,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的快速迭代算法,用迭代的思想解决原始二维Otsu方法计算复杂、实时性差的问题。文中导出了迭代算法的公式,给出了算法流程。实验结果表明,与二维Otsu原始算法及其他两种快速算法相比较,本文提出的二维Otsu快速迭代算法分割结果准确,实现简单,其运行时间仅为原始算法的0.4%左右,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和存储空间,是一种快速有效且实时性好的图像闽值分割算法。

  • 标签: 图像分割 二维最大类间方差 Otsu阈值 快速迭代
  • 简介:摘要儿童青少年近视眼已成为当今世界视觉问题焦点之一。开展科学并高效的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是发现近视眼发生发展规律、探索相关影响因素、研究问题机制的重要基础,且对近视眼早发现早控制的策略制定至关重要。纵观国内外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性尝试和逐步规范统一的过程,新技术和新发现亦不断促使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进步。本文针对20世纪至今的社会发展情况及青少年近视眼现患率特征,将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归纳为4个阶段,并针对4个阶段的相关研究及结果展开述评,基于不同年代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和策略、发展和革新,提出现阶段青少年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切入点和研究要素。(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45-250)

  • 标签: 近视 流行病学研究 视力普查
  • 简介:摘要随着CT设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辐射剂量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低剂量扫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迅速展开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回顾了CT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发展,着重介绍了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新进展--迭代重建技术及其临床中的应用结果。

  • 标签: 扫描技术 低剂量 辐射剂量 滤波反投影法 迭代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Kv结合迭代算法(SAFIRE算法)在头颈部CTA双低剂量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50例,A组、B组均采用固定管电压,分别是120Kv、70Kv,管电流采用CAREDose4D技术自动管电流调节螺旋扫描,所得图像A组使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使用迭代算法重建(SAFIRE3),得到两组图像,分别测量上腔静脉、右锁骨下静脉、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及左右大脑中动脉血管腔内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mGy)和剂量长度乘积DLP(mGy*cm)和对比剂量。结果B组对比剂用量仅为A组的50%;两组静脉血管腔内对比剂残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动脉血管腔内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主观、客观评价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Kv结合SAFIRE3算法确保图像质量下在头颈部CTA检查中能明显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动脉 静脉,SAFIRE算法 对比剂 辐射剂量
  • 简介:软组织量缺乏给口腔患者的预后造成诸多不理想,软组织膨胀技术是解决软组织量缺乏较理想的方法。本文论述了从传统软组织扩张器到自动渗透性的软组织扩张器应用于软组织膨胀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可用于口腔软组织膨胀的几种高强吸水树脂的研究现状。

  • 标签: 口腔软组织膨胀 软组织扩张器 高吸水树脂
  • 简介:目的探讨迭代重建(IRIS)技术在新生儿急诊头颅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0例临床怀疑颅内出血并接受急诊头部CT常规剂量平扫的的足月新生儿,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及IRIS法(IRIS组)进行重建;比较两组图像的噪声、SNR及灰白质CNR,并以4分分级法对两组图像的主观噪声、颅底伪影、灰白质对比及病变显示进行主观评价。结果IRIS组的图像噪声(1.13±0.15)明显低于FBP组(1.70±0.17,P〈0.05),IRIS组的SNR(18.26±3.18)及CNR(6.97±2.42)均高于FBP组(12.58±1.86,4.41±1.52,P均〈0.05)。IRIS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积分明显高于FBP组(P〈0.05)。结论应用IRIS技术可明显改善急诊新生儿头颅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头部 婴儿 新生儿 迭代重建
  • 简介:目的与滤波反投影法(FBP)相比,观察正弦图确认的迭代重建算法(SAFIRE)可否改善肥胖患者冠状动脉CTA(CTCA)图像质量及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方法连续收集49例接受CTCA的肥胖患者,对其中39例使用常规序列扫描(120kV,A组),分别选用FBP(FBP亚组)和SAFIRE(SAFIRE亚组)重建;对另10例使用低剂量扫描序列(100kV,B组),SAFIRE重建。比较各组间主观(冠状动脉评分)和客观图像质量(图像噪声,SNR,CNR)的差异。结果SAFIRE亚组的图像噪声、SNR、CNR比均优于FBP亚组和B组(P〈0.05),但FBP亚组的图像主观评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4.36±0.75)mSv]明显小于A组[(8.83±1.74)mSv](P〈0.01)。结论与FBP相比,SAFIRE可显著提高相同剂量水平的CTCA图像质量,并能在降低约50%辐射剂量的条件下保证图像质量。

  • 标签: 肥胖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后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进步。随着现在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身体的体检。CT体检对于病变尤其是对早期病变的筛查体现的尤为重要。身体康健的人群的体检相比于门诊患者的检查,他们更注重检出的阳性病变,并且体检人群的检查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大幅度的剂量辐射很容易给身体带来无法逆转的损伤。近年来随着螺旋CT检查的普及和其对于微小病灶检出的敏感性,螺旋CT在胸部疾病的检查中越来越广泛,可是由于CT的辐射剂量相较于普通X线摄影要高出很多,在检查出微小病变的同时,较高的放射剂量也成为了诱发人体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于是,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放射剂量已经成为当下热门的研究热点。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有很多如降低管电压、减低管电流、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增加螺距等等,但都会出现图像噪声大的特点。

  • 标签: 深度学习迭代算法 FBP 胸部ct 应用与比较
  • 简介:摘要在牙周软组织增量手术领域,自体组织移植物替代材料发展迅速,其可避免第二术区、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反应及疼痛,而且不受组织量的限制,可以治疗软组织缺损范围较大的病例。本文介绍可作为自体组织移植物替代材料的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特点及其组织学相关研究、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为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牙龈退缩 移植物 脱细胞真皮基质 软组织增量 结缔组织移植 游离龈移植
  • 简介:摘要引导骨再生是修复各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常规治疗手段。钛网因其物理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面的特点,在引导骨再生领域具备临床适用范围广、成骨效果稳定等独特优势。目前,临床应用钛网仍可出现一定的并发症,但已有多项预防此类问题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钛网的特点、临床应用、常见并发症及其应用改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钛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钛网
  • 简介:摘 要:本文涉及一种诱导紫杉醇增量的南方红豆杉高产培育技术。主要研究在传统的种植技术上对其进行改进。本文主要从研究背景、技术原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从而研究出一种产量更高,经济与技术效益更好的培育措施。

  • 标签: 紫杉醇 南方红豆杉 碱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用盆腔迭代锥形束CT(CBCT)图像用于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可行性分析,为自适应放疗提供图像保障。方法使用Varian Halcyon 2.0环形加速器对CIRS 062 M模体(CIRS, Norfolk, VA, USA)进行扫描,测量其不同散射条件下的CT值并计算其平均值,建立锥形束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iterative Cone-beam CT to electron density,ICBCT-ED)。采集CIRS 002PRA盆腔调强专用模体的CT和不同位置的ICBCT图像,设计基于CT图像的VMAT计划,移植至ICBCT图像上,重新进行剂量计算,比较靶区、危及器官及三维体积剂量γ通过率的差异。以患者实际治疗计划为基准,回顾性分析10例盆腔患者全流程三维剂量γ通过率的差异。结果无散射体的孤立模式与全散射中心位置的CT值偏差较大,最大偏差144 HU。其他全散射位置与中心位置CT值相近,最大偏差<50 HU。基于盆腔模体不同位置处的ICBCT图像的计算结果,无论靶区还是危及器官的剂量偏差均<1 Gy。与基于CT图像的计划相比,基于ICBCT图像的三维剂量γ通过率1%/1 mm和2%/2 mm的平均值分别为(88.86±1.18)%和(98.38±0.89)%。10例盆腔肿瘤患者2%/2 mm和3%/3 mm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90.03%~95.43%和93.58%~97.78%。最差结果为膀胱过充盈引起的外轮廓变化造成的剂量差异,2%/2 mm和3%/3 mm的三维剂量通过率仅为85.90%和92.90%。结论在足够的散射条件下,重建ICBCT-ED转换曲线,利用Halcyon直线加速器的ICBCT图像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其精度是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标准的,为将来的自适应放疗提供了保障。

  • 标签: 迭代锥形束CT 治疗计划 剂量 γ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