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口腔正畸用镍钛弓临床使用后期常发生弓力学性能降低现象,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口腔唾液电解质环境腐蚀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口腔环境是一个pH值变化的复杂环境。口腔环境内多种成分能使正畸镍钛弓受腐蚀,使其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发生变化。国内外也出现了许多对正畸弓腐蚀与抗腐蚀的相关研究。本文对弓腐蚀机制以及影响腐蚀的因素进行归纳阐述。

  • 标签: 正畸 弓丝 腐蚀性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预留斑马导在提高复杂性肾结石一次性清石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复杂性肾结石患者49例,在建立通道前除保留拟建立通道的导外,视结石分布部位额外预留1根导以提高结石清除率。结果本组4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并留置两根导,其中41例通过预留导找到目标肾盏并碎石成功,8例患者采用了双通道碎石,其中3例肾盏颈口狭窄,5例患者因角度过大无法通过先建立的通道到达预留导所在肾盏。结石一次性完全清除共36例,一次性取尽率达73.47%。平均手术时间79.6(52.3-114.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0(45-5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3(6-12)d。术后出现高热患者2例,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大出血1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无胸膜损伤、肠管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术前评估通过单通道碎石困难者,在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前预留导可显著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特别对于复杂性结石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通道,避免多通道手术过程中引起的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肾造口术 经皮 肾结石 导丝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它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免疫紊乱、微生物感染等有关。其中基因突变是最主要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发现聚蛋白(filaggrin,FLG)基因无效突变可引起皮肤屏障功能紊乱,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过敏原及微生物的侵入。外界变应原的侵入可使机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这些免疫失衡可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作用于皮肤,最终引起皮肤干燥,出现湿疹样皮损。本文行如下综述。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丝聚蛋白基因无效突变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4年期间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假酵母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药敏情况,为临床病原学诊断和抗假酵母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分离的1361株假酵母菌阳性标本进行统计,并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361株假酵母菌,菌种分布前三位依次为白假酵母菌945株(69.4%),热带假酵母菌144株(10.6%),光滑假酵母菌134株(9.8%)。标本来源分析,假酵母菌检出率以痰液标本为主,检出率为47.9%,其次为尿液标本,检出率为21.9%;科室分布分析,呼吸科分布最多,为20.1%;年龄段分布主要在60岁以上人群,分离率为73.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假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假酵母菌的菌种分布逐年在发生变化,目前院内感染虽然仍以白假酵母菌为主,但光滑假酵母菌、热带假酵母菌的感染呈显著上升趋势。临床检验科室应重视和加强假酵母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这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感染 抗真菌药物 耐药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诊断不孕症的标准:夫妻正常性生活1年以上,未避孕,未怀孕。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不孕不育病人目前已超过4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有资料报道,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炎是引起不孕的常见原因,分别占女性不孕的38.53%、19.54%、15.17%[1],病人的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3[2],我院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例不孕症病人施行宫腔镜、腹腔镜联合cook导手术,对其阻塞的输卵管进行插管疏通,同时进行输卵管通液术,配合精心、细致的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不孕症 宫腔镜 腹腔镜 COOK导丝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者尿液标本分离的假酵母菌属等真菌的感染特点、分布及其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为例,并从患者送检尿液标本中分离出135株假酵母菌属,结果通过检测发现了135株真菌,主要是以白色假酵母为主,共有102株占75.55%;主要分布以综合康复科为主,一共76株占总数的56.29%;白色假酵母菌、光滑假酵母菌、热带假酵母菌等对两性霉素B敏感,并且敏感率为100%。结论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现代医疗行为的干扰,尿路感染的假酵母菌的发病率和免疫力较为低下的患者之间的关系成正比,选择正确的抗真菌药物和尽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能更好的进行控制真菌引起的感染。

  • 标签: 假丝酵母菌属 分析 泌尿系统 感染
  • 简介:摘要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是由假酵母菌引发的常见性女性外阴阴道炎症。是结婚后妇女在生育期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外阴阴道的感染病症,由于妊娠期的妇女雌激素水平持续性的不断提高,使其免疫力随之呈相反方向持续性降低,从而导致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VVC)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增加,这不仅仅只是给孕妇带来了极大的身体以及心灵上的痛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新生婴儿的感染几率。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在妊娠期的女性中,具有高达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孕期妇女至少会发生一次外阴阴道假酵性感染,这其中有百分之十的妇女有一次甚至是一次以上的外阴阴道假酵性病的复发状况。本文主要针对妊娠期妇女所并发的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分析。相关专业性的研究人员,为治疗此病症做出理论性的数据参考价值案例,为妊娠期妇女以及新生婴儿的日常健康生活提供有效健康的基础保障,同时也为患者家庭以及医院社会减轻了压力、负担。让医学领域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做出相应的贡献力量。

  • 标签: 妊娠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防治手段 诊断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80-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巴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中晚期帕金森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多巴肼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HAMD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一年后,实验组的HAMD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巴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运动功能、精神以及心理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多巴丝肼 普拉克索 中晚期 帕金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三年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20例患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的患者(月经期、妊娠期除外)。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康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黄松洗液和妇科制霉栓外用,治疗一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占80%,症状缓解15%,总有效率95%;对照组症状消失50%,症状缓解25%,总有效率75%。远期疗效观察治疗组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复发率为0,三个月后复发率为1.7%,六个月后复发率为6.7%;对照组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复发率为3.3%,三个月后复发率为8.3%,六个月后复发率为16.7%。结论氟康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疗效显著。

  • 标签: 氟康唑 左氧氟沙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无医院技术团队支持下,因Ⅲ级困难气道无法用常规的方法建立有效人工气道,使用深静脉导逆行气管插管快速建立人工气道安全可行。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4年1月在院前急救中逆行插管患者23例,年龄21~85岁,使用深静脉导逆行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成功率。结果26例病例均一次成功完成逆行困难气道插管,有2例经过调整体位和角度后轻松进入气管。插管过程中,患者心率和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在无医院技术条件支持情况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导,环甲膜穿刺逆行导引气管插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Ⅲ级困难气道患者人工气道建立,从而及大提高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 标签: 逆行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36-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酵母菌败血症感染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酵母菌败血症感染患儿1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15例患儿均因早产入院,5例患者因呼吸窘迫并发肺部疾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均通过PICC导管予以胃肠道喂养;患儿出生前一天均行17~25d抗生素,包括头孢噻肟、泰能、红霉素、拉氧头孢等。经针对性治疗,12例患儿经治疗痊愈出院,占80%;2例患儿因持续机械通气后,家长要求撤离呼吸机而死亡,1例患儿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新生儿假酵母菌败血症感染高危因素诸多,无典型症状,需早期治疗。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假丝酵母菌 败血症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用碘伏棉球治疗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86例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3%碳酸氢钠液擦洗阴道后置入硝酸咪康唑栓,实验组患者采用碘伏擦洗阴道后置入硝酸咪康唑栓。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碘伏擦洗是治疗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 碘伏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主要应用药物的体外药效学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外阴阴道假酵母菌感染患者进行体外药效学分析。结果从100例患者体内分离出160株病原菌,80例RVVC试验敏感制霉菌素74例、克霉唑73例、酮康唑71例、咪康挫58例;80例VVC试验敏感制霉菌素77例、克霉唑72例、酮康唑68例、咪康挫42例。结论外阴阴道假酵母菌(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RVVC)对制霉菌素、克霉唑、酮康唑敏感性比较高,对咪康唑敏感性比较低。制霉菌素、克霉唑、酮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外阴 阴道 假丝酵母菌病 药效学
  • 简介:针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图像,从细胞切面角度提出一种细胞内部微纤维形态与分布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形态学与阈值分割法对细胞中微纤维主干进行提取,并对提取后的微纤维进行了数量、长度、宽度等形态特征计算,同时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微的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定量特征提取方法能够表达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切面内微纤维的几何特征和分布状态。并通过模拟微纤维变化,发现能量、熵能够较好地描述微的响应情况。

  • 标签: 气道平滑肌细胞 微丝纤维 细胞切面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形态特征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臭氧妇科治疗仪治疗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患者54例,采用臭氧妇科治疗仪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臭氧妇科治疗仪治疗及综合优质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8.15%,护理满意度为96.30%。结论臭氧妇科治疗仪治疗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患者时,采用综合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臭氧妇科治疗仪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宫腹腔镜联合导加术后中药调理在临床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不孕症患者100例,其中原发不孕23例,继发不孕77例.通过临床造影、宫腔镜检查后,明确患者存在输卵管阻塞、宫腔异常等因素,治疗过程中使用宫腹腔镜联合导加用术后中药调理进行治疗,100例患者当中输卵管阻塞有86例,手术后再通情况良好,宫腔异常(包括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纵膈、子宫粘膜下肌瘤等)10例,同时存在子宫内膜异位22例,同时存在排卵障碍12例,术中同时处理,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加用中药调理治疗.回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其中55例患者宫内正常受孕,1例患者发生宫外孕.结论在治疗不孕症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致病情况进行充分检查,使用宫腹腔镜联合导加术后中药调理治疗的有效率较高,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关键词宫腹腔镜;导;中药调理;不孕症;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9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子嫩肤在面部容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面部容性疾病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采用低能量光子嫩肤治疗,观察组93例采用高能量光子嫩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细小皱纹)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子嫩肤可用于面部容性疾病的治疗,高能量效果更佳。

  • 标签: 光子嫩肤 面部损容性疾病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