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这么一则不是笑话的笑话:有学生问一位文学系的大学者一首李白的诗。这位李白研究专家沉吟一番,回答说:“这是李白早期的诗作,不属于我研究的范畴。我只研究李白最后十年所创作的那一部分诗歌”。对于一名学者来说,这似乎是理直气壮的回答:我的研究当然得有某个领域。近代以来,学术转型的最重要的标志便是通才的隐退和专家的登场。人

  • 标签: 知识分子 韦伯 政治人物 学术转型 近代以来 人文传统
  • 简介:经历史无前例的十年文化浩劫之后,中国画终于走上了自觉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里,中国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画家们被压抑太久的创造力象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各种新的思潮、流派不断涌现,中国画坛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也都由于自己的急迫与张皇留下了简约化与片面性,这一切都显示出目前还仍旧处于一个中国画再发展的过渡时期的特征。他们共同推进了中国画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向多元的演进。如何评价二十年来中国画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画向何处去,《艺术批评》栏目真诚欢迎您的直抒胸臆与放言无忌,但有一点,必须是基于学术的。

  • 标签: 新文人画 中国画 文人画家 艺术批评 二十年 发展道路
  • 简介:从魏良辅给昆曲定腔定调起,昆曲艺术传播、流传的载体主要是文人士大夫这个群体,文人士大夫对昆曲的爱好推动了昆曲的兴盛与发展,同时也使昆曲走上了雅化的不归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审美品味影响着昆曲艺术形态的生存和发展。明中叶是一个人文思潮涌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张扬自我、呼唤人性,李贽的'童心'说和汤显祖的'至情'说激荡着文人士大夫的心灵,受此感召,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的转变,放任自我、及时行乐成为文人言行的座右铭。体现在具体方面,即对某种事物有着特殊的嗜好,这些嗜好有:'爱繁华,好精舍,好美

  • 标签: 文人趣味 昆曲文人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陶瓷艺术中文人趣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文人趣味是活跃于中国近古以来陶瓷艺术发展中的巨大潮流,在特定的历史与文化环境中,积淀了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质。文章通过文人趣味发展的三个阶段——浅绛彩时期、珠山八友时期、新中国文人瓷艺时期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它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充分挖掘它精神自由的主体性、立品高超的文化性、致广精致的审美性、艺术思维方式的执中性等方面本质内容,将给予我们于无穷的启示。

  • 标签: 文人趣味 陶瓷艺术 浅绛彩
  • 简介:近十多年来,中国画的前途一直引起人们的深切关注,中国画艺术的探索也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在此之际,文人画在经历了一千多年兴衰荣辱的历程后,再度成为人们关注与探索的热点。文人画能否再度成为中国画艺术的主流?抑或文人画像一座经历了千年风霜雨雪而仍不坍塌的老房子、古

  • 标签: 传统文人画 文人画家 中国画艺术 新文人画 衰落 审美趣味
  • 简介:在中国封建社会,文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集团。他们上可言尧舜,直接参与统治,下可为寒士,关心百姓生活。但其共同特征是具有较为独特的品格。文人所尚,无不趋雅,尽管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信仰不同、遭际不同,但他们始终游居于封建文化的上层,我们现代人看到的封建文化遗产大多经由这个特殊人群的表述。发端于民间的文化形式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脱去粗俗鄙野之气,变为雅致堪赏之物。在职业习惯上,他们以文为杖,或论国家经营之策,或创诗词曲赋之章,在整个封建社会结构中,他们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 标签: 文人 中国封建社会 演出 昆曲 职业习惯 百姓生活
  • 简介:本文对中国文人艺术朴素美的哲学渊源进行探讨.指出它们主要来自儒家的“文质彬彬”、墨家和法家的“去饰致用”、道家的“寂寞无为”以及《周易》中的“白贵无咎”等思想。

  • 标签: 文人艺术 朴素美 哲学
  • 简介:这几天,国内的美术批评家都开始画起画来,美术批评家的新锐谢海也不能免俗。而实际上,谢海最初就是成就于绘画的,他的水墨画(包括书法)作品在十年以前就频频入选国内外一些重要展览,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颇有影响。谢海写文章是后来的事,且一发不可收拾。他一边着力自己的探索性作品创作,一边开始用独到的批评眼光揭示美术界的问题并深入地进行个案研究,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成为最令人生畏的青年批评家之一。

  • 标签: 文人画 美术批评 水墨画 个案研究 作品创作 探索性
  • 简介:<正>苏轼心目中的“士人画”主要是指哪类画?“王文”在题目中提出了“苏轼和宋代文人画”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提得至关重要。但是我想,既然我们说“宋代文人画”,就应该是“宋代的”,而不可把明清之世的或近现代的文人画观向上追加到宋代人苏轼的头上。苏轼曾对宋子房(字汉杰)的“不古不今,稍出新意”的山水画表示极大的赞赏,说“汉杰真士人画也”。可见北宋时代人们心目中不但有着与“画工”画相对立的“士人画”的概念,而且对于什么是“士人画”必然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其间难免不真伪混杂,因此苏轼才有提出“真士人画也”评价

  • 标签: 文人画观 苏轼 山水画 墨戏画 明清 宋代文人
  • 简介:<正>1989年第1期《中国音乐学》发表了中国艺术研究院1988年硕士研究生费邓洪的学位论文《含蓄与弦外之音》(上)。文章指出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中国文人音乐,又主要是古琴音乐的审美特性是含蓄与弦外之音。作者通过对较丰富的历史资料考察,探寻出这一美学规律。费文写道:“我们从中国文人对客体外物、主体情感、音乐形式及演奏要求的一系列态度上,可见出它所注重、所突出、所提倡的是——适中、平和、克制、收敛,有所退,有所隐,

  • 标签: 中国艺术 美学规律 中国文人 文人音乐 审美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
  • 简介:在风雨飘摇、西学东渐的80年代中叶,却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在书画方面都很有了些名堂以后却还要“头悬梁,锥刺股”地读书,再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便找到了当时正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职的陈绶祥先生,于是乎一拍即合,在陈先生的统一筹划下,也便有了“新文人画”的产生,他们举办画展,召开学术研讨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这在改革开放伊始,西学忽涨几近轰轰烈烈的年代,着实是一件大事。一时间,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书画家众说纷纭,有赞同,也有反对。各家报刊竞相刊载,新闻媒介频频报道,一时热闹非常。其实,这个画派叫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的问题是他们针对当时的美术现状,较为踏实地做了些事情,而且一做便是十年,参与其中的书画家数以百计,影响了一大批人

  • 标签: 新文人画 陈绶祥新
  • 简介:从元杂剧看元文人的功名心态[广西]阙真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在历代人们心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元代,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时代,由于社会动荡,时代变迁,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

  • 标签: 元杂剧作家 元文人 元代文人 科举制 科举考试 汉文化
  • 简介:海粟之“狂”与传统文人之“逸”一脉相承。而这种相承并不是表现为表象的近似,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了本质上的趋同。“逸”到极点的传统文人往往也都是“狂”到了极点。“逸”与“狂”在远离世俗方面取得了方向上的一致,又在画家们寻求自我释放与解脱方面取得了内容上一致,这样的一致最终在传统画家们复杂的性格之中取得了统一。在近现代画家们纷纷改良与反叛传统精神的大背景之下,刘海粟大师独树一帜,海粟之“狂”成了传统文人思想之精髓的体现。

  • 标签: 刘海粟 率真
  • 简介:陈师曾作为中国文人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的开拓者,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他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激变动荡的时期,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素养,对西方异质文化有开放的心态,在“五四“前后那场否定文人画的“美术革命”中,他站在东西文化的高点,发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对复兴文人画的精神,确立文人画的价值,廓清文人画研究中的偏见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对陈师曾关于文人画的理论主张及其产生的社会和学术背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分析,提示这篇捍卫文人画传统,挑战”美术革命”的檄文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应有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国文人画 美术革命 国画 阐述 现代形态 开拓者
  • 简介: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呈现出的程式化面貌具有其美学根源,即儒家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化育之道。其基本命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品格的基础。中国传统文人画家将儒家的这种人文精神溶入绘画,以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照为中介,通过对人与自然界各种关系的恰如其分的把握来化解各类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和谐,解决人自身的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达到人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这种人文精神是明清以来文人画的美学根源,因而在艺术创作中日益形成敦厚、含蓄、笔墨符号化的主体风格。要分析明清以来的文人山水画,不可忽略其美学根源。

  • 标签: 儒家人文精神 文人山水画 美学根源
  • 简介:“新文人篆刻”是刚刚出现在印坛的新生事物。它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主张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并在尊重、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进行自觉的丰富和发展。坚持走以文化人、以人化印之路,重

  • 标签: 展示作品选 文人篆刻 新文人
  • 简介:文人篆刻刀法观的本质是对“笔墨”的追求,由于印家对此的不同理解以及在刀法实践上的差异,形成了三种取向:以宋元为尚;以秦汉为尚;以书法为尚。从三宗的成功实践与理论支持中,证明了刀法的独立价值。反观这一历史脉络,对后学者的篆刻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文人篆刻 刀法观 取向
  • 简介:主持人按:“点击·2003”栏目的品评文章,至本期已全部结束。从今年第1期始至本期,该栏目收到来稿60余篇,“点击·2003”精彩回应短文30余篇,刊发20余篇。特别感谢老辈书家、青年朋友、作者、读者对本栏目的厚爱,亦感谢被点评的著名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宽厚的学术胸怀。本期“点击·2003”栏目推出了《陈振濂:古典文人化倾向与当代情结》、《“思想”的创作——谈陈振濂先生的书法创作》、《浅谈熊伯齐先生的篆刻艺术》《熊伯齐的中年变法》4篇文章,从创作理念、思想、风格、笔墨技巧、刀法效果、图式构成等方面进行了诠释与评析。广大读者自可从中获得见仁见智的批评质量。如有不同看法,可撰写500字左右的短文,寄本栏目大河诸子收,信封注明“点击·2003精彩回应”字样。大河诸子

  • 标签: 气韵非师 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