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议会政治下的国会选举通常会透露出社会政治意识的走向。战后的日本议会政治,是在战前议会政治基础之上植入美国式民主政治理念,以英国式民主政治为范本确立起来的。而1949年1月日本会大选,则可以看成是战后日本议会政治由英国式民主政治模式转为日本式民主政治的标志性选举。藉助这次选举,保守性质的政党开始确立优势地位、派阀政治出现、中间政治意识失势等战后日本社会政治诸多特征都呈现出来。研究1949年1月的日本大选,对于把握战后日本保守政治体制的形成和日本社会政治意识的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国会选举 保守政治 派阀政治
  • 简介:"大陆花嫁"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1931-1945),入殖中国东北的日本"满洲移民""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的配偶(相庭和彦等:《満州大陸の花嫁はどうつくられたか》,东京:1996年版,第11页)。与日本男性"对土地的渴望"的移民动机不同,"大陆花嫁"充满对新生活的期待与憧憬(相庭和彦等:

  • 标签: 日本 舆论宣传 大陆 生活 国内 侵华战争时期
  • 简介:(一)日本立民族学博物馆首先是个研究机构,是日本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1.从机构与人员上保证了研究工作的首要地位。馆长以下设有七个部,其中研究部就有五个,其他两个部也是与业务紧密相联的情报资料部和管理部。人员构成上,以1983年为例,在120名定员中,馆长1人,管理部38人,情报资料管理设施19人,而研究部则为62人,占了全体人员的一半以上。同时,在研究人员中高级研究人员又居多数,

  • 标签: 民族学研究 文化人类学 情报资料 教育工作 研究机构 研究中心
  • 简介: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期,政府通过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掌控舆论,控制国内产业团体、国民组织,掌控生活必需品等方式,把国民卷入战争体制,纳入支持侵略战争轨道。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战败,在一些重要的节点,日本内都出现“举国一致”支持战争的“狂热”场面。从不谙世事的孩童到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从退伍军人到公共汽车售票员,或“捐款”,或写慰问信,或到神社祈祷日军胜利进军,以不同方式表示对局势的关切,表达所谓的“爱国”情。不明真相的日本民支持战争,是日本侵华战争延续14年之久的社会基础。在讨论日本战争责任时,我们将日本政府与国民区分开来,强调日本民是战争受害者,这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完全忽视战争的另一个方面,日本民是战争受害者,他们主动、或者被动地支持战争,某种程度上也是“加害者”。检讨战争体制下日本民对战争态度,可以看到历史复杂的一面,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战争,汲取教训。

  • 标签: 举国一致 新闻媒体 国民精神总动员
  • 简介:岁月如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迎来了六十个年头。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新中国建立以后,要治理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既没有成熟的经验,又没有现成的“本本”。

  • 标签: 五四宪法 毛泽东 国家繁荣 民族独立 共同富裕 历史任务
  • 简介: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所藏部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考释首部汉译美国宪法——《美国合邦盟约》的问世经过。美国宪法首次汉译是在驻美公使陈兰彬任内,宪法汉译并非因公使馆有主动认识美国制度的动机,而是源起于一场排华事件的交涉。在1880年丹佛发生的排华风潮中,一名华人被害,多人遭受经济损失。陈兰彬根据中国境内处理此类案件"条约至上"的经验,要求国务院惩凶、赔偿,履行中美《天津条约》保护人民的承诺。国务院以宪法限定联邦政府权力为由予以拒绝,并告知陈兰彬,宪法高于条约。观念上遭受巨大冲击的陈兰彬由此命使馆参赞蔡锡勇翻译美国宪法。美国宪法的汉译经过,折射出中国人认识美国制度和外部世界的曲折。

  • 标签: 美国宪法 陈兰 总理衙门 蔡锡勇 《天津条约》 使馆参赞
  • 简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更多的是从一国法律体系和法律效力方面来明确的。全面认识宪法,还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授权政府的一份授权委托书,因而,宪法既是控制公共权力的控权法,同时又是传护人民权利的保权法;宪法是国家活动的总章程,因而,宪法日凡筛了国家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式;宪法调整的是国家的重大社会关系,因而宪法在内容上有别于其他普通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而制宪和修究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 标签: 宪法 最高法律
  • 简介:小邾国与胙国是姻亲国,邾友父鬲是小邾君为其嫁为胙国夫人的女儿制的媵器,本应随其女儿陪嫁到胙国,而却随葬在小邾国贵族基地。邾友父鬲和l号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胙国被灭也在春秋早期。二者年代相同,绝非偶然巧合。其原因应与胙国灭亡的重大变故有关。当时邾友父的女儿很可能未及出嫁胙国就灭亡了,也可能已经出嫁到胙国,在南燕兼并胙国时为避难而逃回到母国,同时也把媵器带到了娘家,或仅仅是把媵器转移到了小邾国,后因胙国灭亡,媵器便留在了母国,为其兄弟亦即第二代小邾君所得,到第二代小邾君或其夫人去世时,便把这些媵器随葬在墓中。如果此说不妄,则又可反证胙国灭亡的更为具体的年代。

  • 标签: 小邾国 胙国 媵器 贵族墓地 春秋早期
  • 简介: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些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 标签: 宪法权威 专家学者 人民根本利益 “诚” 人民当家作主 共同意志
  • 简介:陈独秀于1879年10月9日诞生在长江中游交通枢纽城市——安庆。那时的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是一个弱国,正经受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年轻的陈独秀决心到先进的国家去寻找救国之路。如他后来写的文章所述:“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一国的盛衰荣辱,全国的人都是一样消受,我一个人如何能逃脱得出呢……我越思越想,悲从中来。我们中国何以不如外国,要被外国欺负,此中必有缘故。我便去到各国,查看一番。”

  • 标签: 陈独秀 日本 交通枢纽城市 长江中游 封建统治 西方列强
  • 简介:寿司是一种带菜码的米饭团,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民族料理,它是米饭、鱼、醋巧妙组合的结晶.两千多年前,寿司曾经用中国的汉字"鮨"、"鲊"表示过,但当时这两个汉字的意思有所不同."鮨"最初出自公元前5至公元前3世纪的字典里,指腌咸的鱼贝、肉类食品,尤其指腌咸的鱼;"鲊"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字典里,指把米饭、鱼、盐放在一起,经腌制发酵后,产生一种酸味的鱼,是(熟)寿司的意思.

  • 标签: 日本民族 《说文解字》 《尔雅》 肉类食品 公元前 米饭
  • 简介:茶文化的兴起,带动了茶道具的发展。其中价格涨幅最明显的,前十年是紫砂壶,近五年则是日本铁壶出尽风头。特别是在普洱玩家中,收藏铁壶的风气十分盛行。一把好的日本老铁壶,不但能够改良水质,还具有集雕塑、绘画、书法、镶嵌工艺等于一身的完美。

  • 标签: 砂壶 工艺美术大师 壶身 底款 台湾人 失蜡法
  • 简介:日本有没有像中国传统皮影戏那种影戏?近读清代黄遵宪(公度)撰《日本志》下卷中有一段记栽,证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公元1868年——公元1912年)尚存在一种名日“影绘”的影戏。该书第三十六卷《俗志三·乐舞》“影绘”条:

  • 标签: 《日本国志》 明治维新时期 中国传统 皮影戏 黄遵宪 乐舞
  • 简介:提起日本,人们都知道它有过不光彩的历史,尤其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动战争,侵略中国等许多亚洲国家,所犯的罪行极大。但是考之于史,这个国家也曾有过另一种记载。

  • 标签: 日本 元史 亚洲国家 三四十年代 侵略
  • 简介:黎庶昌于一八八一年出任驻日公使,明年恰好是一百周年。他在日本从事外交活动,为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朝野知名人士有过广泛的交往接触,博得了美好的声誉;日本天皇还颁赐一枚一等旭日绶章,表彰他的功绩。在《黎钦使讌集合编》中,载有几百首诗和几十篇叙文,用文学艺术形式生动地反映了当年的情景,我们在百年之后来读这些富有深情厚意的

  • 标签: 黎庶昌 文学艺术形式 钦使 讌集 驻日公使 外交活动
  • 简介:<正>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李大钊也随着这股热潮,于1913年踏上了日本的国土.李大钊的家乡所在地——河北省乐亭县,濒临渤海,距中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的唐山较近.1889年他出生时,那一带的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唐山至天津的铁路修成后正欲向秦皇岛、山海关延伸.这使他自幼就受到近代思想的影响,极想富国强民,使国家早日实现近代化.基于此,他接触新学较早,在永平府中学读书二载后,就在京奉铁路全线通车的1907年夏天,“感到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天津当时为直隶总督府所在地,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是袁世凯创立的一

  • 标签: 李大钊 留学日本 袁世凯 早稻田大学 法政专门学校 社会主义
  • 简介:日本是具有深刻的贵族传统的国家。以藤原氏为代表的律令贵族的成长瓦解了皇权与文官官僚联合治理的中央集权制度,也最终让位于幕府军事贵族。贵族开创了“家”制度,对日本历史影响深远。贵族的贡献在于他们通过学问与教养形成一种文化底蕴,始终保持着令武家羡慕的文化优势,在文化传承上的意义要大于其执掌政权的意义。

  • 标签: 日本 贵族 藤原氏“家”制度 教养
  • 简介:日本觊觎我山东已久。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趁欧洲列强忙于大战之际,以向德国宣战名义,袭据山东。日本侵占山东,在帝国主义侵华史上,堪称阴险狡诈、军事威胁手法之典型。日本曾于1911年与英国盟约,规定缔约一方在东亚及印度的利益如遭第三国进攻,缔约另一方应予援助,共同作战。为了夺

  • 标签: 帝国主义侵华史 欧洲列强 第三国 军事威胁 欧战 北京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