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坐落在贵阳城西的小车河湿地公园,素有小三门峡之称,这里的风景名胜让游客十分向往。笔者20世纪60年代(即1960年12月至1961年2月)曾经在位于小车河的中共贵阳南明区委党校参加培训;1964年以后,又在南明区解放桥小学任教.

  • 标签: 小车 王阳明 游览 湿地公园 风景名胜 60年代
  • 简介:圣人非立天边——由读者书写的著作,只为和其他读者一道分享不朽的传奇。(汪建初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5.10定价:19.8元/册,158.4元/套责任编辑:谢丹华、夏昆等《阳明心学丛书》特点阳明心学通俗读。别于深邃的哲学道理,别于惜字如金的史料典籍。这是一套以史实为骨,史话为肉的通俗普及读物,抛开深邃的迷雾,初步了解一个有血有肉的阳明先生及其心学。传统文化趣味读。本套书由一群亦是喜爱阳明文化

  • 标签: 阳明心学 阳明先生 丹华 文化趣味 贵州人民 哲学道理
  • 简介:通过对王阳明西湖养病进行考证,引出流传已久的所谓王阳明《西湖》诗碑问题,具体梳理三种拓本的流传过程,最后辨析《西湖》诗并非王阳明本人之作,推翻数百年来以为《西湖》诗碑就是王阳明真迹的误传。

  • 标签: 王阳明 《西湖》诗碑 辨伪
  • 简介:安宣慰给予王阳明先生的物质馈赠,对于身处逆境、贫病交加的王阳明先生无疑是雪中送炭,王阳明先生感激不尽。

  • 标签: 王阳明 西安 馈赠 感激
  • 简介:刘瑾上奏朝廷将王阳明贬为龙场驿丞后,是否还曾追杀过王阳明。分析钱德洪的《阳明先生年谱》和黄绾的《阳明先生行状》,可以得出结论,刘瑾并没有派人追杀王阳明。而刘瑾对王阳明父亲的态度,也可以作为这一观.点的旁证。

  • 标签: 刘瑾 王阳明 追杀
  • 简介:明中叶后,华而无实的文风渐滋日盛,以故时人每有文佞之议。在这样的情形下,同样以复兴儒道为职志的阳明心学承担起救弊之责,而阳明心学“心即理”主张下的“正心”所倡言的“师古人之心”的具体内涵也本质上暗合了散文载道传统。因此,若推本溯源的话,“师古人之心”比师古人之文无疑在学道的取资上更加勘进一步。而其对“文以载道”的影响自然不再像前代那样单纯地附道于文,实际上更要求道熔铸于心而自然流露。这样,具道于心而自然发抒之文,不论诉诸于何种内容,以何种形式表现,则文章必然充溢着道的气息而“莫非道之用也”。

  • 标签: 阳明心学 散文 文以载道 复兴儒道 师古人之心
  • 简介:一、前言为了消弭闽粤赣湘交界地区的寇乱,明弘治八年(1495),政府在赣州设立南赣巡抚,专门处理这一区域的社会秩序问题。南赣巡抚统辖闽粤赣湘四省的八府一州之地,其中广东地区包括潮州府、惠州府、南雄府、韶州府。正德十二年,

  • 标签: 地方社会 王阳明 社会秩序 广东地区 州府 巡抚
  • 简介:日前,收到景南先生赐下的大著《阳明佚文辑考编年》(上海古籍出版礼,2012年,以下简称《辑考编年》),欣喜之余,感触良深。这部著作是他继《朱熹年谱长编》(上下卷)、《朱子大传》等朱子专著以后的又一部力作,值得学界重视。

  • 标签: 编年 辑考 佚文 王阳明 《朱熹年谱长编》 古籍出版
  • 简介:王阳明终其一生都具有“隐逸情结”。结合王阳明中后期诗文可以看出,王阳明退隐情结的发生,主要是出于其政治上的原因,以及其家族文化中“隐儒”的传统和其自身个性气质上的追求等。王阳明深久的隐逸情结表现了他深受道家影响而对自然山水和简单真朴、自由洒脱的田园生活的喜爱。而王阳明的隐逸情结中所交织着的进与退、仕与隐、入世与出世的矛盾,正反映了其所包含的亦儒亦道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一种儒道圆融互补的人生境界。它在王阳明中后期的思想、性格和行为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王阳明 隐逸情结 道家影响 儒道互补
  • 简介: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死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谥文成。祖籍余姚.青年时随父迁家至山阴(今绍兴),后在离越城10公里的宛委山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山人,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系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 标签: 明代 王阳明 姚江王氏 浙江
  • 简介:“万物一体”论是王阳明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体现了一种生态良知;“万物一体之乐”和“万物一体之仁”呈现出一种生态审美境界和生态道德境界;“万物一体”的实践工夫则包含了去除过度物欲、知行合一、合理取用的生态实践观。

  • 标签: 万物一体 生态良知 生态境界 生态实践
  • 简介:明朝建国伊始,西南边疆面临着四大难题,即蒙古残余势力的军事威胁,西南诸夷的叛服不常,邻近交趾诸国的侵扰,加之该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如何治理,使之稳定,成为了明廷决策的难题。面对如此局面,朱元璋及其子孙、大臣们,大都认为要维持西南边疆之稳定,须抚绥土司,“革心得人”。作为明朝重臣的王阳明对此深有领悟,在对贵州、广西诸土司施治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心学”思想,认为“诸夷”虽身处边疆,但同为“天下可化之人”,进而在开导贵州水西安氏,征讨思恩、田州土司叛乱过程中将其付之实践,对于边疆稳定,人心一统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王阳明 西南 土司治理
  • 简介:明朝是理学的全盛时代。明太祖和明成祖比宋元的君主更善于利用程朱理学来实行封建专制的思想统治。从私塾到国子监的学生,只许读经过朱熹等人注释的《四书》、《五经》,外加明太祖“御制”的《大诰》。然而,思想总要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就在朱熹被捧得比孔子还高明的明中叶,出现了王阳明的“王学”。这派学者不满于朱熹“穷理居敬”之类教条的僵硬和繁琐,以佛教禅宗的语言,孟子的学理,陆九渊的“心说”,作为判断天理人性的是非标准;

  • 标签: 袁仁琮 明代 理学 思想统治 《四书》 《五经》
  • 简介:本文结合和平县王阳明重要历史文化遗存问题,尝试对本县王阳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作文化学的思考,由此进一步引起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

  • 标签: 王阳明 儒家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阳明心学的世俗化伦理观蕴含着诸多间接和直接有助于商人伦理转换和建构的思想及其依据,这些思想主要包括:良知说;“体用一原”论;“百姓日用即道”;理欲观、公私观及其唯我论,尤其是“新四民观”和“贾服儒行”论。阳明心学的世俗化伦理观为明清徽商伦理思想的转换和建构提供了诸多理论和思想来源,帮助他们实现了传统商人伦理的转换和新伦理的建构。

  • 标签: 阳明心学 世俗伦理 徽商伦理
  • 简介:正德五年(1510)刘瑾案发。从其家中查出的资财,仅黄金就多达250万两、白银5000万两,尤有甚者,竟私刻皇帝玉玺一枚,穿宫牌500个。以及盔甲、弓箭和皇帝穿的龙袍、玉带等违禁武器和穿戴。武宗见状,怒不可遏,厉声诅咒:“奴果反”,当即下令将其逮捕入狱.

  • 标签: 知行合一 王阳明 练功 纪实 历史 为政
  • 简介: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热爱故国不泥古,乐享生活不流俗。——林语堂10月14日9点,和刘教授去台北的风景区阳明山。到阳明山已经是第三次了,前两次都到过中国文化大学。第一次到阳明山,由廖一瑾教授带着去看山,她开着红色小车在山际盘旋,其时已经黄昏,天色在半明半暗间,稍有

  • 标签: 林语堂 阳明山 故居 中国文化 东西文化 教授
  • 简介:在清代中叶的学者中,李绂是维护陆、王最力者,他以各种方式表明对陆王心学的尊崇,对发扬陆、王学术做出了较大贡献。一方面,他反对寻章摘句为学,推崇陆、王躬行实践之学;另一方面,他力图建立陆、王学统,以与程、朱相抗衡、争正统。此外,对于陆王心学中的一些学术问题,他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他被誉为当时的“陆、王学者第一重镇”。

  • 标签: 李绂 陆王心学 躬行实践 王学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