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逸品(格)作为品鉴标准进入绘画领域后,自然涉及到对其绘画主体和本体两个方面的认知。关于唐宋时期逸品(格)品鉴地位的研究,以往论者大多从唐朝绘画重再现,宋代绘画重表现(宋尚意)绘画本体角度入手,而很少从社会学的角度展开对主体的分析。

  • 标签: 品鉴 画论 逸品 文人士大夫 逸气 内在关系
  • 简介:电影观众作为视觉构型中的主体既是对西方主体哲学发展历程的凝缩,同时又有着对主体运作机制的精准提炼。随着景观社会的全面来临,技术与资本的合谋使主体问题被愈加微妙地遮蔽起来。当下流行的弹幕现象凭借对传统观看形式的颠覆,为重建观众主体身份带来了可能,而寄生于弹幕中的媒介诱惑、社交膨胀及自我规训,却注定重建之路将走向失落。但正是这种失落提醒我们:或许不应再继续纠结于如何为主体一辩,而是要重新定义主体本身。

  • 标签: 西方主体哲学 视觉文化 电影观众 弹幕
  • 简介:随着基础教育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师范院校日益重视对本科音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自弹自唱认识的不足,加上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现阶段的自弹自唱教学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并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鉴于此,对自弹自唱课程进行合理定位,对于改进自弹自唱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自弹自唱的特点入手,围绕基础教学改革中的美育要求,提出了以“以审美为核心”的自弹自唱课程定位,并就如何实施进行了探究。

  • 标签: 自弹自唱教学 审美教育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 简介:自2011年影片《失恋33天》上映以来,面向都市青年观众的国产青春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小时代》、《非常完美》、《后会无期》、《匆匆那年》、《同桌的你》、《我的早更女友》等不断涌现,国产“青春片”这一原本并不成熟的电影类型在艺术和思想方面不断探索。

  • 标签: 国产电影 电影类型 同类题材 后会无期 中国电影市场 艺术景观
  • 简介:坡贞塘村最为壮观的民俗活动是年例,年例主体仪式包括扫荡、游神和打醮。扫荡分为点兵点将、扫荡、收兵三个环节,是仪式参与者借助神的法力,通过战争场面的模拟表演来暗喻扫除境内污鬼邪灵,以保境民平安的一种仪式活动;游神主要分为准备和出巡两个阶段,是仪式参与者通过对神界、神人之界及人界三界之间彼此身份角色的确认,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各类器物和仪式表演,以达到暗喻神安疆靖土、与民同乐的文治之职及境泰民安、神人以和的境区状态的一种仪式活动;打醮主要分为准备和打醮两个阶段,是村民籍由一系列象征符号体系,通过道士为中介,与神灵进一步确定敬拜与被敬拜、被保护与保护关系,签订具体约定的象征性表演,并通过这一模拟表演,使村民获得心灵安慰和力量的一种仪式活动。

  • 标签: 坡贞塘村 年例主体仪式 叙事和阐释 扫荡 游神 打醮
  • 简介:以东方主义为范式写作的大量批判西藏想象的著作,解构着人们建立的香格里拉神话背后的自我中心主义心态,那么,对这种自我中心主义进行解构之后,如何建立一种更为公正的认识他者的方法呢?主体间性可以成为这种更为公正的认识论,而主体间性的认识模式,在藏传佛教与西方心理学的互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 标签: 藏传佛教 西藏想象 新时代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