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靳继君为人既有东北人的豪爽,又有岭南人的谦和;于书法既是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宏才,又是教师育人的表率。其专著《书法》乃高等院校美术与设计理论系列教材,荣获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等。其书法主攻行草,操翰染墨、点画纷披、豪情万象、直抒怀抱,才艺与性情的吻合恰到好处,难得。其书风可归

  • 标签: 基金奖 曾宪梓 东北人 系列教材 书风 岭南人
  • 简介:明代书法继宋元之余绪,崇尚帖学,擅长行草的书家很多。就行草书家的数量来看,明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很突出的。有这样规模的行草书家群体,到晚明时期本应涌现出很多成功的书家,但却只有董其昌、王铎、傅山、黄道周等屈指可数的几位,他们之外的晚明行草书家,虽然规模庞大,但在整体书法水平上并不尽如人意,草书线条表现较为直白,缺乏内在的骨力和内蕴。

  • 标签: 晚明时期 行草书 中国书法史 书法水平 董其昌 黄道周
  • 简介:苏华,女,1943年出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曾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广州市女书法家本就不多,而能写得豪放不羁、气势磅礴、风格独特的更是凤毛麟角。其兼擅书画,写意花鸟甚是出众,书风也尚意,相得益彰,自有新意。其书点画粗犷恣肆,线条苍劲浑朴,结字夸张变形,布局随心所欲如天

  • 标签: 书法家协会 行草书 结字 一级美术师 写意花鸟 专业画家
  • 简介:年轻时血气方刚,求学艺术的胆量也最大,冯伟智走出校门之后,以其倔强执着和十年磨一剑的毅力闯过一道道书法难关,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全国及广东的重要展览,荣获"鲁迅文艺奖""广州文艺奖"等文艺类综合性政府最高奖,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书法院创作员。工作要靠经验的积累,近来他似乎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不太跟风于书坛,着意于逐渐丰厚的阅历中慢慢消化原先构建的艺术观,书风也从追求展场视觉冲击力的流行

  • 标签: 广州文艺 韦应物 创作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风 视觉冲击
  • 简介:叶耀才是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最早毕业的不多的研究生之一。其于书法有着敏锐的触觉,也有着学院派活跃的探索变革的思想,在深入研究线条意态本体化的基础上,提出并践行"状态草书"(就是看起来像一幅草书,但里面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字",甚至连一般草书的偏旁部首或符号也很少)。这种纯艺术虽不失为当代书法发展提供一种尝试和启示,但在推进的道路上还是比较艰难而孤独的。其草书也得益于"状态草书"

  • 标签: 当代书法 偏旁部首 潘天寿 叶耀 广州美术学院 国画系
  • 简介:如润物无声的春雨,黎向群先生对岭南书艺倾注着无尽的爱。他一往情深地研究岭南书法篆刻史和历代名家,与收藏相结合,注重历史、注重实证,用作品说话,至今写出七十多篇论文发表于全国专业报刊杂志。出版《岭南历代书法名家》、《岭南篆刻》等专著,对推动岭南书艺为世人所认知作了不懈的努力。其书法主攻章草和汉隶,并以汉隶丰满、气厚的特征注入章草,多圆转少方折,多流畅少顿挫,多浑厚少锐利,以书卷气代替金石味,字多横势,不刻意字字独立,以行草之法使其气贯始终,大刀阔斧地写出大气象。黎向群,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广东省书

  • 标签: 书法篆刻 历代书法 金石味 书艺 书法协会 张琴
  • 简介:从近年出版的《纪光明书法集》、《纪光明书宋词行草卷》等来看,纪光明先生于濡墨操翰是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性格,达到心手双畅的自由境界。纪先生得工作之便而广交时贤、博览名作、审评各类展览赛事之书法无数,眼界开阔、胸罗万象、取异纳新,把握书法发展的脉搏。他在"颜字"底子的基础上,将灵动飘洒和厚重古拙兼收并蓄,化成质朴、清朗、轻灵的格调而神采飞扬。纪光明,1955年生人,湖北大冶人氏。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专

  • 标签: 张可久 书法发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天净沙 书法集 罗万象
  • 简介:方延年先生,1946年生人,1964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美术馆馆长等。现受聘为广州市书法家协会艺术委员。其美术、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展览。在绘画方面,他是把正统技法与西北高原生活题材成功结合的先行者。书法兼擅行草和篆书,篆书多为大、小篆相渗,似有《散氏盘》、《石鼓文》之意;行草出自明清时期如王铎等一路的格调,间夹一些章草笔意,不拘小节,追求整体布局,粗率、

  • 标签: 书法家协会 美术馆馆长 书法作品 散氏盘 青海师范大学 西北高原
  • 简介:李鹏程先生,1965年生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并留校艺术系任教,2000年深造于美国加州州立北岭大学。志于书法之道而学魏碑、狂草,走的是一动一静、一碑一帖两极最大化的不同道路。这两种书体是较为独立的两个系统,自清代碑学兴起以来,尝试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兼通以致融合的不多,沈增植、于

  • 标签: 李鹏程 书法家协会 书法之道 八十年代 碑学 一帖
  • 简介:盛唐艺术孕育了杜甫,杜甫又用诗歌真实记述了盛唐艺术,并对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精神作出了准确概括。杜甫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盛唐艺术的影响。

  • 标签: 杜甫 盛唐艺术 诗歌 审美意识 张旭 公孙大娘
  • 简介:在传统书法进入现代审美的文化语境下,当代书艺创作传统意义上的"专、精、深"正在渐趋弱化,书法现代性的转换已被众多书家赋予不同的混融与多元审美范式,从而进入令人迷惘的误区。为了显示形而无视质、消退质,以立新奇,这是当今书坛不容忽视的现象。受"展厅效应"驱使,书家为深化视觉审美效果,就传递、阐释形式建构的新鲜感与趣味性。

  • 标签: 行草书 传统书法 审美范式 文化语境 创作传统 审美效果
  • 简介:壹书法这个行当,能否少一点江湖气房阑凝(本名力平)山西平遥人,南开大学教授,书法、篆刻艺术家;幼时入读私塾,上世纪40年代于北京就读中学,5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从事美术编辑工作至1961年;曾任教于新疆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由50年代起先后受业于吴作人、齐燕铭、萧军门下。房阑凝走进公众视野,源自去年刊载于《书画世界》的一篇旧文《沈鹏们的谬误汇成了当今书法粗鄙化洪流》。该文的大意是:本文是继《草书写法岂容任意变更——论沈鹏先生草书中的谬误》一文发表之后,再度对沈鹏草书艺术及书写中的谬误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将其草书作品《前后赤壁赋》与明代书家祝允明所书同一文赋作对照进行论证。鉴于具有同类性质,对另一书家陈振濂先生书法中的谬误等问题也作了辩证性的论述,并认为其二人书法中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是时代潮流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而认为与当今书坛存在的浅陋、粗鄙化趋向密切相关,且将危及书法这项传统艺术的健康发展。

  • 标签: 草书艺术 书法 谬误 沈鹏 “道”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