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以至于激起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 标签: 新课程 自主学习 课堂 倾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迫使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笔者从五个方面举例论述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施教方略。

  • 标签: 数学课堂 学生主体 施教方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用系统方法,回答了开放为何能带来生机和活力的机制与原理.文章从开放的内涵入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了开放为系统与环境进行交换提供了通道或渠道;使系统能充分发挥内外差异势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其“自选择性”,结果促进了系统内有机联系和非线性作用,使系统出现新的结构,进入时空有序状态.系统内时空有序的建立,给系统带来了“新质”,“新质”引起“新构”,“新构”又引起“新功”,促进了系统的发展,使系统效益增加.

  • 标签: 新质 异势 非线性作用 物质流 经济发展 对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愈发追求,政府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许多资金,解决了诸如生活垃圾等问题。但是,与城市不同,乡镇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自身发展缓慢,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基础建设中,导致了环境脏乱差,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等现象。本文就对乡镇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现状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有效缓解乡镇环境问题,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乡镇 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
  • 作者: 牟联春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科学技术哲学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西部科教论坛》 2009年第3期
  • 机构:摘要: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感性问题,并且把感性知识提升到理性理论是数学教学的方向。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然而这些对于生活阅历简单的小学生来讲,更是一大挑战,因此,探究小学生如何从生活中体验数学成为教者一项重要研究项目。
  • 简介: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取得成功。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主动性,努力地创造条件让他们的能力性得以发挥,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 标签: 学生 主体性
  • 作者: 张慧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年第2期
  • 机构: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吴素明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年第2期
  • 机构:对大多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作文教学。尽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上费尽心血,可结果仍不理想,学生在写作文时仍然是无话可说,或摘抄拼凑。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与忽视“生活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生活作文”,并使学生在作文中凸现生活之美呢?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田丽玮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年第2期
  • 机构:众所周知,语文课是感性的,充满了意境之美,情感的渲染、气氛的烘托。而数学课则是理性的,蕴含着睿智、精细与缜密。这些学科上的特点,是否召示着数学课就是简单、枯燥、单调又刻板呢?我的答案是否定,再否定。数学代表着智慧、挑战、质疑、探索,数学文化的积淀是做为数学教师要“修炼”的基本功。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宋丽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科学技术哲学
  • 创建时间:2009-05-15
  • 出处:《西部科教论坛》 2009年第5期
  • 机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灵活使用教材,利用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尽可能缩短教材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距离,呈现的课堂更接近孩子的生活,要让孩子们咀嚼到品德、社会的原汁原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满诗意的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跳动和智慧的碰撞,具有音乐节奏美的课堂能振憾学生灵魂,塑造美好的人生。

  • 标签: 政治课堂 诗意 生活化
  • 简介:生活决定教育”“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训练时,其材料应来自生活。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语文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 标签: 社会生活 语文教学 培养能力
  • 简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而游戏是儿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们设计体验、经历及通往生活的各种游戏活动和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去学会生活、发展自我、共同分享、培养品质,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标签: 《品德与生活》 游戏活动 体验性 交际性 操作性 探究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促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由此产生了生活化教学,本文对已经产生了的生活化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生活化教学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

  • 标签: 道德行为 生活化教学 显著特点 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