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在α-Al2O3陶瓷管载体表面合成了致密的NaA分子膜,考察了2种原料配比对合成分子膜的影响.利用SEM、XRD和单组分气体渗透等方法对NaA分子膜进行表征.由SEM照片可以观察到,按照配比n(Na2O)∶n(SiO2)∶n(Al2O3)∶n(H2O)=2∶2∶1∶200合成的NaA分子膜表面存在许多较大的晶体团,影响膜的连续性,而按照配比n(Na2O)∶n(SiO2)∶n(Al2O3)∶n(H2O)=6∶2∶1∶600合成出的NaA分子膜表面平整,分子晶粒均匀,二者膜厚均约为20μm.由XRD确定合成出的为NaA分子膜.通过单组分气体渗透率测得H2/N2、H2/C3H8理想分离因数接近Knudsen扩散机制的水平,说明气体是通过晶间孔隙渗透的.

  • 标签: 膜分离 分子筛膜 水热合成 表征 α—Al2O3陶瓷管
  • 简介:通过对催化裂化催化剂活性组分-超稳分子的生产工艺过程铵盐消耗的分析,在小试试验的基础上,结合装置实际情况,经优化工艺条件,改进工艺流程,降低交换过程铵盐投料比,并用后工序废液代替化学水用于前工序浆液的调配等手段,使铵盐消耗量由1.8t/t降至0.95t/t,每年可节约467.5万元;同时采用氨氮回收技术将高氨氮污水中氨氮含量由原来的5000mg/L降至200mg/L以下,为最终采用生物法将污水氨氮含量降至15mg/L以下达标排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降低 超稳分子筛 污水 氨氮 工艺
  • 简介:简述了分子的基本结构、类型、用途以及合成原料等。对粉煤灰合成分子过程中的各种预处理方法和晶化合成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使用最广泛的预处理方法为酸处理法,合成方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为水热合成法,并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对酸预处理和水热合成法的改进提出了展望。

  • 标签: 粉煤灰 分子筛 预处理方法 晶化合成方法
  • 简介:通过实验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硫酸(PFSS),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了PFSS中铁的形态,考察了熟化时间、Fe3+/SiO2摩尔比对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的影响。不同Fe3+/SiO2摩尔比的PFSS中Fe(a)的量最多、占50%以上,Fe(c)在35%~50%之间,Fe(b)在0~5%之间。研究表明:的形态分布及其转化规律与溶液的高酸度及聚硅酸的存在有关。

  • 标签: 络合剂 化学键 络合物 比色法
  • 简介:采用二甲基二氯硅烷(DMCS)为源,与氯化铁、氯化铝聚合制备新型聚氯化铁铝絮凝剂(PAFSC).其形态分布和处理含藻水的混凝性能结果表明,该混凝剂的最优技术指标为nFe/nAl=0.4,nSi/n(Al+Fe=0.1,碱化度B=1.5,G(Al+Fe)=0.1mol/L,pH=2.898,熟化时间为24h的条件下,有效成分Fe1、Alb的含量最高,絮凝效果最好,PAFSC对浊度的琦化效率可达98.6%。研究表明.二甲基二氯硅烷会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使无机高分予絮凝刹PAFSC有效成分高,絮凝效果好。

  • 标签: 环境工程 聚硅氯化铁铝 二甲基二氯硅烷(DMCS) 制备 形态分布 混凝性能
  • 简介: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开发二次资源--尾矿资源已势在必行。本文探讨的是用磁选柱回收朝鲜某含尾矿的可行性,试验表明:采用磁选柱可以实现回收该尾矿中的的目的,铁精矿品位可达65%以上,铁精矿产率、回收率指标亦较高,该尾矿资源的开发意义重大,不仅腾出了尾矿场地,解决了环境污染,也解决了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对原料的需求,并为我国尾矿资源的开发开辟了一条途径。

  • 标签: 磁选柱 尾矿 磁铁矿 回收率 二次资源 环境污染
  • 简介:简述了我国尾矿的资源状况,介绍了用尾矿制作各种建筑用砖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尾矿制砖是尾矿综合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 标签: 铁矿 尾矿 综合利用 建筑用砖 烧砖工艺
  • 简介:冶金企业直接还原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而且,粉尘的产生量大,粒度较细,成分复杂,处理难度相当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冶金企业直接还原项目的粉尘污染现状和原有的粉尘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粉尘的性质和除尘装置的性能要求,对除尘装置进行了选择。通过分析论证,在各个产尘点位设置了重力沉降室、陶瓷多管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经权威机构监测,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均在95%以上,各产尘点粉尘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GB16297—1996),又采用全封闭湿式清灰,基本避免了二次扬尘。从除尘器除下的灰尘,根据其化学性质和成分的不同,进行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力求使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机的结合。

  • 标签: 冶金企业 直接还原铁项目 粉尘治理系统 工艺流程 除尘器 粉尘粒径
  • 简介: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地球大气中的某种分子可能会比科学家们之前所预料的能更有效地帮助地球降温。由于大气中90%产生克里吉中间体的烯烃都来自于地球的:生态系统,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地球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所起的良好作用比我们想得更为有效。”他认为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人们需要大力保护现存的生态系统。

  • 标签: 地球大气 大气分子 降温 地球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科学家
  • 简介:酸化作业是提高单井产量以及修复枯竭井的重要措施,返排废液具有酸性强、腐蚀性强、含高、矿化度高等特点。因此,有效减少离子等其他成垢离子,降低悬浮物浓度以达到《长庆油田公司采出水处理及回注暂行标准》是酸性废水处理的难点。实验研究Fenton试剂、次氯酸钠、曝气三种氧化工艺除效果以及污泥产生量,最终确定复合碱调节pH值后曝气氧化除铁工艺效果最佳,以1.48L/min流量曝气60min,处理后出水总为0.31mg/L,透光率为97.5%,总指标达到《长庆油田公司采出水处理及回注暂行标准》。

  • 标签: 油田 酸性废水 氧化除铁 曝气氧化
  • 简介: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和水质基准研究需要大量生态毒理数据,由于目前关于化学品毒性效应的研究较多,不同文献对同一测试终点的报道常常存在一定的差异,数据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最终评价结果。为了降低专业人员在数据筛选过程中的主观影响,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数据查与评价准则。本文整理比较了美国、荷兰、德国和澳大利亚等4个国家的5个毒理数据查与评价方法,并以荷兰的CRED方法为主,结合另外4个筛选方法以及现有的水质基准推导指南和生态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从可靠性、相关性、精确性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据质量评价标准与使用规范。其中数据质量评价包括五个方面:(1)实验设计,包括测试标准、操作规程、数据有效性、对照组设置;(2)实验试剂的纯度及其杂质的物理化学性质;(3)受试生物的基本信息和来源;(4)暴露条件,包括试验系统、暴露浓度设置及变化、暴露时间、生物负荷;(5)数据分析,包括平行样、统计分析方法、浓度-效应关系、原始数据;数据使用规范主要考虑受试生物、测试终点和暴露场景与评价目标的相关性,以及生态风险评价和水质基准推导对数据精确性的要求。这些均可为我国从事生态风险评价和水质基准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有益借鉴,使数据筛选过程更加客观、统一,同时还可以作为毒理实验论文撰写依据,提高数据报道质量。

  • 标签: 生态毒理数据 筛查与评价 可靠性 相关性 生态风险评价 水质基准
  • 简介:镉是一种无处不在的重金属环境污染物,广泛用于工业环境中。普通人主要通过摄食、吸烟及饮水等方式摄入镉。1993年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就已将镉及其化合物列为第1类人致癌物,镉的致癌性被广泛研究,大量研究发现镉会提高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肿瘤的患病风险。但至目前为止,镉的致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认为镉通过以下几方面致癌:氧化应激、抑制DNA损伤修复、DNA异常甲基化、抑制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致多种基因异常表达、雌激素样效应、促进肿瘤干细胞生长、慢性炎症刺激。

  • 标签: 重金属 致癌 分子机制
  • 简介:近年来,挥发性环甲基氧烷(cVMS)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广泛使用导致其环境和人体暴露风险日益增加,由于其具有持久性、潜在的生物积累性和毒性而被受关注。目前,人们对cVMS在全球各种环境介质中的赋存、行为及效应有一定的了解。排入环境中的cVMS大部分进入大气,在水体、沉积物、土壤和生物体中也有一定的含量。研究表明,希腊室内空气降尘中总的环氧烷含量中位数最高(1380ng·g^-1),其次为中国(362ng·g^-1);中国污水处理厂总的氧烷年人均通量(10g·y^-1)低于英国(D4-D648.3g·y^-1)和美国(D4-D693.5g·y^-1),其中大连市一家采用CWS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进水中cVMS的总浓度(1.05μg·L^-1)普遍低于希腊(5.14μg·L^-1)、西班牙(9.2μg·L^-1)、加拿大(44μg·L^-1)和一些北欧国家(17μg·L^-1);我国大部分废水处理厂污泥中甲基氧烷的含量(0.1-lμg·g^-1dw)比一些北欧国家(26μg·g^-1dw)、希腊(20μg·g^-1dw)和加拿大(64μg·g^-1dw)等要低得多。中国普通居民吸入+摄食D4-D6的PELs中位数(173ng·d^-1)远低于中国普通人群的皮肤暴露(中位数18.5μg·d^-1),更低于英国成人日暴露量(1.875mg·d^-1)和美国妇女对总氧烷的日暴露量(307mg·d^-1)。环境中cVMS的行为和效应取决于其理化性质和具体的环境条件。进入大气的cVMS会与·NO3、O3和·OH反应,而与·OH反应脱去甲基生成醇是其主要的消除机制。污水处理过程中,大部分cVMS被污泥吸附固定,D6吸附污泥的能力最强,其次为D5和D4。挥发、吸附和非生物降解是cVMS在土壤中主要的环境行为。D4和D5可能存在生物放大作用。评估cVMS的TMF(trophicmagnificationfactor)研究结果相互矛盾,且与BCF、BMF和BSAF的评估结果相反。总之,国内外对污水处理过程中cVMS的赋存状态和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比较多,且�

  • 标签: 环甲基硅氧烷 环境分布 环境行为 环境效应
  • 简介:以四川某油田经预处理后的钻井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碳微电解方法处理废水,并对其COD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介绍了所用试剂、材料及采用的实验方法,考察了碳投加量、碳质量比、pH值、反应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投加量为0.8kg/L、碳质量比为1:1、pH值为3.2、反应时间为150min的条件下,碳微电解方法对钻井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70.25%,可有效降低后续深度处理的负荷,满足实验要求。

  • 标签: 铁碳微电解 钻井废水 COD 去除率
  • 简介:通过As~(Ⅲ)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试验和幼苗毒性试验,研究了外源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缓解幼苗砷毒性的效应。外源的2种处理方式为种子萌发时添加外源(Si1)和采用处理液浸种(Si2)。结果表明,发芽时介质中As浓度达到10mg·L^-1时显著抑制水稻种子萌发(P〈0.05),发芽率仅为80%,但是Si1和Si2处理下发芽率则提高到97%和100%,这说明外源可促进砷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砷浓度≥5mg·L^-1时,Si1和Si2处理均可提高水稻的相对幼苗高度和根耐性指数,提高幅度分别为6.00%~16.8%和57.9%~77.0%、7.10%~23.5%和54.2%~61.2%,并且降低了水稻幼苗砷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17.8%~21.4%和31.0%~49.1%。这说明外源处理可促进砷胁迫下水稻幼苗的生长;不同砷浓度处理与水稻芽长、根长及幼苗干重之间存在"S"型的剂量-效应关系,且外源显著提高了相应的EC50,缓解了砷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毒性。综上所述,砷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时添加外源或采用处理液浸种均可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并降低了幼苗砷累积和缓解砷对水稻幼苗的毒性。

  • 标签: 水稻 发芽率 幼苗砷毒性
  • 简介:以R2O-CaO-SiO2-F系渣微晶玻璃为研究对象,考察冷却速率对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同一化学组成的基础玻璃,析晶峰峰位发生明显迁移,析晶峰峰值温度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在升温速率α=10℃/min时,样品析晶峰峰值温度相差近40℃;基础玻璃呈现两种不同的析晶方式,即表面析晶和整体析晶。通过晶化实验发现,冷却速率对析出晶相的种类和相对比例都有显著影响,由析出晶相不同而引起的样品微观形貌也呈现巨大的差异性。

  • 标签: 微晶玻璃 冷却速率 析晶活化能 晶化指数
  • 简介:2014年5月20日来源:ChemicalWatch网站加拿大规制部门开始就它们认定6种偶氮金属配合物和物质不构成《加拿大环境保护法》(CEPA)定义的环境或健康威胁的决定征求公众评议。针对偶氮基团的快速查评估是加拿大对其《国内物质清单》上的优先性物质进行评估的工作的一部分。在确定这些配合物和物质不满足将要求进行进一步研究或更严格规制的任何标准前,环境和卫生主管部门已经发现,所有6种偶氮物质的国内生产量均不足以触发进一步评估。

  • 标签: 烷基胺 卫生主管部门 硝基苯基 优先性 三氮烯 磺酸基
  • 简介:以家用微波炉,全聚四氟乙烯微波消化罐和HNO3/H2O2消解体系溶样,选择最佳溶样条件,对发样和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并和传统湿法(HNO3/HCLO4)消解体系溶样做了对比,通过测定和比较,表明微波溶样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证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样品 误差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