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自十三世纪起,传入马来半岛的伊斯兰文明为马来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当今马来西亚,伊斯兰社会的主体仍然是由马来族组成的,但同时也有一部分来自其他民族的穆斯林,如华族、印度族、卡达山族等等。就华人社会而言,皈依伊斯兰教的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马来亚独立之前。这种皈依活动通常是个人行为,但是很多时候也会由非政府组织发起。

  • 标签: 中国穆斯林 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 华人社会 协会 华族文化
  • 简介:春天是让人兴奋的季节,随着春雷劈开了天空,山水缤纷的色彩和万物的萌动,总让我想起蝴蝶惊心动魄的蜕变。因此,我的长旅,一个写作者辗转不息的长旅往往从这时开始。

  • 标签: 湄公河畔 畔穆斯林
  • 简介:我的家乡在宁夏河套平原中部--紧靠相传大禹治水辟开的黄河青铜峡峡口处.神话色彩和地理特征赋予它名副其实的乡名峡口乡.

  • 标签: 可敬穆斯林 穆斯林老人
  • 简介:穆斯林的葬礼》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最早反映回族生活的长篇小说之一,自出版以来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围绕着这部作品,不少读者从文学与文化评论的视角出发,对该书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术性的交流与文学评论深入的发展,本刊特邀请了回族学者周传斌、回族作家达吾、暨南大学教授姚新勇、《回族文学》副主编王勇四人以个人身份围绕着这部作品,就有关话题展开了以下笔谈。

  • 标签: 穆斯林葬礼 葬礼笔谈
  • 简介: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1958年9月动工.1973年建成。移民搬迁工作自1959年开始.到1978年结束.历时20年.先后分六批搬迁21万人左右。集中安置在新疆、青海、湖北等地。2008年.新一批移民开始,此次需搬迁移民15.6万人。为了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四十年里.约40万淅川移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搬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尤其是初期移民,补偿款仅7070万元,

  • 标签: 移民搬迁工作 丹江口水库 1959年 2008年 集中安置 搬迁移民
  • 简介:第一乐章,奏鸣曲第一部分:(呈示部),主部主题命运如噩运的风魔骤至,铜管乐器猝不及防地发出锐利声响,划破长空,席卷幸福的房屋和安宁的树木。刹那间天地摇动,世界陷入昏暗,主人公怆然倒地,随后挣扎着匍匐前行。外界的毁灭辐射到内心,命运不停地给灵魂注入毒素:惊惶焦躁,抑郁悲凄。宿命难拒,人生若梦,精神的磨折绵延不断。逃离,逃离似乎是不绝的音调,而忧伤毫无结果……

  • 标签: 移民岁月
  • 简介:时间当代某夏日。地点奋斗水库项目办公室。人物郝一民30余岁,库区工作人员。刘嫂30余岁,库区移民。朱大娘60余岁,库区移民。吴大爷70余岁,五保户,库区移民。[幕启:舞台上有桌椅,桌上有"移民安置办"牌子。

  • 标签: 库区移民 民情 工作人员 移民安置 办公室 五保户
  • 简介:深圳是一座生机勃勃的现代城市。说到这座城市人口构成上的突出特点,这是一座非常典型的移民城市。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以移民的身份,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他们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共同创造了深圳市多姿多彩的城市风貌。在这里我想特别提到的是这样一点:在源源不断来到这里的移民潮中,也融人了一支具有独特文化面貌的族群,这就是以天南地北的回族

  • 标签: 榕树深圳 深圳穆斯林
  • 简介:<正>1虽然打着伞,但武友谊赶到玉阳汽车站时,人还是变成了一个雪人。他走进大厅,站到红色的电子大屏前寻找去宜昌的车次,有人冲他喊道:出去把身上的雪抖干净进来!武友谊这才知道他头上和衣上落了厚厚一层雪。

  • 标签: 张得胜 邓方 一只手 给你 就是你 不知道
  • 简介:用"废寝忘食"这个词来形容我读《穆斯林的葬礼》毫不为过。那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尽快读完,必须读完,每一次情节的跌宕起伏都让我无法停止,于是,也只能,一直跟着霍达、跟着书中的他们——悲伤地奔跑!关于这本书的评价真是"前人之述备矣!",无论是冰心的《一本奇书》,还是刘白羽的《穆斯林诗魂》都让我对这本书肃然起敬,就更别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桂冠让它实至名归!真心的感谢霍达女士,让我有机会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穆斯林,粗略地了解回族的各种仪式;第一次深刻感

  • 标签: 霍达 刘白羽 茅盾文学奖 诗魂 三代人 一本
  • 简介: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作家霍达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60年间一个家庭的变迁,其中反映出非常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部分家庭成员对穆斯林文化的坚守。由于作者生活的家庭背景和所受的文化熏陶,使《穆斯林的葬礼》表现出了非常独特的文化特色,不断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其中所表达的民族文化值得我们深思。

  • 标签: 穆斯林 葬礼 民族 文化
  • 简介:我的襟弟黄先生故去了。他患肝硬化病虽经换肝,但终因排斥而不治。他的一辈子现在可以盖棺论定了。他是一个为了家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我这里说他"为了家庭"是饱含褒意。他自幼丧父,事母至孝,成家后十分体贴自己的妻子,极其关心自己的儿女。他毕生所追求的远不是构筑一个温馨的家庭。他把儿女的教育问题置于首位,并为此作出了自我牺牲。移民不易,他们初到美国之时,儿女年幼,他们

  • 标签: 移民 家庭 父母 肝硬化 教育问题 自我牺牲
  • 简介:长安城是一座移民城市。秦国时候,关中这片土地文化是薄弱的,奉行先军政治,有点类似今天的朝鲜。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进一步恶化成文化沙漠,把周朝遗传的文化因子荡涤得干干净净。秦朝由前221年到207年,存世仅14年,一个时代,突出强调军事,而做为基础的文化和经济一无是处,注定是粗糙的。一把弓过于僵硬,会断的。

  • 标签: 移民城市 长安城 土地文化 先军政治 焚书坑儒 文化因子
  • 简介:巴黎三空间在巴黎,可看到三个很有意味的发人深省的空间。巴黎旺多姆广场,那里有英国王妃戴安娜在车祸前吃最后晚餐的丽池饭店。她的情人小法伊德送了她在饭店旁边的珠宝店买的二十多万美元的珠宝。这些大珠宝店是犹太移民开的。在巴黎19区,那里有很多一个挨一个的中餐馆和充满中国货的小超级市场,店主是中国移民

  • 标签: 移民文化 新环境 智能资源 制度文化 希伯莱 犹太移民
  • 简介:摘要拉丁美洲各种族之间,种族内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历经数百年,融合之多元,融合之充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且有趣的现象。通过历史考察,研究拉美民族融合的过程及其中存在问题,对任何多民族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拉丁美洲 种族 融合
  • 简介:近年以来,中国大陆文坛的新移民文学(或留学生文学)的热潮方兴未艾。《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北京人在纽约》等都曾一纸风行神州。这种轰动的接受效应,正反映了大陆读者打开门户,探首域外,尤其感兴趣于大洋彼岸的那块神秘的新大陆的热切心态。作为发端,这是一个良好的势头,但从文学发展和审美批评的视角去看,它们又都带着学步期的印痕。一是它们大都沉溺于“我的故事”,以个人自传作为小说的底

  • 标签: 新移民文学 留学生文学 中国大陆 审美批评 接受效应 文学发展
  • 简介:移民文学走过整整30年的历程,已成为世界华文文学大军中的绝对主力军。从初期以曾经的知识青年为创作主体的重于经验性倾诉性的宣泄,到新世纪头十年进入一个健康的成长期,再到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历史和人性的深度开掘、题材的宽阔拓展、艺术手法的多种多样以及语言的精雕细刻为重要标志,新移民文学进入成熟期,而新世纪前后出现的新一代留学生文学亦值得期待。

  • 标签: 新移民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