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这时,毛泽东已经开始关注欧美等西方国家。他之所以积极支持赴法勤工俭学,主要是想实地了解俄国和欧洲的革命真相。同时,新民学会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自己的使命和宗旨。毛泽东在送别去南洋的会员张国基时对他讲:“你要牢牢记住‘改造中国与世界’我们学会的宗旨,去切实执行。”

  • 标签: 毛泽东 出国 新民学会 西方国家 勤工俭学 张国基
  • 简介:福清雅称玉融,简称融,为福州市辖的滨海著名侨乡县级市。她背靠连绵群山峻岭,面对浩渺蓝色通道。福清人远涉重洋,旅居海外谋生的历史悠久。最早侨居海外而又有文字可证的是13世纪末、700年前宋元之交,福清海口里美村民俞定则因经商流寓交趾(今越南北部)。

  • 标签: 清人 史略 出国 13世纪 县级市 福州市
  • 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我们常常说冰心这一代五四时期的作家和学人们是学贯中西,他们有扎实的国学底子,有最少两门以上的外语阅读能力,对西方一门或几门学科有过系统学习。这些可以从当初她在美国留学时的成绩单中再一次感觉到。

  • 标签: 赴美留学 冰心 五四时期 阅读能力 系统学习 成绩单
  • 简介:富裕起来的国人对出国旅游已经逐渐适应起来,同时许多在国内没经历过的事情也接踵而至。比如付小费,这种在多数国家对从事服务性工作人员的一种正常的付费方式,使中国鲜有付小费经验的普通旅行者就颇感困顿、陌生。为什么要付小费呢?这首先是那些普通的中国出境游客不解的事情。因国情不同,小费在许多国家是下层服务人员的一项重要收入。譬如在泰国,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平均每月五六千泰铢,而饭店打扫房间的服务员,老板每月付给他们的工资却只有一千泰铢左右。因而住店客人给的小费,就成了他们保持正常生活的重要收入。客人付小费本身,可以表达的涵义颇为丰富。它既能代表客人对服务人员为你付出的劳动的尊重,也可以表达

  • 标签: 付小费 出国游乐 应该付
  • 简介:莫家拳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于清代嘉庆年间,由广东惠州府莫蔗姣创立,经火岗村莫达树、莫四季、莫定如、莫清娇等人发展成为莫家拳术。莫氏一支迁至桥头镇大洲村,莫龙富等人继承先辈师法,成为莫家拳第二代传人。再由莫龙富等人传给石水口村的莫黎胜、莫林、莫亮、莫容等成为第三代。此后,莫家拳在桥头一带承前启后,

  • 标签: 莫家拳 出国 嘉庆年间 承前启后 桥头镇 第二代
  • 简介:<正>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李大钊也随着这股热潮,于1913年踏上了日本的国土.李大钊的家乡所在地——河北省乐亭县,濒临渤海,距中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的唐山较近.1889年他出生时,那一带的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唐山至天津的铁路修成后正欲向秦皇岛、山海关延伸.这使他自幼就受到近代思想的影响,极想富国强民,使国家早日实现近代化.基于此,他接触新学较早,在永平府中学读书二载后,就在京奉铁路全线通车的1907年夏天,“感到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天津当时为直隶总督府所在地,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是袁世凯创立的一

  • 标签: 李大钊 留学日本 袁世凯 早稻田大学 法政专门学校 社会主义
  • 简介:1866年3月至11月,清政府总理衙门副总办斌椿携同文馆学生游历欧洲.长期以来,这次"泰西游历"被视为一次毫无收获的走山玩水的旅行,一直被忽略.实际上,这是近代中国官员的首次出国考察,是政治意义上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 标签: 中国官员 官员出国考察
  • 简介:<正>一1901年《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一次报告》中,载明陈独秀于是年10月到达东京,就读于“东京(专门)学校”。陈独秀这次在东京逗留的时间,仅四个月左右,翌年春又返回安庆。1902年9月陈再到东京时,没有继续去“东京(专门)学校”就读,在清国留学生会馆的第二次报告中的题名录上,填写的是“预备入校”字样。按当时赴日留学的情况分析,不可能存三四个月就读完,除非是短期训练班或补习班。中国学生赴日留学,必须经过哪些预备

  • 标签: 陈独秀 中国留学生 早稻田大学 高等师范学校 东京 中国学生
  • 简介: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在国家政策,企业经济实力,投资体制和法律环境等方面严重制约着艺术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中国文化对外贸易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在国际上处于边缘地位的境况由来已久。

  • 标签: 文化艺术产品 中国民间 出国 对外贸易 国家政策 经济实力
  • 简介: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有许多名人是从国外军校留学归来的,如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VirginiaMilitaryInstitute,也译作弗吉尼亚军校)的孙立人,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的廖耀湘,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蒋百里、何应钦、阎锡山等,那么中国历史上是否有人入读美国最有名的西点军校呢?他们的情况又如何呢?

  • 标签: 中国历史 留学生 西点军校 弗吉尼亚 近现代史 军事学院
  • 简介:1967年2月初,1964、1965届国家派出的留学生,根据国内调令陆续回到北京,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相聚在北京友谊宾馆。以后又经过不同的曲折道路,走上了工作岗位。那段相聚相离的情景,回忆起来如同昨日的梦中一样。

  • 标签: 初期归国 归国留学生 文革初期
  • 简介: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China—UnitedStatesPhysicsExaminationandApplicationProgram,简称CUSPEA)是李政道教授主持,为解决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才断档,发展中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一个中美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具体内容为:从1981年始,由中美双方联合通过专门的招生途径,每年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院校中选送1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 标签: 中国人才 留学生 李政道 20世纪80年代 应届大学毕业生 中国科技大学
  • 简介:中国自19世纪70年代向美国、欧洲公派留学生,清末又有很多青年人到日本求学,其中有不少学生攻读工学学位。到1949年,共派出公费留学生约3万人,另外还有一些自费留学生。这些人中大部分后都回国了,为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主要向苏联派遣留学生。20世纪50年代,中国以不同途径向苏联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大多成为新中国的栋梁人才。

  • 标签: 自费留学生 新中国成立 苏联 “一边倒” 留学生归国 70年代
  • 简介:废除科举,对归国留学生进行考试,验其学业,并予科名与官职,是清政府奖励留学的重要政蓑。归国留学毕业生考试章程的制定,是光绪皇帝推行新政、录用人才的一项举措。清末留学教育的目的是为洋务运动储备人才。后来,留学生中不少人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当时中国各业的领军人物。

  • 标签: 清末 詹天佑 归国留学生考试 奖励任用制度
  • 简介: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为了敦睦中英邦交,交流文化,并庆祝新王加冕,由两国组织了一次中国艺术英伦国际展览会.初由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的爱好中国艺术学者发起,得到中方同意,分别在南京教育部和伦敦皮加迪里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同时筹办.我驻英大使郭泰祺与英方签订了'备忘录',按照过

  • 标签: 出国展览 国际展览会 交流文化 郭泰 迪里 杂志发行
  • 简介:有一种旅行可以让你一次体会多种迥异的民族特色,因为特殊的文化背景使我们的旅途生活充满着无穷的乐趣!韩国、马来、印度和英国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其独特的民族风味可以满足每一位旅客挑剔的目光。

  • 标签: 夏令营 出国 文化背景 民族特色 民族风味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