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是社会环境和特定媒介供应方式的产物。由于个体差异和社会差异,读者必然会对报刊所传播内容产生千差万别的反应,即读者的分化。基于心理因素和外在现实因素,读者的分化对报刊传播产生了多重影响。

  • 标签: 报刊 读者 分化
  • 简介:在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选取两个相邻的朝代作为一个单元,例如秦汉、汉魏、魏晋、隋唐、唐宋、宋元、元明、明清.除了相邻的朝代,有时候还可以设定跨度大一些的单元,例如秦汉魏晋南北朝、六朝隋唐、宋元明、元明清等.这种设定时代单元的研究取向,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连贯性使然,每一个单元的划分,背后都体现了某种特有的研究视角和切人点.

  • 标签: 唐宋 制度史 魏晋南北朝 重组 分化 元明清
  • 简介:太平天国时期,安徽士绅阶层面对复杂的政治生态与社会环境,在地域政治方面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出现了严重分化。本文考察了战争期间安徽士绅的诸种面相,分析了影响士绅行为抉择的因素及其对地域政局走向、地方社会的影响。

  • 标签: 太平天国战争 安徽 士绅 地方社会 宗族 团练
  • 简介:<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从侵占我国东北入手,开始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生与死、战与降的抉择。在这种时刻,南京国民政府(简称南京政府)内部围绕着对日政策问题产生分歧,导致固有矛盾加剧,新的矛盾发生,政府屡次改组。如何认识这一历史现象?这种矛盾运动的规律如何?本文试做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南京政府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 对日政策 汪精卫 张学良
  • 简介:织女和牵牛分别是秦人和周人的远祖,首先由历史人物产生星座名,西周时再由星座名想到现实中相应的行为和相关的人。从春秋初期至战国初期以后,人们由星名的含义,进一步附加上了新的人物身份。朝鲜出土德兴里壁画墓就是织女同泰人有关的一个证明,《山海经》、《史记》中也有相关的证据。《诗经·秦风·蒹葭》是以“牛郎织女”传说为背景,诗中的情况同秦人早期居地汉水上游的一样。《周易》中有的意象也与牛女传说相合。战国中期至东汉末年是“牛郎织女”悲剧情节形成的时期.睡虎地秦简、汉魏诗赋和汉代画像石都是有力的证据。萧史弄玉和宝夫人叶君相会故事是牵牛织女传说早期分化的结果。

  • 标签: “牛郎织女”传说 秦民族 周民族 《蒹葭》 《(周易》 莆史弄玉
  • 简介:本文以宋元以来太湖东部平原的水环境变化为基础,具体分析作为人居生活场所的聚落在形态、分布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并揭示其背后的自然与人文驱动力。宋以后江南人口压力的增大和水网泾浜化的发展,促使太湖东部平原聚落的形成模式逐渐归于两种,即低乡与高乡。低乡地表水充沛,聚落营造的原则以开浚河浜、排除积水为先,宅随浜而就,交通以行船为主,因而房屋沿泾浜分布,具有集村产生的条件。高乡地表水量不足,人们开凿河浜的首要目的在于引潮和蓄水,随之形成以屋宅为中心、浜随宅就的聚落格局。由于高乡河道浅窄不利于行船,住宅与河浜呈离散性分布,聚落形态以散村为主。本文研究证明,除社会经济因素的阶段性影响外,地势、河流水性、潮汐等地域性自然要素,对于太湖东部平原聚落形态的塑造具有本底的制约作用。

  • 标签: 太湖东部平原 聚落 形态 水环境
  • 简介:在美国留学期间,胡适形成了“多党政治”的思想。回国后,鉴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事实,胡适分别于1932年、1948年和1950-1952年提出让国民党自由分化的政治主张。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胡适的这一主张并没有得到实行。

  • 标签: 胡适 蒋介石 多党政治 一党专政 国民党 自由分化
  • 简介:法眼宗是所谓禅宗'五家宗派'之一,其创派祖师被认为是雪峰义存四世法孙清凉文益。然而,法眼宗的宗派意识萌发于何时,文献中非但没有明确答案,'雪峰宗'、'玄沙宗'、'法眼宗'等名称不一的表述方式以及关于各代祖师关系的抵牾记载反而令人疑窦丛生。本文根据灯录等文献,系统梳理五代到宋初整个雪峰禅系每一世代的传法分布,尔后以空间分布演变为线索,探究僧团分布格局形成的驱动因素。复原从雪峰僧团到玄沙宗的时空发展历程后可以发现,'雪峰宗'之名的消失与法眼宗的成立是僧团内部争夺正统进而分化造成的结果。当然,不可忽视的是,政治力量在此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推手角色。

  • 标签: 雪峰僧团 玄沙僧团 法眼宗
  • 简介:《醒狮周报》的撰稿人基本上出生于1890-1900年之间,他们在青年时期大多就读于都市的新式学堂,后在国内高等学校或国外继续深造,所从事的职业部门也集中于大学、报社与出版社等新型自由行业。将各撰稿人汇聚成群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对国家主义的共同兴趣和信仰。这一新型聚集途径的出现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密不可分,集中反映了“后科举时代”知识分子新的聚集方式与身份认同的产生。但《醒狮周报》撰稿人对“国家主义”的侧重点不尽一致,曾琦等人看重的是“国家主义”这块政治招牌,王光祈、余家菊等人视民族文化的复兴为“国家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何炳松、邓叔耘等人则将兴趣放在国家主义学理的探索上。在长迭两年(1924-1926)的办报过程中,随着《醒狮周报》本身思想主张的变化,以及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其撰稿人队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的分化。通过研究《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的情况,有助于把握1920年代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醒狮周报》 国家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社会转型
  • 简介:豫陕晋相邻地区是中原文化区的核心区,与其他区系文化不直接接壤,文化面貌相对单纯。此地区从仰韶文化一期至三期大约1500年间,墓葬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别,到三、四期之交时在灵宝西坡墓地开始出现大、中、小等级墓葬,并经仰韶文化四期的发展,至迟在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正式进入等级社会。此地区等级分化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下产生的,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

  • 标签: 新石器时代晚期 豫陕晋相邻地区 墓葬 等级分化
  • 简介:本文以精南山区D村为倒探讨了经济欠发迭地区农村青年群体分化现象,并对农村青年的分化趋势厦农村青年群体分化的社会意义作了分析。

  • 标签: 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村青年 群体 分化
  • 简介:宋代以来的禅宗史书皆将惠能门下的南狱怀让(677-744)——马祖道-(709-788)和青原行思(?-740)——石头希查(700-790)分列为禅宗南宗的两大系,前者衍生出沩仰、临济二宗,

  • 标签: 洪州系 石头系 禅宗 马祖道一 天皇 丹霞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计件工资制一度在国营工厂中得到普遍推行,并对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起到了正向作用。但是,计件工资制很快即遭批评和大范围取消。既有研究从意识形态变化、缺乏技术性人才、上游原材料短缺等角度提出解释,本文认为这些解释并不充分。计件工资制导致了两项后果,即工人内部的分化与激励机制的异化。不同工人群体因为收入差距急速扩大而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计件工资制所引发的工人群体的个人主义倾向也对既有生产管理方式构成了极大挑战。计件制的迅即终止表明,基于“个体绩效主义”原则的计件工资制度与等级工资制下的技术养成、劳动力调配和生产组织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张力,而这成为50年代后期国营企业劳动力管理和激励模式转变的起因。

  • 标签: 计件工资制 工人分化 激励异化
  • 简介:李英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专家、航天分子医学科技创新团队的带头人。2018年年初,她在南国深圳参加第21届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载人航天界的盛会。参会者除了来自世界各国的9名航天员,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和空间生命科学的顶级专家200多人,大家围绕'逐梦太空科技.

  • 标签: 空间骨丢失 细胞分子生物学 空间生命科学 航天员 核酸分子 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