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1973年10月.常州市发现了武进寺遗址。寺是一个高出地面约20米的椭圆形土墩。在这里发现的4座墓葬中,有3座是良渚文化时期的,其中3号墓最为重要,墓内上百件玉器,铺琮叠璧,绚丽壮观。墓中出土的玉器十分丰富,其中玉琮32件、玉璧24件。武进寺遗址的发现和考古发掘,成为良渚文化研究中引人注目的重大成果,为考古界研究史前良渚文化玉器提供了有利证据。

  • 标签: 良渚文化 遗址 礼器 神秘 考古发掘 文化研究
  • 简介: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是一样的,是和演员一起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京剧表演艺术在鼎盛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脸谱也同样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清代戏画中的脸谱,各种各式都有其一般规矩。总的来说与今天的京剧脸谱已经很相似了,是京剧脸谱早期格式和笔法的代表。这些格式的脸谱是十九世纪中叶舞台脸谱勾画的反映。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京剧界的许多净、丑演员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们的脸谱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个人师承关系、经历见闻、艺术修养等等的差异,加上归工分行及具体表演需要的不同,以及适应个人的面型特点,不同的演员在各自不同的经验、见解的基础上,形成了各有风格的脸谱勾画体系。受他们影响,后学门人们遵循师傅,又增添新意,不但使脸谱的艺术表现力不断增强,并且进而成为不同流派。

  • 标签: 京剧脸谱 京剧表演艺术 十九世纪末 赏析 二十世纪初 艺术表现力
  • 简介: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大规模青铜编钟,为充实先秦音乐史、编钟发展史以及东周礼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和新的研究空间。本文仅从郑国祭祀遗址青铜编钟的用钟性质、用钟规制以及其断代特征等方面进行考察和探讨,以图解决对郑国祭祀遗址青铜编钟基本问题的认识。

  • 标签: 郑国祭祀遗址 青铜编钟 用钟性质 用钟规制 断代特征
  • 简介: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淇县发现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距地表仅一米左右,是由十来座圆形房子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小村落,房基和柱基清晰可辨,圆形十分规则,地表石灰层保存完好,色白光滑如新。据专家介绍,该遗址属"龙

  • 标签: 龙山文化 河南省 遗址 文物考古工作 淇县 地表
  • 简介:1995年,陕西临潼唐代华清宫梨园遗址得以发掘,梨园建筑共有八个室,其中五室两庑可供梨园弟子居住。据八个室的面积推算,华清宫梨园可能居住的乐工约有53人。综合考虑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推测梨园乐工共约50人左右,其中包括乐队成员20人上下,歌舞表演者30人左右。华清宫梨园遗址仅是梨园弟子的居住地,而并非当时的观演场所。

  • 标签: 华清宫 梨园 性质 功用
  • 简介:西坝窑遗址是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镇宋代窑址,于1986年被发现。现在,窑址的保护由于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本文通过对窑址类遗址保护规划的研究,并参考其相关的规划,对乐山西坝窑保护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作深一层的探索、思考和总结。

  • 标签: 西坝窑遗址 黑磁 保护
  • 简介: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队最近在珊瑚岛水域开展的考古调查工作发现了一批出水石构件,学术界对于这批石构件的来源和用途,尚未有定论。本文围绕20世纪90年代和最近在珊瑚岛水域打捞出水的两批石构件,结合当前的一些观点,对这批出水石构件的来源和功用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 标签: 珊瑚岛 石构件 海洋出水文物
  • 简介:“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揽尽上海千年历史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即将揭开神秘面纱。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将于6月26日起试运行.开放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陈子龙纪念馆、富林塔《仅外部观赏)等十余个展馆。

  • 标签: 上海历史 上海文化 广富林遗址 还原 文化遗址 试运行
  • 简介:<正>童忠良在《黄钟》1988年第4期发表论文,对战国古墓出土的64件曾侯乙编钟与二号墓出土36件编钟,作了比较。二号墓均不及一号墓出土的编钟规模壮观。特别是一号墓的曾侯乙编钟上刻有错金铭文2800余字,被喻为中国古代乐理大全,而二号墓编钟却无任何铭文,它们的音乐性能都较良好,至今尚可演奏。二号墓编钟的定调与标音与曾侯乙编钟所不同的是,二号墓钟出土时并无钟架,它的摆置与曾侯乙编钟按西面与南面作曲尺形的安放是安全一致的。从二号墓西面的7件编钟的正鼓音依序排列,

  • 标签: 曾侯乙编钟 发表论文 同均三宫 出土 中国古代 理论数
  • 简介:一般来讲,红色文化遗址主要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夕28年的历史阶段,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等。它们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历史场所,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光荣的革命历史、精神,并具有艺术、社会、经济、人种学或人类学等方面突出的普遍价值。

  • 标签: 鄂东红色文化 文化遗址 口述史研究
  • 简介:贾湖遗址,是位于我国淮河上游河南省境内的一处新石器时期中原古人类的聚居地。早在距今8000--9000年前,居住在这里的贾湖先民们就已经创造出了极其灿烂的“贾湖文化”,骨龠——一种形状像笛、并被误称为“骨笛”的多音孔骨质斜吹管乐器,便是这“贾湖文化”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

  • 标签: 贾湖遗址 吹奏 出土文物 新石器时期 吹管乐器 聚居地
  • 简介:2005年6月22日,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在纽约公布了2006年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中国有六处遗址榜上有名。其中,河北怀来的鸡鸣驿第二次进入濒危遗址名单。中国六处入选的濒危遗址分别为:河北怀来鸡鸣驿、浙江省东阳卢宅

  • 标签: 2006年 文化遗址 中国 世界文化遗产 2005年 鸡鸣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直善良的地球孩子鲁克,被厚朴星人带到了厚朴-F98星云。厚朴星人告诉可爱的鲁克,地球将面临灭项之灾,并将匡扶正义驱除邪恶的剑赠予了鲁克,要鲁克找到三原心和七彩灵……鲁克帮助人们制服了黑水怪和代表人的物欲的物障心神,取得了象征勇敢的青色剑灵和代表正义的绿色剑灵……

  • 标签: 厚朴 代表人 地球 正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性、自由、洒脱、诗意,具有董其昌式半抽象化符号化意趣的笔墨向观众展示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在李伟的画中,笔笔相生,多而有序,繁而有势;在他的画中,其笔随意苍劲,灵气活跃,结实有力;在他的画中,其笔极富情感,跳出了物象,笔笔写心;可以说,他的笔墨是他艺术修养的积累,是他艺术个性的记录,更是他对传统的延续。

  • 标签: 笔笔相生 半抽象 画中 双泉 艺术个性 艺术修养
  • 简介:释文: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混沌,六凿相攘更胜坏。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瘁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 标签: 碑帖 诗人 清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