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步推进,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煤矿开采事业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而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煤炭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煤矿对安全问题的管理仍停留在形式上,对实际开采运营管理中出现的安全隐患研究不够深入,防范不够到位,给煤矿开采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因此,煤矿开采企业应提升对煤矿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技术与管理等方面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果。基于此,首先分析了露天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问题,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露天煤矿 安全生产 技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氡对矿井下作业人员外周血血浆miR-16、miR-106b、miR-449a、let-7g、miR-21、miR-221、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别选取矿井下作业人员(井下组)46名和矿井上作业人员(对照组)38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浆中miRNAs的相对表达水平。比较miRNAs在井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血浆中的差异表达,分析miRNAs的差异性表达与累积剂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井下组外周血血浆miR-106b、miR-21、miR-221明显高于对照组(Z=-2.32、-2.47、-2.79,P<0.05),其倍数变化(Fc)分别为1.61、1.75、1.30;miR-16、miR-449a、let-7g、miR-34a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等因素后,miR-16、miR-106b、let-7g、miR-21、miR-221的差异性表达和氡暴露累积剂量呈正相关(t=2.50、3.31、2.60、2.95、3.25,P<0.05),而miR-449a、miR-34a的表达改变与氡暴露累积剂量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miR-106b、miR-21、miR-221可能具有作为氡致辐射损伤的早期标志物的潜在价值。

  • 标签: 矿井下作业人员 血浆 miRNAs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井下噪声危害程度,并且为噪声措施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1月,选择四川省13个典型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 203个点位、609个工种进行噪声暴露情况调查,并对工作场所噪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结果中噪声强度P75>80 dB(A)。其中打眼工、放炮工、支护工和司机等工种测量值>80 dB(A);空压机巡视处噪声强度>86 dB(A),瓦斯抽放巡视处、主通风机操作处的噪声强度介于80~85 dB(A)。结论煤矿井下作业噪声暴露应及时采取吸、隔声控制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

  • 标签: 煤矿 井下噪声 噪声实测 噪声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某钢铁企业井下粉尘浓度变化趋势、尘肺病患者发病情况及生存状态,为今后完善接尘职工的作业环境及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2月,回顾性调查江苏省某钢铁企业1991-2019年采矿场井下作业粉尘数据,并收集该企业1956-2019年尘肺病确诊患者的个案资料,分析尘肺病患者例数和粉尘浓度时间变化趋势、患者尘肺病期别和生存状态。结果1956-2019年该企业共确诊尘肺病患者241例,1991-2019年井下各年平均粉尘浓度随时间推移整体呈下降趋势。与运输平台(14.28%,1 447/10 132)比较,采掘平台平均粉尘浓度超标率(43.68%,8 415/19 263)明显较高(χ2=2 674.84,P<0.01);尘肺病患者平均确诊年龄(73.54±10.42)岁,平均接尘工龄(21.41±8.68)年,其中存活85例(35.27%)、死亡156例(64.73%),主要尘肺病类型为矽肺(90.46%,218/241),主要尘肺病期别为壹期(96.68%,233/241);患者尘肺病期别越高,确诊年龄越小(P<0.01)。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7.264±1.982)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8年,不同诊断时间段的尘肺病患者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7,P<0.01)。结论改进后的防尘措施对降低井下粉尘浓度起到显著效果,我们需重点关注井下采掘平台的粉尘治理,并关注叁期尘肺病患者的治疗。

  • 标签: 尘肺病 粉尘浓度 采掘平台 确诊年龄 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是通过矿井公司进行调查,以了解我国便携式双制氧设备在矿井下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解我国吸氧设备现今在矿井公司的应用现状。方法:实地观察法,选取山东省内的济宁、淄博、枣庄共三家矿井公司,并选其在矿井下工作的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维系生命活动以及井下救治中便携式矿用自救器在短时间内急救方面最为便捷,但由于该装置氧气瓶容积较小,所使用的氧气有限,仅限于受伤程度轻的患者使用,若受伤病人需要大量氧气持续维持生命安全则该设备制氧受限,但由于井下空气中只有21%的氧气,因此氧化效果有限。并且国内大部分矿山都位于散装物料运输条件有限的偏远地区,但由于其有效性和可靠的性能,越来越多的矿工和采矿公司采用PSA(变压吸附)制氧技术进行现场供氧。若病人后期住院持续治疗则选择使用医院的中心供氧装置。井下使用便携式制氧机较多,但双制氧制氧设备并无使用。结论:由于条件限制以及井下急救,变压吸附技术的制氧机最为合适,但体积过大。其次有效治疗患者疾病,使其达到缓解生命危险以及维系生命健康的目的。

  • 标签: 便携式 吸氧 矿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