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蒋介石喜好旅游,且每到一处,都将自己的游历感受记录于日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不久,无奈下野。在下野期间,蒋介石仍保持这一喜好,并更有时问详细记录游历感受。透过蒋介石的游历及记录,可以窥见蒋这一时期的心路变化。

  • 标签: 蒋介石 游历 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 感受
  • 简介:为了“不把青春浪费在哪个男人的副驾上”,90个性女摄影师独自驾摩托车从中国到土耳其,青春的车轮一路碾过蒙古、俄罗斯、芬兰、挪威等15国,总行程30747公里!一路上遭遇过女飞贼,摔伤过双腿,甚至差点被强奸……但女孩最终成功圆梦,沿途收获了无数美景与感动,生命也因这次壮举而闪光。

  • 标签: 90后 女孩 机车 土耳其 摩托车 摄影师
  • 简介:清代王爷园寝大多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京津冀三地清代王爷园寝“寝”之石五供及宝顶的现存状况进行了梳理和研究。通过对建筑纹饰及宝顶形制的分析,梳理出现存遗迹的特点,认为清代王爷园寝有违制设石五供的,其宝顶形制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但与其爵位、等级无关。

  • 标签: 清代 王爷园寝 石五供 宝顶
  • 简介:《长征组歌》是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由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将军亲笔创作的长篇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并得到周恩来、邓小平、贺龙、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历届军委、总部、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创排完成的。杨成武、杨得志、廖汉生、孙毅等老首长都曾亲临创排现场具体指导。

  • 标签: 《长征组歌》 创作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演出 长征胜利 北京军区
  • 简介:2012年2月至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对焦作市人民路西延工程店村段发现的一批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1出土器物完整,并出土一座五层彩绘带院落陶仓楼,为研究焦作地区汉代葬制、葬俗以及陶仓楼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焦作 店后村 汉基 M1 陶仓楼
  • 简介:麦积山石窟第4窟上方有三排和洞窟同时期开凿的巨大桩孔。通过建筑学的分析,认为在最初修整4窟屋顶部分时,用于屋顶面积太大,为了避免在屋顶上遗留太多的施工孔,就在上方开凿了大型孔,然后利用悬吊的方法对屋面部分进行施工。

  • 标签: 麦积山石窟 桩孔 探疑
  • 简介:1982年7月,公安部发生了一次不小的“地震”,历时两年,波及当时全部工作人员的四分之一。1982年4月,邓小平批示“过去搞过专案的原则上调出公安部”。人们一直不清楚邓是在什么文件上、针对什么情况作出批示的。但从同年5月26日彭真就执行邓小平批示,

  • 标签: 专案组 文革 中央 工作人员 公安部 邓小平
  • 简介:当我在深山里见到“华”,才知道,这种想象原来真实存在。一对80的小夫妻,离开了纷纷扰扰的城市生活,在三亚凤凰镇一农场里过起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着实令人羡慕和钦佩。

  • 标签: 隐居生活 80后 夫妻 真实存在 城市生活 自给自足
  • 简介:日本自图谋对华侵略,对中国经济重心所在的沪苏杭地区一直抱有野心。甲午战争,其有机可乘,对上海江河海航运咽喉之地吴淞的觊觎,在苏州、杭州设立日租界和染指江南内河航运经营等,都是其侵略图谋的具体表现。

  • 标签: 日本 甲午战争 上海 苏州 杭州
  • 简介:1920-1934年的“国家重建时期”,为了维持农村地区的社会秩序,在应对多起反政府的叛乱中赢得农民的支持,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墨西哥政府推行了一定程度的土地改革。但是,受领导人的国家发展理念以及农村地区复杂的社会阶级关系和农民的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政权的逐渐巩固,土地改革的步伐在“索诺拉王朝”后期逐渐减缓,总体效果并不明显。直到1934—1940年卡德纳斯政府期间,才通过较彻底的土地改革,使墨西哥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标签: 墨西哥革命 土地改革 大庄园 村社
  • 简介:发型旅游地是在欠发达地区,旅游业起步较晚,准备不充分,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发展初期,旅游者的凝视会对旅游地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旅游者凝视理论为分析发型旅游地文化认同与文化再现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泸沽湖景区旅游者问卷调查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旅游者凝视的主要对象为:特色民俗文化、仪式性文化、母系氏族文化、自然景观,且以人文景观为主。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式访谈发现旅游者凝视对提高居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强化"摩梭人"族群认同、建构旅游地文化再现具有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的真实性,而政府引导性文化再现在提升泸沽湖旅游形象的同时,使得文化再现表现出秩序化、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旅游者凝视 文化认同 文化再现 泸沽湖 后发型旅游地
  • 简介:抗日战争期间,北方的八路军曾经拍摄了一系列纪录片,如《南泥湾》、《延安与八路军》等,我们今天能见到的许多珍贵历史镜头,正是得益于当时所拍摄的这些纪录片。而在南方敌后抗战的新四军,也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这就是淮北地区的第四师拍摄的唯一一部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 标签: 纪录片 新四军 拍摄 抗日战争期间 《南泥湾》 敌后抗战
  • 简介: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纪念目,佟麟阁将军殉国处调查报告会在北京西城文化中心举行。月底,位于丰台区时村附近的南顶中学改名为佟麟阁中学,以纪念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最早牺牲的高级将领。

  • 标签: 父亲 追忆 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 周年纪念 中国人民
  • 简介:随着信息革命和新型传播技术的不断演进,地方志的创新日显重要,一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已进入“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志书和年鉴这种传统文化形式不可能完全被数字化形式所取代,所以“融合发展”应该是目前志鉴发展的最佳模式。MPR志鉴正是这种“最佳模式”,本文将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深入分析为什么MPR出版物是传统志鉴和新媒体结合最理想的形式.以及MPR志鉴是如何运作的。

  • 标签: MPR 出版 志鉴
  • 简介:视频采集制作是一种成熟的技术手段,但是如何让它在岭南舞蹈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本文是在岭南舞蹈的采风过程中所采集的素材,进行视频的存储、制作、呈现而做的一些技术实践探索,期与同行探讨、指正。

  • 标签: 视频采集 视频制作 视频技术 岭南舞蹈
  • 简介:锁阳城遗址是集古城址、古佛寺遗址、古渠系和古垦区、古墓葬群等多种遗迹为一体的古遗址,它保存了中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水利体系。锁阳城遗址自城废至今已有900多年,在长期自然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保存现状较差。笔者尝试从锁阳城遗址的保存现状及存在的病害、现代信息技术在锁阳城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锁阳城遗址保护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入手,略作探索。

  • 标签: 遗址现状及病害 现代信息技术 遗产监测预警体系 保护应用
  • 简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献复制制作工艺逐渐被淘汰,数字技术在文献复制工作的运用应运而生。目前,博物馆文献复制工作应用的数字技术主要包括数字扫描、Photoshop、数码印刷等。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以解析复制实例的方式,对数字技术在文献复制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文献复制 数字技术 应用解读
  • 简介:壁画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绘画形式,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诉说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诠释着各时代辉煌灿烂的历史、社会形态、意识形态、民俗民风等,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存。中国古代壁画主要以洞窟壁画、墓葬壁画和寺观壁画三种形式存在,其中墓葬壁画在反映各个时期的丧葬习俗的同时,也揭示着当时的社会习俗、文化传承、艺术创作水平等,在绘画艺术和历史文化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签: 墓葬壁画 古代壁画 制作技术 中国 支撑体 人类历史
  • 简介:2003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清理出的建筑遗址有房屋瓦顶、墙体的砖基础、坍塌的夯土墙、水井、排水道等。通过对墙基、井壁、井台、排水道几处用砖的规格、铺砌方式,已使用及未使用的板瓦、筒瓦,墙体所用的夯土及土坯的分析研究,结合已发掘的几处汉代居住建筑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可以看出,三杨庄遗址的建造技术与西汉时期居住建筑的建造技术相比较高。这同样是对遗址所处西汉末、东汉初这个时期论断的重要支持。

  • 标签: 三杨庄 汉代 庭院建筑 建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