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凤秧歌是流传于原平市北贾村一带独有的民间歌舞,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1955年参加了山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观摩,首次改变了男扮女装的传统形式;同年四月赴京调演,荣获优秀奖;1991年参加了山西省“两会一节”表演,受到广泛好评;之后,又参加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开幕式演出和山西省建设小康示范县区展演及朔州市广场文化节活动;2005年无宵节参加忻州市街头文艺表演,荣获一等奖,不久又在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中亮相。目前,“凤秧歌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人士的进一步关注——

  • 标签: 旅游产品 秧歌 文艺表演 中央电视台 山西省 民间歌舞
  • 简介:先说读书是如何成为"风景"的。抗日战争中,在重庆,有一天国民党元老陈铭枢请学者熊十力吃饭。熊十力面对浩浩长江,大发感慨,而陈铭枢则背对长江,看着熊十力。熊觉得很奇

  • 标签: 熊十力 读书 风景 阅读史 抗日战争 大学校园
  • 简介:《人物》杂志在去年5月全新改版上市,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新杂志。而事实上,我们足够"老"。《人物》创刊,是在1980年这个时候,它是国内最早的人物传记类刊物。在上世纪80年代,《人物》伴随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曾有极为灿烂的表现和巨大的影响力。33年来,《人物》始终是一份深具人文精神的杂志,在捍卫真理、支持改革开放方面敢于发声。33年后这一精神仍是《人物》的尺度。

  • 标签: 拾叁 《人物》 六小龄童 人文精神 周有光 文学世界
  • 简介:指南针是我国的伟大发明。王振铎设计的"司南"模型号称是它的雏形。但这一设计全然不合理,其中的勺形器竟然是用电磁铁做的。其所据之《论衡》"司南之杓"一语,实应为"司南之酌",有宋刊本和萧梁·吴均诗为证。"杓"既然是错字,所以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设计完全落空。"司南之酌"指司南车在地上行驶,与磁勺毫无关系。近来有人认为汉代以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制造不出指南车,这个看法亦无充足的科学依据。又有人认为"司南之酌"是以磁针和小葫芦瓢组成的水浮指南仪,也只是根据推理提出的想法,无任何考古材料作支持。此类武断和臆测之说,科技史家实应引以为戒。因为在发明指南针这种大事件中,添上一些不实之词,反而会降低其可信性,不利于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 标签: 司南 指南车 司南之杓 司南之酌 磁针小葫芦瓢水浮指南仪
  • 简介:夏历甲申新春又近。三百六十年前的甲申(1644)年春三月,李白成率农民起义队伍杀人北京,结束了另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创立的大明王朝,自己坐了龙庭,改国号“大顺”。农民起义的“学生”夺了“老师”的帝祚,算是封建社会的一条“历史周期律”。

  • 标签: 封建社会 政治体制 农民起义 辛亥革命 民主政治
  • 简介:我告别刘邓首长,走出司令部不多远,就碰到几个熟人,他们亲热地和我握手,打招呼,把我让进屋。一进门,就看到郑绍文同志在打电话,他把电话筒一抛,跳过来抓住我猛摇道:“哎呀,老谢,你还活着呀!”的确,从中原突围到南下,经过激烈残酷的战斗,老同志能相见,其高兴激动之情可想而知。谈了几句话后,他跑出去了,一会儿又风风火火地跑进来高兴地对我说:“我给你找一个好地方住,去江汉军区供给部,那里有马骑。”原来江汉区党委和江汉军区的机构已经组成,只等命令一下,就开过平汉线,重返江汉。我在供给部见到了部长张旺舞同志。他和我小谈后,就安排我住下,除给我一个通讯员外,还真的给我配了一匹马。我因任务在身,急于请他带我去

  • 标签: 江汉区 国民党 群众大会 京山县 新四军 老年人
  • 简介:今年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中的甲申年。上一个甲申(1944年),因郭沫若先生的名篇《甲申三百年祭》被列为中共整风文献,使甲申年有了与党的作风相联的特别意义;今年又逢甲申360周年,对中国历史,对紫禁城来说,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360年前(1644年),古都北京出现了明崇祯

  • 标签: 《甲申三百年祭》 党的作风 郭沫若 干支纪年 古都北京 中国历史
  • 简介:本文在总结、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对出土文字资料中"画■"的分析为切入点,将出土实物资料中的伏兔、轴饰等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指出部分学者认为"画■"与"轴饰"为一物的观点不确;"画■"仍应从前人之说,指"用来捆缚伏兔的革带"的物品。更多还原

  • 标签: 金文 车饰 画■
  • 简介:报端透露,澳大利亚政府在其发行的50元澳元纸币上,堂而皇之地印上了“大头苍蝇”的图案,据称是旨在表彰澳蝇造福于民的功绩。众所周知,大头苍蝇是一种臭名昭著的害虫。尽管它们全身具有金属光泽,体态也称得上华丽,但它们却是浪迹人间,成天同温血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垃圾扎堆,生活肮脏,伴菌陪毒,糟蹋食物,机械传病,可谓坏事做绝。那么,它们为什么能在澳大利亚独领风骚而获此殊荣呢?原来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城市卫生条件好,垃圾少。环境改变使原来

  • 标签: 苍蝇 益虫 澳大利亚 环境保护
  • 简介:在学术文化为世俗庸风所袭扰的当下,大师之名泛滥,一些“大师”的作为失准失衡,以至引起人们对什么才是大师的困惑。

  • 标签: 大师 学术文化 失准失衡 困惑
  • 简介:<正>要研究旅游文化必须从文化概念的规范和界定开始,探讨文化的一般特征,从而把握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基本内核和特殊性所在.搞清楚什么是文化,旅游文化和广义的文化之间在逻辑上是何种关系,实际对旅游文化的认识也就解决了一大半.我们一直在谈论文化,文化一词广义而言,是将文化看作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而言,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内容.早期的文化研究往往偏重于精神和观念形态方面,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最先提出文化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泰勒的这个定义可贵之处在于列出了文化的内容,强调了文化的继承、传习和作为“社会人”的文化.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的说法更加耐人寻味,他说: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和所想的是什么.将人类行为亦贯于文化之中.后期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将文化分为三层次(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将文化概念细致化和具体化.尽管由于各学科的发展,都丰富和深化了文化概念的讨论,但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化学一直没有形成,一方面

  • 标签: 旅游文化 文化形态 旅游活动 文化人类学 再考察 文化交流
  • 简介:古籍包孕宏富,我个人能力所及只有文史两端。解放后推中华书局的古籍出版成绩最巨,不仅数量大而且精审不苟,我在中华出版的《书品》里已说过了。但古籍出版总体状况尚不尽如人意,当然,去年一年出版界情况有些改善。现略分几个问题来谈谈,有的已见前文,不厌一申言。

  • 标签: 文献研究 《汉书》 《三国志演义》 古籍出版 《五经大全》 《书目答问》
  • 简介:濮族的族属关系,尚是个谜团。除《左传·文十六年》孔颖达疏云“濮,为西南夷也”、《逸周书·王会篇》孔晁注云“卜人西南之蛮”外,几乎连濮族族属的模糊迹象都查阅不到。濮人是西南地区的土著居民,在社会发展的阶段中,确实存在。为了破解这个千古之谜,拟由汉字的造型缘由及其音韵再进行探讨。

  • 标签: 濮文化 族属关系 中国 原始宗教 表亲关系
  • 简介:张亚祥先生作《泮池考论》二则,论点精辟。本文在其基础上,以溯源和史料普查统计的方式,从庙学理水理念、泮池与辟雍的关系、泮池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对泮池的形成轨迹作了新的补充和认知。

  • 标签: 理水 辟雍 泮池
  • 简介:江东桥又名虎渡桥,位于福建漳州市郊,横跨于九龙江的北溪与西溪交汇人海处。这里两岸峻岭夹峙,江宽流急,地势十分险要,古称“三省通衢”。《读史方舆纪要》称:“江南石桥,虎渡第一”。为何称“虎渡桥”?有两种说法。一是:桥下这段溪流,古称柳营江,曾设通津渡口。这渡口“在郡之寅方”寅属虎,依渡口而建的桥称“虎渡桥”便在常理之中;又一说法是:嘉定七年(1214年)知府庄夏想在这里建造木桥,因水深流急,抛石都被冲散,迟迟未能完工。一天,建桥的工匠看见一只老虎负子过江,游过一段急流,即柄息片刻,息,终达彼岸。工匠见状忽悟,循踪勘探,发现虎游一线,水下有石如阜。于是选址、筑墩、铺梁,并以木瓦盖顶,建成后的桥命名为“虎渡桥”。

  • 标签: 江东 《读史方舆纪要》 古桥 渡口 工匠
  • 简介:淅川和尚岭楚墓出土的铜器铭文“且埶”二字,以周代铭文表达之惯例,“且”字应表示祖先之“祖”,“埶”字应表“设”。此器应是墓主灵魂所凭依之物,楚、曾等国称之为“祖埶”,依传统的礼俗则可称作“祖坐”或“神坐”,若以“三礼”所载,其应是死者之子为其所设灵魂依凭的“重”,或称“祖重”。在举行丧葬礼仪时,“祖埶”代表死者接受祭奠,最后随棺柩一起葬入墓内。

  • 标签: 和尚岭楚墓 祖埶 祖重 神坐
  • 简介:2010年黄亚洲的小说《雷锋》出版.不久电视剧与话剧上演。曾经红于上世纪60年代的雷锋精神,在当下是否还能继续传承,这几乎成了一个社会热议的话题,今天,特别刊出一篇观后感,作者带着上初中的女儿去看话剧《雷锋》,很值得我们深思。

  • 标签: 《雷锋》 话剧 2010年 雷锋精神 60年代 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