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青岛有许多著名景点,但要说起这座城市的地标,大概有两个一个是开埠初期就修建的栈桥,再一个就是1997年建成的五四广场。

  • 标签: 五四运动 青岛 景点
  • 简介: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ESDA等方法分析2005-2015年江淮城市群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合肥、芜湖、铜陵三地市耦合度较高,蚌埠、淮南、六安等地市耦合度较低;(2)2005-2015年间江淮城市群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度水平是趋于优化,尤其是淮南、马鞍山转型较为典型,生态环境逐渐协调;(3)研究区耦合协调度Moran'sI指数呈现“低-高-低”的倒U型发展模式,即呈现“发散-集聚-发散”的演变特征。随后,进一步分析影响江淮城市群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空间耦合分异机制,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均GDP、科研从业人员数、财政收入总额等,且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 标签: 区域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江淮城市群
  • 简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海曾经是周恩来长期生活和战斗的地方。1931年12月,周恩来离开上海,经广东转往中央苏区。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周恩来以上海为重要基地主持国共谈判、推动党组织重建、部署抗日救亡斗争和酝酿组建新四军,促成了联合抗日局面的形成和各派抗日力量的联合。

  • 标签: 抗日救亡运动 周恩来 上海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1年 中央苏区
  • 简介: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全国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第五届全国藏学期刊协调会于2017年11月11日至12日在云南昆明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云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中国藏学杂志社、《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会议主题是"涉藏学术期刊选题协同创新""藏学文献数据库建设""藏学研究热点问题"。来自北京、西藏、云南、青海等9省市30余家学术期刊(其中14家藏文期刊)近7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期刊选题 云南昆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协调 文献数据库建设
  • 简介:近代中国废娼运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在沪基督教团体推动的上海废娼运动的影响。研究基督教团体对于中国废娼运动的影响,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在华基督教团体的活动,从中管窥在华西人的诸多面相,更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母题——西方世界是如何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1919年,工部局模棱两可的态度并未打消基督教热心人士的热情,他们在道德促进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规模更大的道德幸福会,经过不懈努力,迫使工部局颁布法令,开始对公共租界内的娼妓进行登记,租界里的废娼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同一时期,废娼思想在当时上海的中国人群体中也开始酝酿、发生,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全国的废娼运动

  • 标签: 近代中国 废娼运动 上海公共租界 基督教团体 中国现代化
  • 简介:本文以Talmy(1985,1991,2000)29提出的运动事件词汇化类型学(lexicalizationtypologyofmotionevents)为理论基础,以Slobin(1996)30的语言对比研究为参照,探讨汉法运动事件书面语表达的类型学特点。本研究选择汉语和法语各5部近现代小说随机抽取语料,主要对其运动事件表达片段在运动动词使用和背景成分描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书面语特性,特别针对语料中方式概念成分替换表达方法和运动事件片段汉法互译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作者前期研究中汉法运动事件口语表达31所呈现的特点,深入剖析两门语言的类型学特征。

  • 标签: 运动事件 词汇化模式 汉法对比
  • 简介:这个季节要去以色列,即使不为了缤纷果树和迁徙的鸟,也要为碧海蓝天下的跃动赴一场约。秋天是以色列最好的运动时节,阳光依然温暖,人们蠢蠢欲动,都想趁着大好时光奔跑、骑行、冲浪,在海边纵身一跃画出漂亮的弧线。以色列为何有如此热情的运动氛围?

  • 标签: 以色列 运动 神迹
  • 简介: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构建城市化长效机制。本文从指标代表性入手,在构建旅游化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的省际格局。结果显示,旅游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呈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东中西梯度递减的格局。这种省际格局的形成是经济水平、服务供给、环境条件、产业实效、资源优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具有经济主导和产业支撑的特征。未来应遵循地域差异与实际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旅游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 标签: 旅游化 城市化 耦合协调关系 省际格局 形成机制
  • 简介:梁启超作为清季民初极富代表性的政治家、思想家,始终活跃于政治和舆论的舞台.激剧动荡的社会进程,造成其“流质易变”的特异表现.“欧游”之后,他淡出政治,潜心著述讲学,用生命的最后十年,完成了从政治到学术的自觉转向,实现了外在“转向学术”与内在“学理转向”之间交互影响的双重“蜕变”.他本人带有“学问上兴味”的自我书写,则为我们解读“过渡时代”政治与学术的珍域交织,提供了生动的样本和深刻的启迪.

  • 标签: 晚清今文学 史之改造 学术转向 自我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