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1919年,齐白石举家迁往北京,以卖画刻印为生,但创业初期门可罗雀。因为那个时期的文化人正纷纷追捧“时髦”的国外艺术,齐白石的传统“文人画”不被关注。而唯有一人特意找到齐白石,与其探讨传统的中国艺术,这位被齐白石称为“贵人”的,便是著名的艺术教育家——陈师曾。

  • 标签: 中国艺术 文化人 文人画 教育家 传统
  • 简介:泰安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画像出土地点之一,时间跨度涵盖整个东汉时期,阶段性明显,地方特色较为突出,是整个山东地区画像艺术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 标签: 泰安地区画像石 艺术风格 阶段性
  • 简介:三百年来从扬州画派,到近现代大家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刘海粟、潘天寿等,无一不是从涛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加以发展,而又各具面貌。涛的理论和实践开“扬州八怪”画风;涛是张大千艺术生命的底色;吴昌硕在笔墨上受涛影响最深;齐白石继承了涛的“不似之似”论;黄宾虹的“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源于涛的“弄恶墨”;傅抱石全盘接受了涛的绘画哲学,一部《画语录》一以贯之地指导着他的创作实践。

  • 标签: 石涛 躁动 笔墨当随时代
  • 简介:本文通过对涛"我自用我法"辩证思想研究,探寻20世纪以来水墨中国画的成长,为打散重排的第三阶段中国画提供理论价值。本文既研究"我自用我法"的现实依据和美学思想,也从辩证角度探讨"自"与"法"对当代水墨中国画坚守与跨越的文化启发。在此,涛的美学思想对当代水墨画的贡献极为重要。这类研究,对传承中国传统笔墨文化,保护并创新艺术文化,推动艺术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真正价值。

  • 标签: 石涛 “我自用我法” 辩证 当代水墨画
  • 简介:这是一部高纯度的电影。它极大地颠覆了人们对原著改编作品的印象。这部影片的灵感来自于最果塔希的诗集《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井裕也导演的个性在片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暗涌的激情,清新的画风。影片中井作品一贯的特色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又充满了当下特有的崭新的闪光点。

  • 标签: 改编作品 闪光点 影片 电影 导演 画风
  • 简介:涛(1642-1707)是一位善于利用画作来追述生平和表达情感的画家,《黄山图册》是早年在宣城、歙县的记忆;《秦淮忆旧册》图写了他停留南京时的郊游场景;《清湘书画稿》乃是离开北京,回到江南后的阶段回顾。方闻认为《归棹》册页更是其一生的总结。[1]他留存下了大量诗篇和作品,只要细细观察都会在里面找寻到涛自己的影子,为我们破解关于他的一个又一个谜提供了线索。

  • 标签: 石涛 人物 山水 自认 《黄山图册》 画家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西方学界对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的探究,使二者关系的实证性研究成为现实,并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成果。从个性、气质及行为模式来考量,鲁并非彻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极有可能是一位精神分裂性人格特质的艺术家。近似精神分裂症的诸种行为表象,使人们惯以"精神病"称之。精神分裂性人格特质使晚年的鲁超越性地窥得了奇特的精神视界,获得了独特的生存体验和艺术感受,促成了他后期创作风格发生骤变,是作品抽象、玄妙、神秘,充满哲理性,极具个人化和符号化特质的隐秘原因。

  • 标签: 石鲁 精神分裂性人格特质 精神视界 艺术意象 绘画风格
  • 简介:济宁地区汉代碑刻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大致可分为汉代刻(汉画像刻题记)和汉代碑刻两大类,这两种汉碑在书法艺术的表现上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体现着艺术风格上面的矛盾与冲突。本文重点站在书法艺术的角度上对二者的艺术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以窥探其二者在汉隶表现中,点画、字形结构和章法布局三个方面的不同,从而在今后的汉隶临习和创作中可以更好的汲取其二者的养分,力求重现其古朴自然的同时又可以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

  • 标签: 汉代刻碑 汉代刻石 点画表现 字形结构 章法布局
  • 简介:新井白的《俳優考》是最早梳理中日兩國俳優發展史的珍貴文獻,並首次提出能樂受元雜劇的影響而成,此説引起了日本學界長久且深入的討論。此説在中國未見有反對者,在日本則毁譽參半。明治、大正間的漢學家及戲曲研究者如西村時彦、笹川臨風、青木正兒及七理重惠等繼承、發展了該説,而日本藝能研究者則傾向於反對。這種觀點分裂的背後或有文化認同的心理在發生作用。

  • 标签: 日本能樂 新井白石 俳優考 元雜劇
  • 简介:由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北京市中山公园管理处、松友画会主亦,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承办的该展于二0一八年四月二十日至五月六日在中山公园蕙芳园举办。

  • 标签: 山水画展 宗师 纪念 笔墨 中山公园 美术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