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嘉央曲吉丹增成列(1789一1838)的《大世界广说情器明镜》、松巴·叶西班觉(1704—1788)的《世界概说神奇妙言》和扎敦·格桑丹贝坚赞(1897—1957)的《世界地理概说》,是近代出现的三部有关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地理学的重要著作,其中前两部为佛教学者所著,后者由苯教学者著。扎敦·格桑丹贝坚赞是著名苯教大师夏尔杂·扎西坚赞的高足,师徒二人均是近代苯教新派的大师和重要学者。《世界地理概说》继承了苯教传统中的地理学说,吸收了佛教的许多地理概念及其解释,既有吐蕃、大食、波斯、象雄、松巴、突厥、勃律、李域等传统历史地名的地理和方位的详细阐释,也有巴拉、哈拉罕等极少出现在历史地理著作中的地名,实为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

  • 标签: 苯教 象雄 大食 波斯 汉地
  • 简介:集体记忆植根于人、空间(地方、景观)、时间,是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视角与手段。本文从理论渊源、研究内容、方法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框架。研究立足于集体记忆主体、载体和机制三方面,以空间、地方、景观、仪式、旅游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现象背后的政治性、竞争—协商性以及利益主体,个案研究为主,案例类型较为丰富,方法上定性为主,鲜有定量研究及相关模型构建。相比国外研究热潮与成果,国内研究仍处于萌芽起步与概念引入阶段,未来可拓展集体记忆载体形式的研究,深化集体记忆机制即人地关系层面,加强实证与量化方法应用。

  • 标签: 集体记忆 地方 景观 仪式 旅游
  • 简介:任乃强是著名的康藏史专家,同时,亦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其在历史地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大体涉及康藏历史地理、巴蜀及西南史地、历史地图及其他方面的历史地理学领域;其治学特点注重实地考察与文献记载相结合、注重地图的大量运用,同时也注重语言学、民族学、考古学及自然科学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治学理念上强调经世致用。

  • 标签: 任乃强 西南地区 历史地理学
  • 简介:许肇南(1886—1960年),名先甲,肇南为字,号石楠,贵阳人,其父许尧父出仕四川省巫山县县令。许肇南4岁丧父,由母谭扬秀(贵州清镇人)抚育,得塾师路幼清授古文诗书,并将女儿路彬许配于他。1903年许肇南入四川高等学堂学习,曾秘密加入同盟会。1906年,许肇南赴日本留学,两年后转入美国伊利诺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是贵州第一位留美学生。

  • 标签: 水利科学 留美学生 伊利诺大学 高等学堂 机械工程系 宣统二年
  • 简介:华中一(1931—2007),江苏无锡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真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物理系,专长真空物理、电子物理、表面电子谱研究。早年系统地研制成功近30种高真空器件,其中两项获1963年国家科委四新奖。1985年、1986年连续两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班顿大奖章、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等。

  • 标签: 开拓者 真空 华中 科学 中国共产党党员 科技进步二等奖
  • 简介:大禹文化包含了神话传说以及各类物态的、精神的文化。作为有史可查的大禹葬所——绍兴,直至今天在地理上仍然有二十四处与大禹有关的山川村镇、寺庙桥梁。这些地名与大禹的治水、立国和婚嫁后裔密切相关,整合这些民俗风物是开发大禹的文化的重要方面。

  • 标签: 大禹文化 地名 治水 立国 后裔
  • 简介:2015年9月19~20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地理学会、贵州师范大学主办。贵州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西南史地高峰论坛”暨贵州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位于林城贵阳的贵州师范大学校园内召开。来自国内各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到会。提交论文50余篇,围绕“西南历史地理”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 标签: 历史地理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 专业委员会 成立大会 高峰论坛 贵州省
  • 简介:山西地域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山西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时空概念上的一个总称。它所表现出来的拓荒精神,兼容并蓄的博大胸襟,廉洁奉献的法治思维,改革创新的壮志豪情,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淳朴诚信的人格魅力,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脉搏共振动同进步的家园情怀,是山西人民和文化精神融为一体的载体,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大力弘扬山西地域文化,具有提振信心、鼓舞斗志、推动发展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山西地域文化 核心价值 导向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排斥逐渐问题引起金融地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对金融排斥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金融排斥的现象、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体上,对金融排斥概念界定有所拓展;对金融排斥现象的分析逐步由"接触性"和"使用性"排斥研究向综合排斥研究方向发展;并从金融供给的地理排斥、金融需求的社会经济排斥以及社会环境因素排斥等多维视角阐释了"为什么被排斥";最后对金融排斥易导致的金融公平缺失、贫困加剧以及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金融排斥研究趋势,并指出中国金融排斥的研究应加强对排斥的不同群体、不同空间尺度与空间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金融排斥 研究进展 金融地理学
  • 简介:本文概述了《恽代英全集》编撰的历史过程,评介了该书的史料价值和理论价值,认为它是中共党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恽代英全集》第1~3卷表明恽代英是华中地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和武汉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第4卷反映了恽代英由爱国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历史进程,说明他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第5~9卷充分展现了恽代英中共早期理论家的风采,反映了他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经济政策、统一战线、革命军队、青年工作等方面的理论创新。《恽代英全集》对研究中共党史人物亦有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恽代英 《恽代英全集》 中共党史人物
  • 简介:中国科学地理资源研究所IX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CRARD,www.rard.org)成立于2005年。2006年组建中同科学地理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中心主任刘彦随研究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副主任龙花楼研究员、陈玉稿副研究员.中心现有固定人员1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20人。

  • 标签: 发展研究中心 地理资源 区域农业 农村 博士后研究人员 中科院
  • 简介:自有客家研究,随即也就有石壁研究,历二百年的客家研究中,石壁在客家历史上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课题。在广泛深入的客家研究中,石壁在客家史中的定位逐渐清晰和确定,如今取得广泛共识的是“石壁是客家摇篮”、“石壁是客家祖地”。二者相叠加的作用.在客家世界中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这便是石壁的独特价值。这一独特的价值,经宁化近20年来努力地论证、开发,如今已初步显现,而其未来的开发价值则更为可观。本文就石壁的价值作些论证及其开发的探讨。

  • 标签: 独特价值 石壁 开发 论证 客家研究 祖地
  • 简介:伪色诺芬《雅典政制》作为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雅典政治状况、原提洛同盟"盟邦"与雅典的关系以及探析民主政治的实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作者主要从平民的权利、海上霸权两个方面论述雅典民主制保持完好的原因,评述"盟邦"主权遭到雅典侵夺的历史事实,从而证明雅典民主制乃是建立在全体雅典人对非雅典人剥削、奴役基础之上的。当政者所采取种种强化民主的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雅典人的根本利益。

  • 标签: 伪色诺芬 《雅典政制》 民主制 史料价值
  • 简介:黄景昉是明末政治家,历仕启、祯两朝,自编修以至宰辅,几与崇祯一朝相终始。《宦梦录》是其仕宦经历的自述,作于甲申之变后,由于书中内容涉及明季史事,成书后,黄景昉不愿将之示人,以致流传不广,著录鲜稀,仅有抄本传世。崇祯朝无实录,而《宦梦录》正是黄景昉在启、祯两朝的见闻及其立朝作为的自述,因此该书对于明清之际史事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标签: 黄景昉 《宦梦录》 成书时间 史料价值
  • 简介:中华民族的道德观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这种追求是源于万千年的生活、生产的经验,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认识、发展、完善、总结出来的。谈到价值,既有个人的价值,又有社会的价值。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就是稳定、和谐、生生不息、允执厥中,也就是中庸之道。个人的价值概括起来说就

  • 标签: 允执厥中 人性善 仁义礼智 一神论 坚信不疑
  • 简介:《毛泽东年谱(1949-1976)》在编撰过程中,追求资料性、权威性和学术性的统一,注重系统性、完整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其主要看点是从毛泽东同外宾的谈话、毛泽东的会议讲话和谈话、毛泽东手稿、有关会议记录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提供了大量新材料。将毛泽东年谱与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等其他中央领导人的年谱结合起来进行研读,有着互证互补之用,可以拓展毛泽东研究视野,深化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 标签: 毛泽东 年谱 中共党史
  • 简介: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结合历史地理、民族史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分析宋朝与大理、安南交界三角地带“特磨道”的性质、归属、境域、交通、政区沿革、民族构成、部落分布等历史悬疑问题,指出特磨道本是大理国建立的边疆民族羁縻(自治)政区,皇佑五年後归属宋朝广南西路,元属云南行省,一直是羁縻政区,从未独立建国;宋朝特磨道与大理国的边界在今云南砚山县与开远市交界处,特磨道应包括今文山州大部分地区及广西西林县境,非仅广南、富宁二县之地,南部边境与安南蒙当保落村(今越南高平省保乐县)相接;特磨道的主体民族是壮族先民侬、土、沙三支和彝族先民爨蛮鸟、白二支,并有傣、汉、苗等族先民杂居,而非只是壮族;“特磨”词义来源於爨部鸟蛮首领,後为宋朝各族沿用,而非壮语地名;沙奴部落是北宋元丰年间内迁富州的傣族先民白衣蛮与原住獠子(土獠)融合而成,而非从曲靖或安南迁来。

  • 标签: 特磨道 羁縻政区 土獠 乌蛮 侬人 沙人
  • 简介:死亡景观是当前西方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990年代以来,在全球对人口老龄化及终极关怀关注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以死亡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本文在对西方地理学者关于死亡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对死亡景观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辨析,梳理当前文化地理视角下死亡景观研究的三大主题:神圣性构建与世俗化响应、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冲突与协商以及情感空间的建构。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倾向于将死亡景观放置在广阔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网络中进行分析,并与现代性、文化身份、情感体验与日常生活实践等视角相结合,促进了文化地理视角下死亡景观研究的蓬勃发展。期冀本研究回顾对国内的死亡景观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层面的思考。

  • 标签: 死亡景观 文化地理 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