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陆福林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滦县,成长于秦皇岛。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曾先后担任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系、教学科研处、美术教育系、成人教育及职业教育学院主要领导及《中国书画报》社社长、总编辑等职。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和工作中得孙其峰先生亲自指导,并题词鼓励"形神俱得,笔墨清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 标签: 《中国书画报》 天津美术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 丹青 雅韵 职业教育学院
  • 简介:  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郑板桥出生于没落士大夫家庭,早年"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少年随亲属学习,青年时期随前辈学习,24岁考中秀才,40岁中举,44岁中进士.他自己总结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但命运多劫,直到年到半百,才出任范县县令.……

  • 标签: 一竿郑板桥 青竹一竿
  • 简介:蛇年来临,谈谈京剧中的“戏”,与读者同乐。谈起“戏”,首先想起的就是“白蛇传》。最早的本子清末就有,现在演出的是田汉1947年的改编本,原名《金钵记》。解放后,田又重写,

  • 标签: 白蛇传 改编本 解放后 田汉 重写
  • 简介:神话一直以来对人类至关重要.神话向我们传播生活的真谛。哪怕故事情节未必真实,神话依旧能借用隐喻或诗意来解读我们对生命的困惑.教导我们如何生活。

  • 标签: 《蛇诗慢》 导演 话剧艺术 表演艺术
  • 简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中日两国的传统演剧有许多"同根异花"的现象。本文仅指点其中之一——将中国戏曲《白蛇传》系列,与日本能乐《道成寺》及其影响下产生的有关作品,作一个浅显简略的比较,意在一窥两国的演艺文化中所体现的民俗信仰、社会风尚、美学趣味等方面的异同。

  • 标签: 中日两国 白蛇传 日本能乐 中国戏曲 雷峰塔 娘子
  • 简介:农历岁逢辛已,生肖属,俗称蛇年。借题发挥,说说戏,应时当令,与戏迷同乐。说起戏,《白蛇传》可说是家喻户晓。这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神话戏,在戏曲舞台上久经锤炼,长演不衰。白蛇传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曲折动人,源远流长。早在晚唐,唐人谷神子的《李黄》,就是一篇有关白蛇的故事。宋代的《西湖三塔记》,记述得更为详细,并开始有民间艺人编成弹词与话本说唱。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情节就更加丰富了。

  • 标签: 故事情节 话本 说唱 爱情神话 浪漫主义色彩 弹词
  • 简介:小朋友轮流在屏幕上体验游戏,比赛看谁最厉害,吃的食物最多,通过遥控器的左右键来控制贪吃爬行的方向,不仅仅要寻找食物.还会出现很多”危机”,撞到墙.或者撞到其他都会变成食物.一个小朋友在体验的同时,其他小朋友都在当小指挥官.“要拐弯啦!啊啊,前面有食物.

  • 标签: 作战 小朋友 食物 遥控器 指挥官
  • 简介:这又是一本使我振奋的书——最近让我振奋的书为什么尽是出自三岛由纪夫的笔下?三岛肯定不是上帝的子民,他不知何为驯服,甚至敬畏,他具有挑战气,像一头东奔西撞的牛亡牛,不拘一格,决意要把周围的空间撕裂成一片片,世界在他的治下因此显得很不规则。在真正的基督徒看来,他更像一个撒旦,尤其作为一个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给这个预设的命名无形中增添了证据。

  • 标签: 玫瑰 萨德 三岛由纪夫 武士道精神 不拘一格
  • 简介:是一种图腾。在法海那里便是口口声声的妖魔。当一见钟情的不只是白素贞,而且还有法海以后,这个“妖魔”便显出了更鲜明的对立和讽刺。法海说“许仙你中了妖怪的魔法,还不自知.快快跟我脱离苦海。”

  • 标签: 《蛇诗慢》 话剧艺术 表演艺术 演员
  • 简介:梅葆玖先生仙逝后,他的弟子刘维在纪念恩师的文章《忆恩师对我的叮嘱》中写道:“师父在今年的政协会上提出,希望恢复他父亲梅兰芳大师的‘时装现代戏’和‘红楼戏’。师父提出要用现代手段将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恢复起来。”(见《中国京剧》2016年第6期)读后引起了我的思考。

  • 标签: 时装 《中国京剧》 现代手段 梅兰芳 梅葆玖
  • 简介:一、台湾原住民与大陆古越族同根同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中,高山族是我们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在台湾地区,排湾、阿美、赛夏、泰雅、布农、鲁凯、达悟、太鲁阁、邵、卑南、邹等少数民族皆称为原住民。在古籍中,关于台湾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334年,越王亡国,越国子孙散居在江南海上。这里所说的江南海上,就是指福建沿海、广东东北部的一些小岛屿。

  • 标签: 图腾崇拜 闽越族 台湾原住民 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 台湾地区
  • 简介:中国人喜欢龙、崇拜龙,中国书法也喜欢以龙蛇作喻。龙是大龙,是小龙,中国古代书论常以龙蛇来比喻书法。比如,“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矫若游龙,疾若惊”;“龙蛇竞笔端”;“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见斗而草书长”等等,都是这方面的显例。因为龙善变,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显、能飞能潜,而书法的线条之所以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充满运动和变化,一切都在流动中、变化中和游走之中。龙蛇的意象,充分体现了书法的生命精神。在中国书法的线条里,龙蛇形象充分表达出书法家对于永恒生命活力的赞颂和向往。

  • 标签: 中国书法 生命精神 生命活力 中国人 书法家
  • 简介:2010年5月,《诗慢》剧组迎来了国际巡演的第一站——韩国议政府市。这次演出的机缘来自于导演杰寇默·拉维尔(GiacomoRavicchio)先生与议政府音乐戏剧节国际部的金云娜(EunhaKim)的一次会面。听闻有这样一出融合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国画艺术的多媒体剧,金女士感到非常有兴趣,她通过杰寇默联系上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盛情邀请此剧到韩国参加在议政府艺术中心举办的议政府国际音乐戏剧节(UijeongbuInternationalMusicTheaterFestival)。

  • 标签: 国际文化交流 韩国 巡演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中国古典音乐 输入
  • 简介:本文以清代中期帖学名家梁同书为讨论对象,以其在金石碑刻逐渐被推崇的语境下,作为一位帖学书家的态度和选择。通过他与宣导金石碑刻的文人书家万经、丁敬、黄易、张燕昌等交往申的交流方式、范围等梳理,探知其中流露出的艺术观点,窥视他封于碑学的兴起乃至碑学逐渐确立的环境下的选择。同时结合粱氏着述、实践来分析梁同书作为在书法上坚持帖学,在理念和实践上的融入、疏离和隔绝,乃至通过手札收藏来凸显他封帖学的坚守。

  • 标签: 梁同书 金石碑刻 手札 碑与帖 态度
  • 简介:自从我和满神在MSN上挂起“诗慢”三宇招牌以后,无数人前来打探风声。按理说,如此高的回头率应该让人高兴,毕竟在一瞬间我们感到摆脱了高雅艺术无人问津的恐慌,然而接下来的众说纷纭却再度让我们陷入迷惑。短短两周之间,兴趣浓厚者有之,口诛笔伐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也有之.更有人无比坦诚地痛斥我们是骗人眼球的“标题党”,言辞恳切,痛心疾首.说这实在不应当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应有的伎俩。此类关切话剧未来、艺术存亡的人还真不在少数.

  • 标签: 诗意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传奇 高雅艺术 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