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南朝佛教造像的样式特征,建立了“模式”的基本内容,主要从像容及佛衣样式的变化,“六朝的微笑’,双鬓在菩萨、飞天、世俗人中的应用,菩萨呈现蕨芽形披肩垂发,“南式飞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康在五世纪末至六世纪中期的风格转变过程中,所引发的佛教造像的变化发展模式,并对不同阶段造像风格的创建者予以考证。

  • 标签: 建康模式 佛像样式 南朝
  • 简介:田正治(1913-2000)是日本20世纪风格最为独特的摄影师之一,他毕生都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鸟取县,却在日本乃至世界摄影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 标签: 沙丘 20世纪 摄影师 摄影史 日本
  • 简介: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阶段之一,在此期间的名人雅士,其一生都颇具色彩,沈曾(1850-1922)无疑是期间代表性的一位,其在政治、学术、艺术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贡献。清末民初时期世局多变,当时有识之士字号都极多,沈曾可以算典型的一个。

  • 标签: 沈曾植 字号 清末民初时期 历史阶段 中国历史
  • 简介:2004年8月22日,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一百年前,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现在的广安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紧临重庆市,幅源6343平方公里,人口450万。广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仅养育了世纪伟人邓小平,还是《红岩》小说中华莹山游击队的故乡。

  • 标签: 小平故里 故里植
  • 简介:目前来看,日记、信札、题跋、专着以及后人辑录汇编等几方面几乎囊括了沈曾所有的书学资料,但这些资料却存在版本优劣、版本递变、名实关系以及内容去取等诸多学术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对沈曾书学甚至学术的深度研究。本论文从版本、辑佚以及校勘等角度对这些文献进行考察,共梳理出二十一种书学着述(并附“只存书目,内容阙如类三篇”),且将之编年。这样的框架既容易展现沈曾书学之发展轨迹及其书学全貌,也容易反映出沈曾书学着述之诸多问题。希望能为追一步深化沈曾的相关学术研究作一个基础性的铺垫工作。

  • 标签: 沈曾植 书学 著述编年 考勘
  • 简介:沈曾为清末民初书家.人们往往把他放到碑学大师的位置上来研究他的碑学或碑帖结合成就。而文本重在关注帖学对他的影响和他对帖学的倾心.尤其是他对晋唐风韵的不懈追求。

  • 标签: 沈曾植 清末民初 碑学 书法 康有为 帖学
  • 简介:清末民初的海上书坛,大师云集。他们不仅在书艺上泼墨飞翰、独树一帜,而且在诗文学问上也个个称得上是非凡了得的"硕儒"。如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沈曾(寐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无法忽略的著名学者、书法大家。写文人书法,我觉得有两种文人颇难着手:一种是虽有文名,但从不闻其书名,而且所见书法甚少,有关书法的文字资料更少,所以要想研究评说简直无从入手;而另一种又恰恰相反,即文名大书名也大的重量级大师,

  • 标签: 沈曾植 书艺 无从入手 行草书 书论 沙孟海
  • 简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日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日: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辍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 标签: 《洛神赋》 王羲之 曹植 节选 宓妃 神女
  • 简介:满族,1962年出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届研修班.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教育研修班。现为北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北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 标签: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东北师范大学 美术家协会 学术委员会 作品 哥伦比亚大学
  • 简介:李斗.1947年出生于韩国荣州,韩国弘益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韩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亚洲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先锋。他充满激情的绘画,开创了一种新形式的具有东方色彩的抽象主义绘画语言:强调艺术的自足和纯粹,以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等视觉语言激发人们的想象思维,以感性的手段来传达生活中的各种情绪。

  • 标签: 抽象表现主义 韩国 李斗 大师 大象 当代艺术
  • 简介:碑派書法發展到清末民初,已歷經了發展、成熟到演變的階段。沈曾作爲碑派的傑出代表,其碑學觀延續包世臣的碑派思想,在技法與審美上都有所發展。碑帖結合的辯證書學觀,體現在其書學實踐中是講南派的碑帖與碑派書法石刻進行對應,達到學習上的相輔相成。陸維釗的碑學觀並没有完全延續沈曾,而是尊碑、尊唐,尊碑尊帖並舉,甚至認爲帖學水準的高低,直接决定碑學方面的深入的程度。陸維釗是繼承自包世臣、沈曾以來碑帖互證的書學觀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碑學發展的常態化。

  • 标签: 南北互證 碑帖並舉 碑學觀 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