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89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大会期间呼吁关注“非物质遗产在促使每个民族确定自己及其全人类文化特性以保持其文化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性”。会上,各个成员国就记录、保存、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等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即所谓的《保护传统与民间文化建议案》。

  • 标签: 荷兰 传统民间文化 工业社会 民间文化 政策措施
  • 简介:一个人,开启了一个县新式教育的门。一个人,拉开了一个浙江省现代教育的帷幕。一个人,掀起了江南丝织业的革新浪潮。一个人,智慧地走在人生的边上。一个人,把爱与良知总握在手心。他就是浙江德清人许炳望(1878—1965),字埏甫,号缄甫,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浙江大学创始人之一。

  • 标签: 现代教育 浙江省 工业教育 流年 新式教育 浙江大学
  • 简介:近代武汉是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渡性社会,它同时存在着多种社会经济形态,如外国资本、官办资本及民营资本。这三种资本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彼此之间也相互联系和影响,加上它们又各自受到内外历史背景的影响,从而形成三种资本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对武汉近代工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近代工技术的发展。

  • 标签: 近代工业 工业技术 武汉 发祥地 社会经济形态 半封建半殖民地
  • 简介:我去到普定,是因为讨论建立穿洞博物馆的事。穿洞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了,在一座孤峰上,有一个南北对穿的溶洞,看去像是一扇巨大的天窗。在这里,出土了两具古人类的头骨化石,属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16600年至8500年之间。它是“智人中的智人”,人类的智慧在这里闪现出耀眼的火花。大量的石器表明,“穿洞人”的技术有了长足进展,早期以锤击法为主,而晚期普遍使用“锐棱砸击法”。

  • 标签: 《普定县志》 中国 地方志 贵州 编纂工作
  • 简介: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不仅表现为经济的结构转型,同时也表现为政治的理念更新。由此而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是个系统工程,是包括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在内的全面社会转型。经济的结构转型必然引发政治的理念更新。两者的起点可能有先后的时间之差,但实质是相同的,即都是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过程。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舞台上的孙中山,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时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是其中一项突出的贡献。

  • 标签: 孙中山 现代化 政治文明 民权初步 立宪派
  • 简介: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向"《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原文物》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园地,也是一个宣传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二十多年来发表了数千篇文章,为学术的繁荣、优秀文化的弘扬做出了突出贡献.

  • 标签: 夏朝 商朝 周朝 断代工程 中原文明 中国
  • 简介:本期《早期文明》专栏共刊载论文有《试析早期铜器在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的年代上限问题》和《南方系统商周铜鎛再研究》和共三篇,既有对早期铜器某些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又有对南方系一种青铜乐器和一个商代青铜器群年代的专题研究。

  • 标签: 早期文明 商代青铜器 文明进程 大洋洲 南方 商周
  • 简介:本文指出,将工业化、西方化作为现代化、全球化的内容和目标,是单向直线观的社会进化论发展的结果,有着明显的族群中心主义色彩,忽视了非西方国家与地方社会的文化因素.认为,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不应伴随着农村形态及生命力被瓦解,传统文化不应成为现代贫困的解释根源,现代化、全球化应摈弃以西方化、工业化模式为核心,而虑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诸要素.同时,讨论了城市化中的族群文化重组与权利意识,以及多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之现代化的多元类型.

  • 标签: 非西方 现代化 城市化 族群关怀
  • 简介:文章分析马克·尔文对于有关近代和近代早期中国现代化困难的各种理论的批驳,并指出11—12世纪以还中国人口的增长是中国本土“早期现代化/本土性的现代化”发展放缓的一个基本因素。与此同样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是第13—14世纪蒙元政权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巨大冲击,引致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国“文化-社会-政治精英”(儒生/士人)的领导阶层建构的整体结构性变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儒学思想文化道义精神的变异与消沉,对明清政治、经济、道德和知识/文化的影响。文章比较分析(1)蒙古征服对中东地区阿拉伯-穆斯林人带来的冲击,(2)蒙古汗国对中世纪西欧(和日本)带来的恩惠,和(3)蒙古的征服和统治对以基辅和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地区不同的影响;以推论蒙古征服对在第10—15世纪处在早期近代化初阶(资本主义/民族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的影响。

  • 标签: 蒙古西征 宋代抗元 阿拉伯人势力 伊斯兰文明 蒙元政权 黄祸与黄福
  • 简介: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从未中断,这是世界文明古国中的孤例.关于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学术界曾有商代说、夏代说、黄帝时代说.研究中华文明源头必须从夏商周三代向上推演,但是夏商周三代的确切年代,过去只能上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历史纪年,史书记载多有歧异,后代学者认识很不一致,因此,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夏商周断代工程 中华文明 共和 纪年 西周晚期 三代
  • 简介:历史渊源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从起初的存在但不受重视,到后来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亦或许是朝代的改变、帝王的喜好,它开始真正走上历史的舞台,接受人们的追捧。在宋代工笔小品画家们的笔下,一丝不苟的透视造型、精致的晕染设色、蕴含诗意的构图想象,都为后代的工笔花鸟小品画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 标签: 工笔花鸟 小品 构图
  • 简介:2000年11月9日,“九五”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一夏商周年表》公布。它的问世,将我国有纪年的历史从公元前841年,向上延伸到了公元前2070年,上推1200余年,从而使夏商周三代有了较为准确的纪年,其意义不言自喻。

  • 标签: “夏商周断代工程” 洛阳市 中国 河南 历史研究 文物考古
  • 简介:在西方话语里,Civilization(文明)一词一出现就是一个解释世界的概念。它曾把世界切割为“昨日世界”与“今日世界”。据考证,最早使用civilization这个词的是法国人奇波拉(1749—1791),他曾指出,“文明”所指,并非某特定阶层的专有行为,而是一种本质性道德。同一时代的法国财务大臣杜尔哥(1729—1781)和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弗格森(1723—1816)则把“文明”视为过程,即人的精神与行为逐渐发生变化。

  • 标签: “文明” 解释世界 区隔 反思 启蒙思想家 人的精神
  • 简介:人类的旅游活动发端于何时,查找古籍,难有佐证,请教专家,众说纷纭,结论还真不好下,但是一点却是共识,即旅游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而逐渐兴旺的,这个道理简明易懂,就是说食不果腹。

  • 标签: 旅游活动 思想含量 文化含量 风景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