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红外低温监测技术在口岸检疫查验现场的应用条件,加强对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的监管。方法用不同温度的冷藏水模拟低温物品,用研发的红外低温监测系统在不同距离、高度、角度进行检测,计算报警误差值,分析低温物品的实际温度、距离、高度及角度对红外低温监测系统的测量效果影响,探究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模拟低温物品的实际温度越低,或测量距离越大,或偏移探头角度越大,系统报警误差值越大。模拟物品的实际温度、距离及角度对低温监测系统的测量值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对测量值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1.68,P〉0.05);物品实际温度、距离、高度及角度4个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32,P〉0.05)。结论红外低温监测技术可实现对旅客携带低温物品的监测。

  • 标签: 低温 携带物 高度 距离 角度
  • 简介:摘要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主要原因是现行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中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和食品的营养性的严重缺失和不足,甚至是冲突,最终使的食品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为此,我们要关注食品安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找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措施。

  • 标签: 食品安全 食品营养 卫生监管
  • 简介:摘要为了满足现阶段食品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需要,进行食品安全方案的更新是必要的,这就需要针对食品安全的情况进行分析,对食品安全隐患的危害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更好的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提升食品安全性,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 标签: 食品安全 食品工程 重要性 生活食品体系 激素
  • 简介:摘要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继戊二醛浸泡、环氧乙烷灭菌等低温灭菌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灭菌方法,它对于一些不耐高温、高精尖、贵重医疗器材的消毒灭菌及提高腔镜手术器械的周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低温化学指示卡异常变色,目的通过对低温化学指示卡异常变色的原因分析,找到改进措施,提高灭菌成功率。

  • 标签: 异常变色原因分析
  • 简介:唰地倒人一点东西,食物盘中腾出白烟,是许多饭店乃至街头美食摊常见的一种现象。然而,就“冒烟”食物,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出了警告。这种“冒烟”的食物的“烟”来自液氮!液氮的低温可以让水与糖分子迅速冻结,从而快速形成晶体。水一旦形成了冰晶,便会影响滑润的口感,而且能出现“冒烟”现象。FDA官网发文称,这些产品可能包括会散发出雾气的彩色麦片或奶酪泡芙、含酒精或不含酒精的饮料等。

  • 标签: FDA 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物 液氮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食品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食品添加剂是食品行业一个重要的发明,但一提到食品添加剂,人们总是会往不好的方面联想。食品添加剂所涉及的范围众多,若想要规范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原则,则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本研究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分析了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为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指明一条道路,使食品行业健康蓬勃发展。

  • 标签: 食品安全 添加剂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食品生产工序中,食品安全的监测和监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既是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也是对于食品消费者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本文从食品卫生监管的重要意义着手,分析目前食品卫生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意见,希望能够对我国食品卫生监管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 标签: 食品卫生 安全监管 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目前主要的低温灭菌方式,对比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并根据不同的灭菌要求,选择合适的低温灭菌方式。方法:对比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和甲醛灭菌三种方式的灭菌原理及适用范围,同时对三种灭菌设备的主要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结论:三种灭菌方式各有优缺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时间虽短,但灭菌效果低于环氧乙烷灭菌和甲醛灭菌。

  • 标签: 低温灭菌方式 三种灭菌原理 灭菌时间 灭菌效果
  • 简介:家里的一些食品,开封后放置时间长了,总免不了过期被扔掉的"命运"。我们总结出几种过期食品的使用妙招,帮助它们变废为宝。1.咖啡渣。实验证明,咖啡除氨气臭味的效果比活性炭更胜一筹,它可以作为家庭除臭剂来使用。

  • 标签: 过期食品 放置时间 活性炭 除臭剂 咖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亚低温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方式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应用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配合医师治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亚低温 重症脑卒中 价值评估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因为最近几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反复发生,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了消费群体极为担心的社会问题。适当的使用添加剂食物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我们国家的食品超额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以及违法添加不可使用的物质,可能并非食品添加剂自身的问题,但确确实实造成了一定范围的食品安全风险,需要经过完善法律和法规的标准体系,以便进一步确认食品添加剂能科学合理的使用,维护好食品的安全,为民造福。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 添加剂
  • 简介:摘要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当腋温高达39℃以上,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处理,将会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而家长对迅速控制发热也具有较高的心理期望,有时也将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医患冲突。所以,为高热难退患儿寻找一种安全、迅速、有效、方便的降温方法显得非常重要。亚低温治疗仪虽然已经应用在小儿高热退烧治疗上,但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亚低温治疗仪 小儿高热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5 年 10 月 ~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86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 n=43 )与对照组( n=43 ), 研究组予头部亚低温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出院后比较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NIHSS ),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 Barthel )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研究组( 90.69% )显著高于对照组( 79.06% ), P<0.05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 27.91% )明显低于对照组( 53.48% ),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第 7 天的 NIHS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 14 天与 21 天 NIHSS 评分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 3 月研究组的 Barthel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采取头部亚低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 头部亚低温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局部亚低温治疗应用于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E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照对照组,改善状况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局部亚低温应用于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避免患者神经受到损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脑梗死 局部亚低温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物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尤为重要,它直接反应灭菌物品的灭菌质量,生物监测阴性说明灭菌器灭菌合格,阳性则不合格。本文通过此案例所暴露出的缺陷,利用员工的头脑风暴,完善相关操作规程及考核细则,提升团队文化建设。

  • 标签: 生物监测阳性 结果判断滞后 案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和护理。结果亚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有寒战等不适表现,除3例肺部感染外,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缺损状况。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亚低温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