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表格化床头交接在临床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82例2016年3月~2017年5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为表格组和口头组,每组各有患者41例,其中口头组采用床头传统的口头交接班,表格组采用便携式表格化床头交接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因交接班失误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情况,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口头组和表格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分别为72.5%、9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头组和表格组不良后果发生率分别为18.37%、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头组和表格组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分别为78.75%、9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采用便携式表格化床头交接进行护理交接班相较于床头传统的口头交接班可明显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可显著减低因交接班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发生,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便携式表格化床头交接班本 临床交接班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在患儿心脏手术核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3月150例心脏手术患儿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4-10月150例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交接方法,实验组采用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完善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内容及流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边缘时间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手术交接转运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手术边缘时间护理总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手术交接转运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设立和应用手术流动交接记录完善手术交接核查,可有效降低手术边缘时间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手术交接转运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手术交接 儿童 心脏手术 风险管理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重病人交接班登记》的使用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300例危重病人作为观察组,该组所有的病例在护理交接班中均使用本院新制定的《危重病人交接班登记》,200例对照组仅实行传统的床旁口头交班;观察两组差错发生率、基础护理落实率、健康教育落实率。结果观察组300例病人发生差错6例,差错发生率为2%;对照组200例病人发生差错15例,差错发生率为7.5%;差错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基础护理落实294例,基础护理落实率为98%,对照组200例病人基础护理落实176例,基础护理落实率为88%,基础护理落实率两组之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健康教育落实观察组285例,健康教育落实率为95%,对照组健康教育落实160例,健康教育落实率为80%,健康教育落实率两组之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危重病人交班登记,规范了护士对危重病人的交接流程,明确了危重病人交接的内容及要求,减少了各种差错率的发生,提高了基础护理落实率和健康教育落实率,从而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患者 交接记录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接班checklist在ICU危重患者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制定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checklist,分别收集传统的交接班方式(对照组)与新型的床边交接班方式(实验组)实施6个月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共抽查283个床单元,其中交接班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157项;实验组共抽查254个床单元,交接班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65项,两组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checklist的实施,明显减少了护理交接班缺陷,提高了ICU床边护理交接班质量。

  • 标签: checklist 床边交接班 护理安全
  • 作者: 袁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 盱眙 211700
  • 简介:目的:探究骨科术后患者交接中,改良SBAR交接单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中抽取40例进行本次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0例应用传统口头交接班、研究组20例应用改良SBAR交接单,对比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统计,研究组5%<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BAR交接单用于骨科术后患者交接中,效果突出,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改良SBAR交接单;骨科术;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交接班。方法制定规范交接班,以比赛形式促进有效落实,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评价标准,评估规范交接班的效果。结果规范交接班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士的综合素质,体现人文关怀,提高病人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

  • 标签: 交接班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床头交接班中应用引导式交接法的效果。 方法: 以本院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500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交接 法 )和观察组(引导式交接法),对比两组患儿护理质量。 结果:组间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3.2% 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4.4%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 P<0.05 ) 。 结论:在新生儿床头交接班中应用引导式交接法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交接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床头交接班 引导式交接法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56-02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交接模式在心内科c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订心内科监护室(CCU)患者转出交接表格,运用SBAR沟通交接模式。选择2015年1~7月心内科ccu接受救治的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的5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同期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医护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交接;观察组则采取SBAR沟通交接模式。结果在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观察组的交接患者耗时为(5±0.15)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47)分钟(P<0.05);观察组交接问题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9%(P<0.05);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96%较对照组86%明显提高。

  • 标签: SBAR模式心内科监护室(CCU)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ICU进行床边护理交接班的过程中,使用交接班核查表前后是否有护理质量方面的差异之处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相关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在本院ICU所有所收治的患者中抽取26例进行对比对照研究,将其随机分组,设定为观察和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床边护理交接班方面的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常规进行床边交班,而观察组则建立交接班核查表对其进行床旁交接。对两组分别加以交接班之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交接班不详细地发生率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评价临床相关方法应用之后的效果和价值。结果 在分别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床旁交接班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而交接班不详细地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呈现出了一个明显的效果方面差异之处。结论临床ICU进行床边护理交接班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交接班核查表之后,总体的护理质量得到了优化和提高,最终护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发生风险显著降低,有助于更详细地进行交接班,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地进行。

  • 标签: ICU护理 床旁交接班 交接班核查表 临床应用 效果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术后交接与护理措施的相关事项。方法针对患者麻醉术后的交接与护理过程中的相关事项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麻醉术后患者在交接过程中,针对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的术后药物作用影响情况、术后患者交接以及患者术后转移等护理工作中存在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改善麻醉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估、加强交接过程中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建设以及患者转移过程中相关安全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麻醉术后交接与护理的质量。结论加强麻醉术后患者的麻醉恢复管理,提高交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以及提高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对于改善麻醉术后患者的交接以及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麻醉术后 患者交接 护理干预
  • 简介:护理工作具有独特功能及以满足有病或无病的个体的基本需要,协助其身心健康的恢复。护理工作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其具有细致、复杂、涉及面广,具有严格的时间性、连续性和继承性,具有衔接性强、集体性强等特点。护理交接班工作的连贯性、衔接性使各班护理人员对医嘱执行情况,病情观察记录以及病人的病情、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住院 护理工作 病情观察 身心健康 执行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室在接送病人的各个环节存在着隐患,为有效落实交接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保障病人安全,提升服务质量而制定。方法记录内容主要由包括接手术病人核对记录以及送手术病人核对记录两部分内容组成。并且把表格核对具体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核对环节,确保安全。结果自从我院2010年4月实施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后,效果显著,执行过程中,没有出现交接错误现象。结论有力落实了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手术病人安全。

  • 标签: 手术病人交接记录 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组为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142次危重患者入院交接,采用口头交接结合原交接记录单的形式;B组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169次危重患者入院交接,采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比较A、B两组的病情交接缺陷发生率、交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情况。结果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缺陷发生率B组较A组低,交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得分、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调查得分B组较A组提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中使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可降低交接缺陷的发生,提升交接班护士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危重患者交接质量。

  • 标签: 危重患者 I-PASS病情汇报模式 入院交接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重患者护理交接单在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危重患者护理交接单,应用到护理交接班中,对比应用前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结果应用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护理交接单在ICU护理交接班中的使用,规范了交接班程序,明确了交接内容,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有利于培养护士临床思维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危重患者护理交接单 护理交接班 病情知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50名ICU护理人员,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床边护理交接班,观察组在护理工作中应用交接班核查表,比较两组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结果:实施后,观察组护士交接工作合格率、交接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交接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很高,可以减少交接差错的发生,能够提高交接工作质量,有利于ICU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交接班核查表 ICU床边护理 应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交接班中ICU床旁交接班清单的建立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5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院期间交接班记录400例,实施传统交班模式。再选取本院自2021年7月1日~2021年11月30日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在院期间交接班记录400例,实施ICU床旁交接班清单,比较两组交班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护士交接班 床旁交接班清单 ICU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SBAR交接单构建神经外科手术SHARE交接模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6月187例神经外科的开颅、脊柱、内镜或介入手术为对照组,2018年7—9月175例神经外科的开颅、脊柱、内镜或介入手术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SBAR交接单进行病房/急诊室-手术室、手术室-复苏室/ICU、复苏室-病房/ICU之间的SHARE模式交接班;对照组使用旧版SBAR交接单顺序交接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交接班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三方之间电话回访率、交接班时间和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SBAR模型实施后,观察组的物品交接清点、手术部位标识、皮肤状态评估、管道以及术后仪器准备合格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体电话回访率从对照组的22.4%下降至观察组的4.3%(P<0.05);观察组的急诊室转入手术室以及手术室转入ICU交接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观察组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总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20.94±1.46)分比(17.65±1.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BAR交接单进行SHARE交接降低了神经外科手术交接班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各方电话回访率,缩短了交接班时间,提高了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交接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患者 患者交接 交接单 SHARE交接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