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宁夏社会回族伊斯兰教、中东伊斯兰国家研究所简介一、历史沿革两所是宁夏社会下设的处级科研机构。内设《回族研究》编辑部、回族史研究室、伊斯兰教研究室、中东研究室、民族理论研究室和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兼理宁夏回族研究会会务。科研人员20人,90...

  • 标签: 中东伊斯兰国家 回族伊斯兰教 社会科 中国伊斯兰教 宁夏回族 回族人物
  • 简介:<正>内蒙古社会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乔吉新近发现一部蒙古文《众生怙主法王八思巴上师传》。该书藏内蒙古社会图书馆,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不著撰者姓名,北京木刻本,全书约五万余字。目前尚未发现复本。该书著录了八思巴的父亲及八思巴的生平,对八思巴与忽必烈的最初接触以及八思巴在元朝宫廷的活动记载尤详。

  • 标签: 八思巴 蒙古文 内蒙古 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 三十年
  • 简介:本书分上、中、下三编和附录四个部分,凡50余万字。上编“现状与趋势”,系统地介绍了海外上海学研究历程、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上海学研究概况,以及海外英文博士论文中的上海学研究;中编“名著解读”,精选25种有代表性的海外上海学研究著作,并对这些著作进行了深入的评介;下编“名家剪影”,着重介绍了14位成就卓著的海外上海学名家;

  • 标签: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最新成果 研究著作 澳大利亚 博士论文
  • 简介:内蒙古社会建院20年来,从事蒙古史研究的科研人员不辞清贫,不避艰辛,筚路蓝缕,安于寂寞,头顶一盏青灯,面对重叠黄卷,纵横驰骋于蒙古史研究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概要介绍如下。一、蒙元史研究蒙古族族源问题是一个学术界争论多年的问题。目前,我国蒙古史学界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源于东胡。留金锁《古代蒙古及蒙古汗国的建立》(1980年)从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论述了蒙古人与东胡的诸多相似、相同之处。认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蒙古族起源于东胡。”我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的《蒙古族通史》(1991年)采用“东胡说”,认为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公元初,匈奴分裂后

  • 标签: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研究概述 成吉思汗 明代蒙古史 蒙元时期 达延汗
  • 简介: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作为蒙古学领域内最年轻的学科,如果说20年前它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今天已成为充满朝气的青年,回顾20年来所走过的“攀岩”式的路程,每一位为此项事业付出过努力的人都会百感交集……研究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的动议,最初是由蒙和巴图同志在1963年中国科学哲学社会学部第四次扩大会议上提出的。他认为:要在蒙古族广大干部群众中宣传和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科学文化,必须深入了解该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开展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他的提议先后得到了华北局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及宣传部的肯定和支持,并要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开展此项研究,

  • 标签: 蒙古族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蒙古萨满教 社会思想史 20年回顾 哲学史
  • 简介: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成立40余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其发展历程,可将其分为“起步”(1953-1977年)、“发展”(1978-现在)两个阶段。(一)蒙古语文研究所的起步阶段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在起步阶段,除了进行基础建设、直接配合“内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的业务工作外,在蒙古语名词术语、词汇研究,汉语借词研究,词典编纂,蒙古文字研究,现代蒙古语规范,方言调查,基础方言与标准音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间,出版工具书2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具有代表性的论著有:1.孙竹的《现代蒙古语规范问题》(1963年4月3日《内蒙古日报》汉文版)一文,研究了我国现代蒙古语“基础方言与共同语问

  • 标签: 蒙古语族语言 蒙古语言文字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蒙古语言文学 研究综述 现代蒙古语
  • 简介:中国科学社是近代中国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综合性科学社团,它团聚了数千名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精英,促成并参与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生发展,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本书运用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梳理了这一科学社团在震荡的近代中国社会中的演化及其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国科学发展与社会变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中国科学社在变迁社会中的社会角色调适、

  • 标签: 上海社会科学院 近代中国社会 中国科学社 科学社团 历史研究所 最新成果
  • 简介:1979年内蒙古社会的成立,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扶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建院20年来,文学研究所的蒙古族文学、文艺理论、儿童文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一、资料的搜集、整理、翻译资料是研究的基础。建院20年来,文学研究所发扬“老三所”的优良传统,始终把资料的搜集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对先后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校勘、转写、翻译。这既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而且有一部分工作也开始进入了初步的研究阶段。这一方面的成果值得提到的主要有:1.接续“老三所”的工作,内部编辑印刷了由道荣尕整理的《蒙古族文学资料汇集》第7辑、第8辑、第9辑。第7辑为胡尔其演唱

  • 标签: 蒙古《格斯尔》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综述 文学研究 蒙古族文学 英雄史诗
  • 简介:仓老:惠书收悉,大作也已拜读,受益良多。您在纪念乔木同志的文章中所概括的六个观点,即编修地方志就是做学问,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要避免“政治化”倾向和宣传色彩,地方志不是评论历史的书,编写新的地方志一定要重视质量,要把好选人这一关等,都已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地方志工作应当继续遵循的原则。您在信中批评有的地方存在压制学术民主的问题,这确实需要引起地方志系统的重视和警惕。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朱佳木 仓修良 地方志 书信
  • 简介:2015年末的北京,寒风阵阵,在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现场却暖意融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织的四个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前门建国饭店交叉召开,其热烈紧张的气氛似乎在映衬着地方志事业快速向前推进的高强节奏。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的王伟光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自然是格外忙碌,只能挤出时间接受本刊的简短采访。问:如果请您对地方志工作的形势、任务,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您会怎么说?

  • 标签: 地方志事业 建国饭店 全国地方志 统筹全局 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是湘潭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学术理论期刊。本刊高度重视学术档次和理论品味。具有鲜明的办刊宗旨,立足本校,面向全国和世界。刊物充分体现湘湘大学的校训精神;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版 大学学报 湘潭大学 学术理论期刊 办刊宗旨
  • 简介:4月13日,召开《宁夏通志·社会卷》志稿修改会,主编张万寿,研究员宋志斌,副主编刘天明、范宗兴、史光明,费任编辑张明鹏、霍丽娜参加了会议。研究员宋志斌认为个别篇章交叉重复、缺漏。甚至不符合志书体例,还须修改。要求会后要对交叉重复的进行合并重组,缺漏的继续补充完善,

  • 标签: 《宁夏通志·社会科学卷》 志稿修改会 张万寿 地方志 修改工作
  • 简介:中国社会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于1997年在北京举行全国地方志评奖。我忝为评委,有机会在北京读到许多参评的志书。这中间有通志,也有专志。时间不长而佳志如林,评委们都有应接不暇之感。其中有一部《哲学社会志》是《河北省志》之一。我清楚地记得,在初评推荐的180部志书中,以《哲学社会志》为名的,仅此一部,说明这种志书修纂的不易。我当时对这部志书引起注意,不仅是作为一部专志,在中国方志史上绝无前例,

  • 标签: 志书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复兴 浙江省 机会
  • 简介:2016年4月初的北京,春风和畅,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景色如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密云召开全国精品年鉴指导培训暨《中国年鉴发展报告》启动会议。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作为全国年鉴试点单位之一,参加了会议。在紧张的会议期间,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对李培林常务副组长作简短的采访。李培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 标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规划纲要》 李培林 副组长 真抓实干
  • 简介:遵照浙江省人民政府的部署和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开展省志编修工作的意见,浙江省社会于1986年底发文组织编纂《浙江省社会志》,并成立不专职的编辑部,开始修志。整个编纂工作大致经历了调查研究,确定入志学科;设计布局、草拟凡例、纲目,广泛征集意见;走访专家,落实学术研究编撰稿任务,试写初稿,然后反复修改、补充、复核等阶段,多数三易志稿,部分章、节作四五次修改。

  • 标签: 编纂工作 修志 地方志 编修工作 经历 设计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