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浓度的IBA处理进行枣嫩枝扦插对比试验,探究插穗生根过程中韧皮部、叶尖和叶基的可溶糖、可溶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BA处理显著提高插穗生根率,其中处理浓度1500mg/L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91.1%.插穗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与韧皮部、叶尖和叶基中可溶糖和可溶蛋白的消长紧密相关,可溶糖的动态变化中,以韧皮部和叶尖消长最为活跃,叶尖是叶片产生可溶糖的主要场所,可溶蛋白的动态变化中,叶尖和叶基与韧皮部互助协同、平衡调控了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

  • 标签: 枣树 扦插 生根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 简介:编辑同志:据报道,我国不少建(构)筑物的平均寿命出现了“50年罕见30年普遍”的怪现象,甚至近年出现了在建工程和刚竣工的工程坍塌事故,这与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关于“重要建(构)筑物和高层的使用年限为100年,一般建筑为50—100年”的规定相差甚远。例如北京的某些重点工程,于1959年及其以后建成,到90年代初,

  • 标签: 建筑物质量 建(构)筑物 在建工程 平均寿命 坍塌事故 使用年限
  • 简介:利用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石油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修复油污土壤,采用紫外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油污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变化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紫外光谱分析中接种外源微生物前后油污土壤DOM的SUVA25。值和ABS285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DOM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含有的芳香族和不饱和共轭双键结构减少,其芳构化程度降低;2)随着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进行,与未接种石油降解菌的土壤相比,投加降解菌的油污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芳香族类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紫外区类富里酸呈增加趋势。荧光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减小石油污染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芳构化程度。

  • 标签: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降解 水溶性有机物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 简介:研究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PM2.5及其组分的垂直分布,在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监测塔上,分别于冬季(树木无叶期)和春季(幼叶期)开展观测,观测了Na+、NH4+、K+、Mg2+、Ca2+、Cl-、NO-3和SO2-4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SO2-4和NO3-为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的主要成分,其质量浓度之和占总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的50%以上。冬季ρ(NO-3)/ρ(SO2-4)为0.525,春季为0.611,表明移动源的影响明显小于固定源。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在一天内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6:00—10:00和18:00—22:00,总的趋势是白天质量浓度高于夜晚,这与周围生活环境和气象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无叶期时,8种离子质量浓度随高度增加没有明显变化特征;幼叶期时,PM2.5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随垂直高度增加而增加,在不同垂直高度上有明显的质量浓度梯度变化。

  • 标签: 环境学 PM2.5 水溶性无机离子 森林生态系统 垂直分布
  • 简介:选取瓜子皮、茶叶、树叶、玉米秸秆等常见农林作物废弃物为研究对象,进行水热炭化实验,并对炭化后的液相产物和固相产物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水热炭化后,液相产物COD急速增大,其中秸秆液相产物COD达到43098mg/L。固相产物含炭量增大,高位热值增加,并且炭化后的固体较炭化前的固体出现了微球状结构。

  • 标签: 生物质 水热 炭化产物 特性分析
  • 简介:欧盟委员会近日提议,将增列15种化学物质入欧盟《水框架指锄的优先管理物质清单。其中6种化学物质被列为优先管理危险物质,必须在20年内逐步禁止使用。此外,两种已经在清单上的物质最近被列为危险物质,也要求逐步禁止使用。

  • 标签: 欧盟委员会 有毒物质 水体 化学物质 危险物质 清单
  • 简介: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Humic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5℃下1.4g/L的IHA在pH值为5时对10mg/LU(VI)的去除率可达99.37%;IHA对U(VI)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决定系数达0.99以上;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决定系数为1;IHA吸附U(VI)后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与U(VI)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综合看来,IHA吸附U(VI)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U(VI) 不溶性腐殖酸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 简介: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与产业及成型机发展现状,综述了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机的几种类型及特点,对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和应用进行了比较,并针对目前国内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及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及设备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一次能源 生物质 成犁燃料技术 成型机
  • 简介:2014年4月28日来源:美国化学理事会美国化学理事会发布了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将帮助美国环保署和其他联邦机构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及时的"化学危害和风险评估。很多评估并不"始终满足客观性、透明性和科学准确性标准,"该组织表示。"存在缺陷的评估可能造成公众混乱,引起无根据的警报,以及导致不必要的规制行动。"美国化学理事会表示,其原则强调了一些需要做出改进的关键领域,以"为规制部门、

  • 标签: 化学危害 化学物质 美国环保署 联邦机构 行业机构 风险评估
  • 简介:沉积物作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重要的“源”和“汇”,与整个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有着密切联系。间隙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水体沉积物的污染状况,同时可以真实反映生物的实际暴露情况,间隙水中关键致毒物质的鉴别是科学准确地评价间隙水及沉积物毒性与风险的重要基础。毒性鉴别评估(ToxicityIdentificationEvaluation,TIE)和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EffectDirectedAnalysis,EDA)技术作为致毒物质识别的主要方法,已在沉积物和间隙水的致毒物筛选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本文介绍并比较了常用的间隙水提取方法,总结了TIE和EDA在间隙水致毒物质异位及原位鉴别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及鉴别过程中使用到的基本毒性量化方法与其适用条件。在当前间隙水关键致毒物质识别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异位分析难以避免毒性损失和有机污染物鉴别方面的局限等问题,并提出应推广原位毒性试验技术且进一步发展有机物的精细分离技术和质谱识别技术等发展方向。

  • 标签: 间隙水 关键致毒物 毒性鉴别评估 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 原位
  • 简介:为分析碳黑团聚物对大气环境监测、气候预测等领域的影响,对其形态进行分析。用分形参数来表征碳黑团聚物的形态变化,将煤与生物质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取样后洗涤、离心、干燥并制成膜片,通过透射电镜(JEM-2100)获得膜片镜下图片,利用IMAGEJ测量电镜图片中团聚物的几何参数,通过几何参数推断出团聚物的分形参数,得出分形维数Df在0.68~3.42变化,前向因子Kg在0.09~3.71变化,分形参数值越大,碳黑团聚物形态越趋于球形。

  • 标签: 环境学 碳黑团聚物 分形维数 前向因子 形态
  • 简介:频发的污染事故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危害人群健康,事故的源解析和修复成为了关键问题。而传统的靶向分析方法无法胜任实际工作需求。因此,本研究建立了1)有毒有害物质清单;2)一种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高效鉴别方法。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某场地污染事件,成功筛查鉴定出30种环境高关注度物质,通过数据库比对进一步鉴定了6种危废物质,通过购买标准样品成功验证了4种物质。同时,还通过文献查阅与标样比对确认了另外2种有毒物质。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有毒有害物质快速筛查方法为实际环境中的污染物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可行的方法。

  • 标签: 有毒有害物质 可疑物 快速鉴别
  • 简介:摘要 :本文以山东丰源生物质股份发电厂两台 2.5MW 纯燃用生物质燃料的水冷振动炉排锅炉为例,分析生物质水冷振动炉排在运行中经常出现排烟温度 过高、燃料燃烧不充分、燃烧过剩等现象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以减少生物质燃 料的损失,进一提高生物质锅炉的使用效益,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并促进生物质 水冷振动炉排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 标签: 生物质 排烟温度 水冷振动炉排锅炉
  • 简介: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为高大落叶乔木,既是一种用材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树种.榉树秋季叶色变化多样,根据其秋季叶色不同可分为红色系、绿色系和黄色系三个系列.研究表明,榉树秋季叶色表现不一的主要原因是叶片中所含的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百分比不同.红色系榉树秋季叶片色素含量表现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黄色系榉树的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降低;绿色系榉树则表现为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叶片颜色还与叶片内的N、P、K等元素的含量有关.此外,植株生长温度和光照等外界环境条件也与叶片颜色有关.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柠檬酸、蔗糖和赤霉素都会对榉树秋季叶片产生颜色加深、变色提前或变色推迟等调控作用.

  • 标签: 榉树 呈色机理 色素含量 叶色调控 化学物质
  • 简介:防污漆中的活性物质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已建立了针对活性物质海洋环境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但我国相关研究目前尚属空白.综述了防污漆活性物质海洋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背景、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和发展现状,针对环境风险评估的2个重要组成部分(危害性评估和暴露评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在危害性评估中,重点分析和比较了受试生物物种的选择原则、生态毒理数据的要求以及预测无效应浓度的推导方法和应用范围;在暴露评估中,系统阐述了活性物质在水环境中释放速率的计算及修正方法、环境浓度的预测模型、现有的暴露场景及其局限性等.本文以期为我国开展防污漆活性物质海洋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 标签: 防污漆 活性物质 海洋生物 海洋环境风险评估 预测无效应浓度 预测环境浓度
  • 简介:水体沉积物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沉积物污染将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全面的水体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为环境污染修复与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已有文献报道了多种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其中,证据权重法通过对不同的证据进行测定与整合,弥补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可以对沉积物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本文对证据权重法中化学分析、生物毒性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3种证据的测量方法、赋权方法、证据整合与信息解译方法进行了系统评述,并以淡水河为例介绍了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TOPSIS)整合数据进行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

  • 标签: 沉积物质量评价 沉积物质量三元法 信息整合方法 证据权重法 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
  • 简介:采用生物培养和物理化学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DOM)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芘生态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有机物具有表面活性。水稻根的芘毒害敏感区间为0—200mg/kg,100mg/kg是土壤中芘对水稻根伸长最大抑制率质量比。DOM的存在会降低芘的生态毒性,且芘生态毒性的降低程度随DOM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试验条件下,DOM和表面活性剂单一作用对芘生态毒性均有减轻的趋势;当DOM和表面活性剂共存时,芘的生态毒性则比DOM单独作用时的结果弱,而强于表面活性剂单独作用的结果。

  • 标签: 环境学 水溶性有机质 根伸长抑制率 发芽指数 生态毒性
  • 简介:2014年5月8日来源: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其针对一项加工纸制品欧盟生态标签的决定,其中包括关于有害物质的标准。该决定要求生产加工纸制品(比如,信封和购物袋)的申请人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限制或拒绝使用特定物质。除受规制物质外,这些标准还规定了多种化学物质,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或其他烷基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污迹清除用途时,必须可生物降解,某些生物杀灭剂。

  • 标签: 标签标准 欧盟生态标签 烷基酚 生物降解 化学物质 APEO
  • 简介:2014年5月8日来源:ChemicalWatch网站随着美国环保署采取行动规制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美国环保署副署JimJones将在6月下旬访问布鲁塞尔,与欧盟相关官员讨论共享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相关研究和数据的可能性。美国和欧盟很可能在内分泌扰乱物质规制方面存在分歧,环保署化学安全与污染防治办公室主任Jones先生表示。不过,在准备制定法规的过程中,双方都能从共享这些数据和信息受益。美国政府已就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提出的多项关于内分泌扰乱物质分类的提议表示关注。

  • 标签: 美国环保署 内分泌干扰物质 化学物质 污染防治 总司 化学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