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纪录电影史上,有一类纪录非常引人注目,这就是文献纪录.所谓文献纪录,是指利用以往拍摄的资料(有时辅以新拍摄的素材)编辑的纪录.在西方,这种纪录通常称为汇编影片(compilationfilm).美国电影史学家埃利克·巴尔诺认为,文献纪录是苏联电影工作者艾瑟·苏勃在20世纪20年代确立的一种纪录类型,她完成于1926的影片是世界文献纪录的开端.1927年,我国电影工作者黎民伟完成的影片是中国文献纪录的起点.由于文献纪录以历史为表现对象,所以有时也称历史文献纪录或历史纪录,其中以表现人物为主的文献纪录又称人物传记或传记.经过多年的发展,文献纪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活动影像书写历史的手段,一种非常重要的纪录类型,以至于电视时代到来后成为电视台的看家节目,有些电视台甚至专门开设了历史频道,这类频道播放的纪录多为文献纪录.在将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文献纪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 标签: 文献纪录片 中国 电影艺术门类简史 《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 黎民伟
  • 简介:利用以往拍摄的素材或纪录片段为影像主体,汇编而成的纪录称为文献纪录。"文献性"是文献纪录的核心要素,纪录纪录"功能的终极解读、诠释也正是"文献"二字。无论对影像的媒介传播,还是对社会历程的演进,文献纪录都具有永恒的意义。

  • 标签: 文献纪录片 媒介传播 文献性 影像 拍摄
  • 简介:此片称为“斥力:码根码与WIN98”是因为我感到它们之间“互相惊讶与互相厌恶”的关系,以及寻求展示知识产品在传媒中的不同面目,更多的是对当事人命运的关注等。第一次拍摄是在1998年5月的国际展览中心门前。那时,冯天岳已经被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过。我根本不想关注一个媒体的“热点”。那天,我去拍摄别的内容,我在一旁看见他销售“码根码”的过程问了一些问题。拍了些素材。既然已经开始,我开始有做关于他的一个片子的想法。第二次拍摄是在他家中。拍摄了关于他的背景、成长过程素材,旧照片,生活的情况等。那次拍摄,我对他有所了解,他的所做所为不是突然的,是有基础的。第三次拍摄是在WIN98首发式之夜,这

  • 标签: 纪录片 | 拍摄过程 创作体会
  • 简介:优秀纪录的诞生一般与最初的策划和创意有密切关系。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际,11月9日至11日,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文献纪录《孙中山与南京》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并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显得意义重大。

  • 标签: 电视文献纪录片 孙中山 南京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民主革命 爱国主义者
  • 简介:历史文献纪录是一种叙事艺术,运用叙事学理论引入人文纪录的研究当中,可以拓展历史文献纪录的应用范围以及理论研究的视野。本文以纪录《西藏》为例,从叙事角度分析该纪录的史料价值和艺术美感。

  • 标签: 叙事话语 叙事方式 纪录片《西藏》
  • 简介:纪录的命名纪录(DocumentaryFilm)最初源起于法语(documentaire),原为形容词,意为"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后来具有了名词性质,表示纪录某些事实或事件.

  • 标签: 纪录片 影视美学 定义 纪录电影 叙事手法
  • 简介:一.纪录的定义1、纪录的历史追溯要了解当下的纪录现状不能回避温故电影的历史,电影的诞生来源于纪录,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创造的第一组在公共场所放映的流动画面标志电影的诞生,《火车进站》是人们生活的场景,摄影机是一个记录“真实”的工具,在当时被当作一个科学仪器。但电影保存客观的作用毋庸置疑革新了世界。今天,影像的作用继续证实它不可抗拒的力量,纪录伴随电影诞生之日至今,似乎与剧情电影的优越性形成对比,但它对于直击现实,探知人类生存的担忧与顾虑,对真实表达的敏感与锐度,无论关乎电影还是电视,它的作用都不可磨灭。

  • 标签: 纪录片 真相 公共场所 卢米埃尔 “真实” 科学仪器
  • 简介:本文论述了国际公认的电视纪录选题的三大范围,即:鲜为人知的外部世界,为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普通人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和生活。以及选择拍摄对象时应考虑的一些普遍标准如新鲜性、接近性、人情味、信息量、问题的普遍性和对象的可拍性。同时也谈及了中国当代电视纪录在选题上的某些误区。

  • 标签: 电视纪录片 少数民族 选题 电视台 纪录片创作 外部世界
  • 作者: 彭晶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电视纪录片是电视片中的一种,它是对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纪录报道的电视片,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海电视台的纪录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其间出现过高峰,也出现过低潮。我觉得,目前上海的纪录出现了创作上的困惑。我把它比作创作上的一个疲劳期、一个缺氧期。应该说,纪录在中国进入了一个繁荣期。据了解,各工业发达国家对纪录的投入都在大量减少,唯有中国出现大好局面。我个人认为,纪录现在有一些浮躁现象。电视是个很浮躁的东西。而电视人是不能浮躁的。这儿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除了考虑纪录要有出路,还要考虑主创人员的劳动要有所得,而量的规定(如我们《纪录编辑室》每年要出40小时的节目),也是促使我们的纪录趋于浮躁的原因。有时节目不够长,就象兰州拉面似地拉拉长,于是最简便的方式就是“跟踪纪实”。这也可以说是运作机制造成的

  • 标签: 纪录片创作 困惑 浮躁现象 运作机制 工业发达国家 疲劳期
  • 简介:约翰·格里尔逊使用“纪录”这个术语来专门描述不同于新闻、旅行、教育等某种特定纪实电影形式。然而,除了某种观察的属性,真正让纪录与其他种不同的是,它有必要“在组织阶段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力量与野心”。

  • 标签: 纪录片 叙事 格里尔逊 纪实电影 新闻片
  • 简介:本文以BBC自然类纪录《非洲》字幕翻译为例,探析纪录字幕翻译的一些策略,提出要结合画面进行翻译、译文紧随原文风格、多用四字格结构,使用归化策略以及使用网络流行语,以保证纪录字幕翻译的质量,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

  • 标签: 纪录片 字幕翻译 《非洲》 中间文本
  • 简介:《迁徙的鸟》是"优质纪录专业户"雅克?贝汉的经典力作。雅克?贝汉满怀着法国浪漫情怀诗意地记载阐述了这些候鸟们的生命圆弧,他带着我们近距离接近鸟群,探寻着鸟的灵魂深处,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气魄,更感受到了自然界生命生存的本能和希望的动力。同时,他还努力传达了"和谐"的意识:人与鸟类的关系;文明与自然的矛盾。

  • 标签: 纪录片 《迁徙的鸟》 法国纪录片 浪漫
  • 简介: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有点启发,说“中国纪录为什么卖不动?”说有一个国家的节目制片人带着100万美金来中国选购纪录。可是在中国转了半个月,仅选了7部片子,问起原因:看不懂。再深入探究,对方说“好像中国纪录都是一个风格,解说词特别少”。

  • 标签: 中国纪录片 解说词 节目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