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动器学习(autoML)模型预测孕早期子痫前期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2 180例在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建档并于孕12周进行孕检的单胎孕妇,根据整个孕期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分为子痫前期组(103例)和对照组(2 077例),比较两组孕妇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差异,分析各指标与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将纳入研究的孕妇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应用autogluon autoML算法构建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并在训练集中进行训练和交叉验证,比较不同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准确率。分析各指标在autoML模型中的重要性,以autoML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测试集孕妇孕早期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进行预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autoML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子痫前期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孕12周体质指数、孕12周腰围、饮酒史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促甲状腺激素(TSH)、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T3)、游离甲状腺素(游离T4)、胎盘生长因子(PI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前体质指数、孕12周体质指数、孕12周腰围、hs-CRP、三酰甘油、AST、TSH、游离T3、游离T4、β-HCG、PIGF、sFlt-1和PAPP-A等与孕早期子痫前期风险的相关性较高;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较低。通过autoML模型算法共构建8类18个模型,基于FastAI的神经网络_L2在训练集(0.963)和验证集(0.971)中的准确率最高;TSH、LDL-C、PDW、孕12周腰围、sFlt-1、AST等指标重要性较高,游离T4、总胆固醇、孕次、饮酒史、产次和高血压家族史重要性较低。孕早期autoML模型预测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0.984比0.765,P=0.002);两种预测模型在训练集的预测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toML模型在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和灵敏度均显著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99.54%比98.32%,93.75%比75.00%,均P<0.05)。结论孕早期TSH、LDL-C、PDW、孕12周腰围、sFlt-1、AST等因素与子痫前期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相关性,基于孕早期指标的autoML模型对子痫前期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先兆子痫 妊娠初期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筛查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状态下神经浆内游离钙离子的变化及氟桂利嗪阻滞钙离子内流的作用。方法用Flu—3/AM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探针负载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标记物,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缺血条件和加用氟桂利嗪后细胞内荧光强度(△FI)的变化。结果给予缺血处理10min后,神经浆内钙离子△FI明显升高(17.52±3.16);经氟桂利嗪预处理后,可以明显抑制钙离子的△FI(9.55±2.1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氟桂利嗪对无钙培养液缺血神经浆内的钙离子浓度亦有抑制作用。结论缺血状态下,神经内钙离子明显升高,氟桂利嗪抑制浆内钙离子的升高,除通过阻断腰的电压教感性勾通道外,可能还影响细胞内钙池的钙释放功能。

  • 标签: 神经元 缺血 氟桂利嗪 钙信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启发策略的放疗自动计划方法(ATP-STAR),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ATP-STAR方法的主要过程为先对优化参数进行向量化编码,采用高斯卷积修正优化参数,再利用模拟退火选择备选优化参数向量集,结合射野通量优化,并行探索最优的优化参数组合,实现计划自动试错。选取20例肿瘤个体化差异较大的病例进行方法测试。邀请具备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物理师进行人工计划设计。人工计划和ATP-STAR计划均基于开源matRad计划系统完成,射野及处方剂量与临床治疗计划保持一致。分析不同病种ATP-STAR与人工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结果对靶区而言,ATP-STAR计划的均匀性优于人工计划(脑瘤:z=2.28, P=0.022;肺癌:z=2.29, P=0.022;肝癌:z=2.11, P=0.035),脑瘤和肝癌ATP-STAR计划的适形性与人工计划相当,肺癌ATP-STAR计划的适形性略差于人工计划(z=2.29, P=0.022)。对脑瘤的危及器官而言,相比于人工计划,ATP-STAR计划的左眼晶状体Dmean平均受量由2.19 Gy降至1.76 Gy(z=2.28, P=0.022),左视神经Dmean由11.36 Gy降至10.22 Gy(z=2.28, P=0.022),右视神经Dmax由32.92 Gy降至29.97 Gy(z=2.10, P=0.036),垂体Dmax由39.53 Gy降至35.21 Gy(z=2.29, P=0.022)。对肺癌的危及器官而言,ATP-STAR计划的脊髓Dmax平均受量由38 Gy降至31.17 Gy(z=2.12,P=0.034),双肺Dmean由8.51 Gy降至8.07 Gy(z=2.29, P=0.022),心脏Dmean由3.21 Gy降至2.69 Gy(z=2.29, P=0.022)。对肝癌的危及器官而言,ATP-STAR计划的脊髓Dmax由18.19 Gy降至14.76 Gy(z=2.11,P=0.035),肝脏Dmean由15.61 Gy降至14.45 Gy(z=2.11, P=0.035),肾脏Dmean由4.76 Gy降至4.04 Gy(z=2.10, P=0.036)。结论ATP-STAR方法较少依赖人工计划设计经验,易于推广,有望改善调强放疗计划质量及一致性,并节省临床人力和时间成本。

  • 标签: 放射治疗 自动计划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磷胆碱的临床新用途。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通过对磷胆碱药源性疾病机制的研究,寻找磷胆碱新用途的理论依据。结论磷胆碱除用于治疗治疗脑外伤及脑手术后引起的意识障碍外,还有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新用途。

  • 标签: 西药 胞磷胆碱 临床应用
  • 简介:随着糖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多糖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参与生物细胞的多种生命调节,可激活免疫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力,具抗蔺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等功能。

  • 标签: 酿酒酵母 胞壁多糖 提取 纯化
  • 简介:摘要探讨炭疽芽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与鉴定。炭疽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炭疽病的病原菌,为人、畜共患性疾病,快速有效的检验和鉴定炭疽牙孢杆菌是最为重要的。采取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方法进行检查。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在控制疾病流行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炭疽牙胞杆菌 微生物学 检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嗜麦芽假单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当阳市人民医院2010~2012年嗜麦芽假单菌医院感染病例,统计分析2010~2012年嗜麦芽假单菌的耐药性变化。结果嗜麦芽假单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37.5%)、神经外科(21.88%)和呼吸内科(9.38%);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90.63%);头孢噻肟、头孢三嗪、亚胺硫霉素连续三年都是100%耐药。结论危重患者神经外科、呼吸内科是嗜麦芽假单菌的易感人群。因嗜麦芽假单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困难,宜尽早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 标签: 嗜麦芽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2013-2015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菌多重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3-2015年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做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菌(MDRP)的122株菌株,进行药敏结果分析,并进行纸片扩散法复查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122株MDRP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液和分泌物为主,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122株MDRP中有90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2.95%、73.7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稍低,分别为36.07%和42.62%,未发现对多黏菌素B耐药株;多重耐药基因分析发现,122株MDRP中有21株VIM-2基因阳性,有62株发生oprD2基因缺失。结论不再推荐碳青霉烯类药物用于临床铜绿假单菌的感染治疗,该院MDRP耐药机制以作用靶点发生改变为主,但也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耐药基因
  • 简介: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的定义及临床研究价值一、EVs的定义EVs是一种由细胞来源的脂质双分子层包绕的球状膜性结构,包括通常所说的微泡和外来体。EVs是一组直径介于40~5000nm间的囊泡状小体,多种细胞均可向其生存的微环境中分泌EVs[1-2]。EVs可携带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酶、各种生长因子及受体、组蛋白、

  • 标签: 胞外囊泡 微泡 外来体 分离与纯化
  • 简介:铜绿假单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多重药耐药铜绿假单菌在各地均有爆发和散发报道[1]。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易感染本菌。该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可形成5种不同的菌落:(1)典型型;(2)大肠菌样型;(3)粗糙型;

  • 标签: 侏儒型 铜绿假单胞菌 鉴定
  • 简介:摘要综述了铜绿假单菌感染因素,实验研究进展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了铜绿假单菌存在的严重耐药性及多药耐药性易于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导致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遗传背景比较复杂,目前需要重点监控以CC244为代表的铜绿假单菌的流行,以防其在医院大规模暴发与流行;细菌耐药率变迁与某一类别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相关性;PAE不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在升高,对临床常用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越来越高。医院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耐药性监测和医院感染的防治,结合药敏结果采用有效药物单一或联合、足量、足疗程治疗,以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所以,对于铜绿假单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临床应加强监控。同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医院卫生条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交叉感染,提高诊疗操作的规范和安全,能够切实降低铜绿假单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因素 细菌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脑梗塞治疗中,单纯二磷胆碱与其联合血塞通的临床疗效。方法 截选48例调研对象,均为脑梗塞患者,按照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24,单纯二磷胆碱治疗),联合组(n=24,二磷胆碱+血塞通治疗);观察、分析研究数据,比较2组神经功能与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2022-02月至2023-02月。结果 较之常规组,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均有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联合(二磷胆碱+血塞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强化其疾病疗效。

  • 标签: 脑梗塞 血塞通 胞二磷胆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尾静脉注射牙龈卟啉单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野生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和神经标志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Pg入血对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尾静脉注射Pg大鼠模型:18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0×103 和1.0×108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的Pg菌液200 μl,假手术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3组大鼠均每周注射3次,连续8周。行为学检测:应用莫里斯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颗粒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神经干细胞标志分子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神经母细胞和未成熟神经标志分子双皮质素(doublecortin,DCX)、成熟神经标志分子神经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的阳性细胞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estin、DCX、NeuN的表达水平。结果学习和记忆能力:MWM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第5天到达平台时间高剂量组[22.83(16.00,38.34)s]显著长于假手术组[5.59(5.41,6.17)s](t=-11.17,P<0.001),低剂量组[9.85(8.75,21.01)s]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83,P=0.080);MWM空间探索实验中60 s内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高剂量组[1.50(1.00,2.00)次]显著少于假手术组[4.00(2.75,4.00)次](t=9.75,P=0.003),低剂量组[2.50(2.00,3.00)次]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0,P=0.382)。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对于nestin阳性细胞密度,低剂量组[(35.36±4.32)个/mm2]和高剂量组[(26.51±5.89)个/mm2]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59.58±14.15)个/mm2](t=24.21,P=0.018;t=33.07, P=0.005);DCX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低剂量组(0.007±0.002)和高剂量组(0.006±0.002)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011±0.001)(t=0.004,P=0.018;t=0.006,P=0.005);NeuN阳性神经密度,高剂量组[(0.75±0.08)×103个/mm2]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13±0.14)×103个/mm2](t=0.38,P=0.017),低剂量组[(0.88±0.19)×103个/mm2]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07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高剂量组海马中nestin、DCX、NeuN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t=0.74,P<0.001;t=0.18,P=0.014;t=0.35,P=0.008),低剂量组上述3个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P=0.108;t=0.08,P=0.172;t=0.19,P=0.077)。结论尾静脉注射Pg后呈剂量依赖性降低野生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并显著降低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和神经标志分子nestin、DCX、NeuN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和表达水平。

  • 标签: 紫单胞菌,龈 菌血症 大鼠,Sprague-Dawley 海马 认知障碍 神经干细胞 成年海马神经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黏液型铜绿假单菌分泌粘液形成生物保护膜的原因,研究其临床药敏谱,给临床提供可靠地实验结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016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菌67株作为研究对象,上机鉴定,鉴定出是铜绿假单菌后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试黏液型铜绿假单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活性,记录分析结果。结果67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菌对美罗培南、舒普深的敏感率为100%,亚胺培南的敏感率97.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敏感率为86.9%,多粘素E的敏感率为80.6%,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48.6%,氨曲南的敏感率为22.2%。结果显示美罗培南、舒普深效果最好。结论本文研究发现,黏液型铜绿假单菌因其分泌粘液,形成无色清亮透明菌落,上机无法完成药敏实验,因此可以选择敏感性高的美罗培南、舒普深等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实验。

  • 标签: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 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