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组织培养的脱病毒及其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脱病毒技术包括热处理、茎尖培养、茎尖微芽嫁接、热处理配合茎尖培养、热处理配合茎尖微芽嫁接等,病毒检测技术包括指示植物法、抗血清鉴定法、生化法和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法等。

  • 标签: 组织培养 脱病毒 病毒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泻儿童病毒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泻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取86份粪便标本。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等应用胶体金法进行检验,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感染腹泻儿童的临床资料有无差异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三种病毒的感染率,各年龄段病毒病原体分布情况等。结果三种病毒感染腹泻儿童在性别、年龄以及居住地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病毒病原体、患儿年龄段分布等方面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腹泻儿童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毒类型,肠道腺病毒居次席,且病毒感染类型和患儿的性别、年龄等无显著联系,与患儿年龄段、病毒病原体分布存在一定关系。

  • 标签: 腹泻 儿童 病毒检验 结果
  • 简介:HIV-1和HIV-2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本属病毒可感染猫、马、山羊和绵羊,表现为慢性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导致免疫缺陷。与其关系最近的是猴免疫缺陷病毒(SIV),HIV-1可能通过种间交叉传播从黑猩猩病毒(SIVcpz)传给人类,而HIV-2可能单独来源于白眉乌猴(SIVsm),因此,HIV-1和HIV-2

  • 标签: HIV病毒 RNA基因 艾滋病 基因结构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的几率大,传播途径多。抗病毒免疫因病毒具有生物学特征,所以在大多数免疫中情况占主导地位。本文介绍了病毒感染类型,说明了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阐述了抗病毒免疫的具体体现。

  • 标签: 病毒 感染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探究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比较血清与乳汁HBV-DNA表达情况及乙型肝炎相关检测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和乳汁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要根据静脉血中HBV-DNA载量的表达量来选择是否采用母乳哺育婴儿。

  • 标签: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乳汁
  • 简介:摘要抗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最主要的方案为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在临床试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包括广谱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达芦那韦/考比司他)、核苷类似物(法匹拉韦和瑞德西韦)及抗疟药物(氯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肝损伤,本文就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肝损伤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促进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病毒药物 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OVID-19确诊病例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不同类型标本病毒核酸的检出情况。方法调查定点医院收治的COVID-19确诊病例,住院期间采集其鼻咽拭子、粪便、尿液和血液标本,出院后进行随访,采集其鼻咽拭子和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共调查25例COVID-19确诊病例,在住院期间采集其鼻咽拭子、粪便、尿液和血液标本各25份,共100份标本,经检测鼻咽拭子均为病毒核酸阳性,住院期间9例患者粪便中检出核酸阳性,阳性率为36.00%(9/25),尿液和血液未检出病毒核酸。25例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在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其鼻咽拭子和粪便标本各25份,第7天2例患者检出鼻咽拭子核酸阳性,复阳率为8.00%(2/25),粪便中未检出病毒核酸,出院后第14天鼻咽拭子和粪便中均未检出病毒核酸。结论COVID-19确诊病例住院治疗期间粪便中可检出病毒核酸,出院后部分患者鼻咽拭子病毒核酸复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粪便 出院病例
  • 简介:摘要LAMP(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等温扩增,反应灵敏、操作简单、产物易检测,此项技术已被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本文综述了LAMP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几种常见病毒检测项目中的应用。

  • 标签: LAMP 技术 原理 病毒检测
  • 简介:摘要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传播范围广,重症率和病死率高,主要以呼吸系统受累为主,也可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卒作为其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并发症而备受关注。尽管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两者存在因果关系,但根据以往感染性疾病与卒的关系、COVID-19的发病机制分析以及共同的危险因素,提示两者关系密切。文章对COVID-19与卒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 标签: 卒中 COVID-19 SARS-CoV-2 冠状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山西省五个地区虫媒病毒种类及其分布特征,对采集的蚊虫样本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于2020年7~9月采集当地的蚊虫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蚊虫标本的8种虫媒病毒,通过细胞培养对其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在121批蚊虫样本,检测到1批乙型脑炎病毒阳性,2批库蚊黄病毒阳性以及8批南定病毒阳性。分离到7株病毒分离物,编号为:SX-YJ-Cxp-4、SX-YJ-Ars-2、SX-YJ-Cxp-1、SX-LY-Cxp-10、SX-GP-Ars-5、SX-GP-Cxp-2、SX-GP-Cxp-4,鉴定均为南定病毒,对其中一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山西南定病毒分离株与云南南定病毒分离株属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首次在山西省分离到南定病毒

  • 标签: 虫媒病毒 南定病毒 序列分析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儿童病毒性肠炎临床诊断轮状病毒检测的价值及意义。方法:本文选取 2016 年 9 月份至 2017 年 9 月份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肠炎患儿 130 例,收集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查,分析临床检验结果、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性别的关系、 患儿治疗、转归情况 。结果: 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有

  • 标签:
  • 简介:环境.病毒.人类已经查明,人类生活环境潜伏着许多病毒,主要包括肠道病毒、肝炎病毒、腺病毒、轮状病毒、呼肠孤病毒。它们与害人的魔鬼无别,一旦感染人体,便可能引起肝炎、脑膜炎、结膜炎、呼吸道疾病、腹泻、皮疹、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多种疾病。这些病毒特别喜欢潜...

  • 标签: 肝炎病毒 腺病毒 非肠道病毒 气溶胶 病毒检出率 流行性腮腺炎
  • 简介:大约15%的人类癌症由病毒感染引起(表1),病毒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位致癌危险因素。将来,通过免疫接种大多数的感染可以预防,这样可在世界范围内显著降低癌症发病。人们在研究基因与肿瘤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过程首次发现了致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的事实足以说明研究致癌病毒在动物及人体致癌作用的重要性。

  • 标签: 癌症 病毒感染 致癌基因 核心蛋白 免疫反应
  • 简介:弓形虫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弓形虫感染呈全球分布,以温热和潮湿的国家最常见。但饮食习惯也影响感染率;在法国,50%~75%的人群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在英国,大约20%人群血清抗体阳性。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感染率相似。

  • 标签: 疱疹病毒 临床研究 发病机理 CMV HSV EBV
  • 简介:人类癌症约15%与病毒感染有关(表1),病毒是仅次于吸烟的癌症第二位危险因素。将来,这些感染的大部分可以通过免疫接种预防,从而极大地降低全球癌症的负荷。在动物和人体中进行的肿瘤相关病毒实验研究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们首次揭示了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

  • 标签: 癌症 病毒感染 抑癌基因 免疫接种 病理机制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肖庚富领导的科研团队在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囊膜蛋白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病毒学领域重要期刊《病毒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