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奶粉中掺入导致婴儿肾结石,甚至死亡,此事件影响恶劣,打击了全国的食品工业。在机体内不会发生任何类型的代谢变化,迅速经肾脏排泄出来。动物试验表明:对于哺乳动物属于微毒、低毒类化学物质,长期饲喂可能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出现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 标签: 三聚氰胺 肾结石 毒性 动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氰酸所致大鼠肾脏结石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实验效果。方法40只sD幼龄鼠被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常规喂养。-氰酸加自来水组(Mc组)、-氰酸加枸橼酸治疗组(CA组)、-氰酸加金钱草治疗组(HL组)各10只,氰酸悬浮液每日400/400mg/kg连续灌胃3d后,分别用自来水2mL/d、枸橼酸溶液每日1g/kg、金钱草溶液每日1g/kg连续灌胃10d。评价各组大鼠的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肾脏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MC组、CA组和HL组在-氰酸喂养期间平均体重进行性下降;停止喂养后分别用自来水、枸橼酸和金钱草溶液灌胃处理,平均体重逐渐上升。处理结束后3组平均体重显著低于NC组,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均明显高于NC组,肾功能明显受损,肾脏中均存在大量晶体。但MC组、CA组和HL组组间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氰酸在大鼠肾脏中产生不溶性晶体并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短期的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不能促进晶体排出或溶解晶体,不能改善肾功能。

  • 标签: 三聚氰胺 三聚氰酸 肾结石/诊断 动物实验 大鼠
  • 简介:摘要本文从医学化学的角度对2008年在我国发生的“毒奶粉”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事件的形成原因,的性质和用途,在人体内肾结石的形成机理,特别是对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警示我们要严格食品的质量监管,提高检测手段,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毒奶事件 起因 危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制品中的国标方法改进和探讨。方法通过对能力验证的考核样多次试验,从样品前处理、净化、流动相、仪器条件4个方面,对国标中不够完善、欠缺的地方作了改进和探讨。结果用改进方法测试了3份奶粉考核样,测定结果及回馈Z值均为满意。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有效,可行。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牛奶 三聚氰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牡丹江地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超声表现特征及泌尿系先天性畸形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11月于我院行彩色超声检查的2215例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1月~6岁)泌尿系超声检查结果,部分患儿行CT检查。结果2215例婴幼儿中发现泌尿系结石15例,检出率为0.68%,不同年龄组间结石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多于女性);另外发现泌尿系畸形5例(输尿管狭窄3例,先天性单肾缺如1例,融合肾1例)。结论食用问题奶粉所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检出率约为0.68%,检出率与患儿年龄、性别及食用问题奶粉时间有关,泌尿系畸形与食用问题奶粉无确切关系,其结石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

  • 标签: 三聚氰胺 婴幼儿(0~6岁) 肾结石 泌尿系畸形 彩色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在奶粉事件中,儿童患泌尿系统结石与食用含奶粉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危险程度。方法采用整群筛查方法,对8岁以下食用奶粉的儿童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59例泌尿系统结石患儿和222例无泌尿系统结石儿童,将资料整理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食用含奶粉的儿童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奶粉相关危险因素有奶粉品种(OR:2,680,95%CI:1.643~4.371),食用时间(OR:1.398,95%CI:1.039~1.882),食用时间比(OR=1.676,95%CI:1.344~2.091)。结论食用含奶粉的儿童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奶粉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奶粉品种、食用时间、食用时间比,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危险性与食用时间、食用时间比呈正相关,食用高浓度奶粉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低浓度奶粉。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三聚氰胺 儿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问题奶粉所致泌尿系结石复发的作用。方法将60例因食用问题奶粉所致的初发上尿路结石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除了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外,还对其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对照组20例,只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持续进行护理随访服务,包括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能量指导方案,建立服务档案,定期进行电话及家庭指导。结果随访1年,对照组结石复发率为10%,观察组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服务能有效降低问题奶粉所致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三聚氰胺 泌尿系结石 护理干预 复发
  • 简介: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食用污染奶粉所致泌尿系统结石住院患儿治疗期间的药物利用情况: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55例污染奶粉所致泌尿系统结石患儿治疗期间的病历资料及用药记录等,对用药品种数、用药量、用药例次数、人均药费、日均药费等药物利用评价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55例住院患儿共计应用19类117种药物,应用例次数最多的是金钱草冲剂,用量最多的是0.9%氯化钠注射液,费用最高的是头孢米诺粉针,药品费用的分布不平衡:结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救治二三聚污染奶粉致泌尿系统结石患儿的用药选择符合指南推荐,但由于缺乏儿童合理用药指标和推荐用药剂量而无法量化,有待基础数据的研究。如何分担伴有基础性疾病患儿救治费用减轻国家负担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 标签: 奶粉 三聚氰胺 泌尿系统结石 住院 用药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筛查曾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泌尿系统,证实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可使人类特别是婴幼儿产生泌尿系结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11月因食用受污染奶粉在本院B超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的婴幼儿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共筛查9224人次,确诊为婴幼儿泌尿系结石112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21%;其中双肾结石21例,左肾结石46例,右肾结石44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7例,输尿管膀胱交界处5例;超声检查显示4mm左有结石中,31例呈彗星尾征,8mm以上结石中,2例后方声影不明显;随访确诊为结石的婴幼儿58例,发现11例为5mm左右结石,1例输尿管结石,1例8mm以上结石消失,5例结石变小或数量减少,4例结石发生位移。结论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可使人类特别是婴幼儿发生泌尿系结石;此类结石质地疏松,以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为主,累及范围较广。

  • 标签: 超声检查 食品污染 尿路结石 儿童
  • 简介:目的统计并分析食用受污染奶粉造成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症状、结石分布、性质、形态以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食用含奶粉引起泌尿系统结石患儿口服陇中尿石康糖浆,并嘱患儿多饮水、多运动等。结果30例泌尿系结石患儿中,27例肾结石患儿排石率为100%,3例输尿管结石患儿排石率为66.7%,总排石率为96.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其中1例输尿管结石梗阻患儿转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自拟中药陇中尿石康糖浆配合西药,治疗含染奶粉引起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效果显著。

  • 标签: 三聚氰胺 陇中尿石康糖浆 泌尿系结石 调查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拟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枸橼酸氢钾钠对所致结石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每只给予2mM蒸馏水灌胃;模型组每只给予1.0g/(kg·d)配成2ml液体灌胃;干预组每只给予1.0g/(kg·d)及1.g/(k·d)枸橼酸氢钾钠配成2ml液体灌胃。给药时间为30d。在第30天收集组大鼠24h尿液,测定尿pH值,采集血液行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胱抑素-c及B2-微球蛋白含量测定,30d后将大鼠肾脏做病理切片观察比较。结果(1)模型组24h尿量较对照组减少,干预组24h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比对照组尿pH值低,而干预组尿pH值均高于对照组及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肾脏体积变大,而体重减轻,模型组肾体比较对照组及干预组肾体比均增高;(3)与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模型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胱抑素.c及B2一微球蛋白均升高;(4)对照组病理切片未发现结晶颗粒,模型组可见大量结晶体,大部分集中在肾小管区,可见许多炎性细胞,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受损;干预组未发现结晶体,仅见少数肾小管轻度扩张以及上皮细胞肿胀。结论(1)可以诱导大鼠出现结晶尿并损害肾功能;(2)枸橼酸氢钾钠可有效抑制wistar雄性大鼠泌尿系统结石晶体形成。改善对大鼠肾功能的损害。

  • 标签: 三聚氰胺 枸橼酸氢钾钠 尿路结石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重组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体蛋白疫苗并进行相关表征分析,研究重组HA体在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A体蛋白的CHO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单向免疫扩散试验、蛋白质粒径检测和N-糖基化位点分析对重组蛋白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根据剂量、佐剂等处理条件的不同将BALB/c小鼠分为11个组,并进行一致的免疫程序。初次免疫后56 d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以评价免疫原性。结果构建的CHO细胞株能够分泌表达HA体。HA体具备生物学活性能够在单向琼脂免疫扩散试验中形成沉淀环,蛋白质粒径大小约为18.79 nm,具有10个N-糖基化位点,包括高甘露糖型、复合糖型和杂合糖型;HA体重组蛋白疫苗在2次免疫小鼠后,3.75 μg剂量配伍RFH01佐剂与对照组单价疫苗原液15 μg引起的中和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 2,U=36),配伍佐剂组免疫后血清抗体效价均高于未加佐剂组,其中15 μg HA体+RFH01组效价最高,为1 280。结论成功制备了流感病毒重组HA体蛋白,其与RFH01佐剂配伍能够诱导BALB/c小鼠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体液免疫应答,为流感病毒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流感病毒 基因工程疫苗 重组亚单位疫苗 血凝素 三聚体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离子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分别采用低离子技术检验和盐水法检验,采用低离子检验为观察组,盐水法列为对照组,对比其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检验灵敏度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离子在输血检验中能够准确快速的检验血液情况,有效保证了输血安全以及输血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输血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离子(MPT)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受血者100例,分别采用MPT与盐水法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势.结果经过分析和统计,MPT法的阳性检出率(阳性样本均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性细胞凝集)、稳定性、准确度和灵敏度均高于盐水法,消耗时间短于盐水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MPT技术进行输血检验,与传统的盐水法相比不仅耗时短,而且阳性检出率和灵敏度均较高,可提高输血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关键词输血检验;低离子;应用价值;灵敏度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68-01

  • 标签:
  • 简介:ABO血型反定型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特殊患者IgM类血型抗体的效价比较低,按常规方法在室温及4℃盐水介质中应该出现的凝集反应,无法观察到.用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反定血型,能够促使微弱的抗体与红细胞凝集,达到满意的鉴定结果.

  • 标签: 血型 聚凝胺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中低离子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接收的交叉配血试验280例,分别采用低离子技术(MPT)与盐水法检测,而后分析两种方法的试验效果。结果试验耗时上,MPT平均为4.4min,盐水法为7.3min;在阳性检出率上,MPT为4.29%(12/280),盐水法为2.86%(4/280);在灵敏度和准确度上,MPT为92.31%与99.64%,盐水法为61.54%与98.21%。结论输血检验中运用MPT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的试验速度和阳性率,保证准确性。

  • 标签: 输血检验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试剂交叉配血的原理,探讨配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统计分析6000例输血患者中32例配血不合试验操作,分析患者病情,结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吸收放散试验,与微柱凝胶卡式抗人球配血方法比较。结果试剂交叉配血不合病例32例,血浆自身抗体7例、冷凝集素6例、肝素2例、高蛋白血症6例、患者红细胞DAT阳性4例、血型鉴定错误2例、操作不规范5例;结论试剂交叉配血影响因素较多,需严格操作按照标准规程,结合患者病因,针对性找出解决方案。

  • 标签: 聚凝胺 交叉配血 原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低离子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共收治受血者和供血者3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的试管法进行检验,观察组运用低离子技术进行检验,对比两组的阳性率、灵敏度和平均耗时时间等指标,并对比两组红细胞凝集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10%,显微镜下可观察出11个特异性细胞凝集,平均耗时时间为4.4min,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4.74%,显微镜下可观察出6个特异性细胞凝集,平均耗时时间为14.5min,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低离子技术进行临床输血检验具有阳性检出率高、平均耗时时间短、能够有效保障输血安全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盐水法 输血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