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4
  • 简介:卢卡契辩证地把握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卢卡契又把艺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过程理解为一种高度抽象的过程,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在现代资本主义时期式微了

  • 标签: 伟大现实主义 卢卡契伟大 文学观
  • 简介:<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寻根文学,各以其鲜明的本土特色,带着对各自民族的历史思考,在文坛上产生了令人震惊的轰动效应。这两股出现于不同文化形态、地域的文学浪潮,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仅就二者的同与异作一点粗浅的比较,读者或许可以从中了解到“社会发展对文学生长的变动关系”。

  • 标签: 魔幻现实主义 寻根文学 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心态 《百年孤独》
  • 简介:  现实主义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

  • 标签: 法国近代文学 现实主义特点 近代文学现实主义
  • 简介: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先驱,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他对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其实,他的作品很早就引起了俄国文学界的强烈兴趣,他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来接受和解读。本文通过对渡德莱尔在俄国前象征主义时代的译介状况的梳理,用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再现了俄国现实主义视野中波德莱尔的形象,分析了俄国人早期对波德莱尔现实主义解读的成因。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视野中波德莱尔形象的研究,有利于更加清晰地把握象征主义从法国向其他国家传播的过程,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探究俄国象征主义视野中波德莱尔形象的历史渊源,并为中国文学视野中的外国文学家形象的变迁求得一些启示。

  • 标签: 俄国文学 波德莱尔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雅库博维奇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1
  • 简介:福楼拜对于语言的精益求精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范例。他如同一匹孤独的野兽深深陷入语言方阵,疲惫不堪地同语言苦苦搏斗。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苦心孤诣的语言推敲致使福楼拜的某些小说出现了不可思议的魔力。高尔基曾经回忆起阅读福楼拜《一颗纯朴的心》的奇怪情景:“在这里隐藏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术,我不是捏造,曾经有好几次,我象野人似的,机械地把书页对着光亮反复细看,仿佛想从字里行间找到猜透魔术的方法”。虽然这种陈述难免包含了作家惯用的俏皮与夸张,但是,人们仍然应当从中意识到一个重要事实:在这里,语言成为作家驻足而观的注视焦点。舛于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说来,

  • 标签: 福楼拜 卡勒 左拉 “新小说” 此岸世界 世事洞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05
  • 简介:本文从拉美作家民族意识的形成、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自然和政治)、印第安传统文化以及超现实主义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四方面探讨了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因素,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作家们民族意识的形成、神奇魔幻般的自然风光、黑暗的政治现实、古代印第安文化、黑人宗教文化、超现实主义是其产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产生因素 文学产生 文学文学
  • 简介:哲学家施太格缪勒曾有一个惊人的自问自答:“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20世纪的最大失误是什么?对此,他会回答说:在20世纪,人们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唯物主义哲学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官方世界观。”试图延续爱因斯坦无缝世界之梦的物理界前沿“弦理论”也认为,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几乎是即生即灭,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转瞬即逝的“砖块”之上。我们生存在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宏大交响乐中,组成真实世界的基本单元乃是乐曲中的音符,而不是乐器本身。只可惜,这样的炫彩世界,凡眼俗胎都被障住了,不见其缤纷。

  • 标签: 现实主义 莫言 声色 唯物主义哲学 20世纪 物质世界
  • 简介:伊丽莎白·科斯特洛是一位作家,生于1928年,那就是说她已经66岁了,正步向67岁。她已写了9部长篇小说,两本诗集,一本有关鸟类生活的书,还有大量的报刊文章。她是澳洲人,生于墨尔本,现仍住在那里,不过,她曾于1951年至1963年旅居英国和法国。她结过两次婚,有两个孩子,分别跟两个丈夫生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以其第四部小说《埃克勒斯街的房子》(1969)扬名,小说主角玛丽恩·布鲁姆,是另一部小说、也即詹姆斯·乔伊斯的《尤伊丽莎白·科斯特洛是一位作家,生于1928年,那就是说她已经66岁了,正步向67岁。她已写了9部长篇小说,两本诗集,一本有关鸟类生活的书,还有大量的报刊文章。她是澳洲人,生于墨尔本,现仍住在那里,不过,她曾于1951年至1963年旅居英国和法国。她结过两次婚,有两个孩子,分别跟两个丈夫生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以其第四部小说《埃克勒斯街的房子》(1969)扬名,小说主角玛丽恩·布鲁姆,是另一部小说、也即詹姆斯·乔伊斯的《尤

  • 标签: 伊丽莎白 现实主义 科斯特 詹姆斯·乔伊斯 长篇小说 报刊文章
  • 简介:余华出版《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后,有人欣喜地说,余华终于回归现实主义了。这种表扬,余华听了未必高兴。以作品的先锋性名世的余华说过:“事实上我不仅对职业缺乏兴趣,就是对那种竭力塑造人物性格的做法也感到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我实在看不出那些所谓性格鲜明的人物身上有多少艺

  • 标签: 现实主义 余华 创作方法 文学创作
  • 简介:通过阅读帕慕克(OrhanPamuk,1952—)在哈佛大学诺顿讲坛的演讲稿,我间接地获知,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1843—1916)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讲述一个故事有‘五百万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可能是合理的,只要它能为作品提供一个‘中心’。"[1]一部叙事作品的中心,就是其光芒四射的太阳。很多时候,这颗太阳的光芒并不能理所当然地照进我们的叙事作品,使其灿烂乃至辉

  • 标签: 叙事作品 帕慕克 亨利·詹姆斯 一封信 光芒四射 新闻调查
  • 简介:一、由观念的认同与疏离马尔克斯对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强烈刺激与深刻影响,已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比较文学家约瑟夫·T·肖认为:“各种影响的种子都可能降落,然而只有那些落在条件具备的土地上的种子才能够发芽。每一粒种子又将受到它扎根在那里的土壤和气候的影响。”以此分析马尔克斯在现代中国传播与接受之原因主要有二: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拉美 马尔克斯 中国文学 现代中国
  • 简介:鲁迅1920年代中期对现实主义的理论思考,集中解决了现实主义如何坚持正视人生和真实地反映生活的创作精神,如何突出写灵魂以推进现实主义的深化,以及科学地对待现实主义中的主观性问题。鲁迅的这些思考紧密结合新文学的创作实践,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较为系统、完备的理论框架,深人触及了现实主义的核心和本质。

  • 标签: 现实主义 中国新文学 鲁迅 现实针对性 创作精神 创作实践
  • 简介:<正>自从现实主义流入中国,就开始了有关现实主义的争论.如今,当我们清理和总结新文学传统的时候,发现现实主义已成为文学发展中的一个“情结”,各种文化因素交结在一起,影响着当代中国文学的理论和创作.解开这个情结,似乎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毕竟能够给我们一次重新认识历史的机会.本文就试图在这方面作点尝试.

  • 标签: 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情结 中国新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 简介:新世纪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现实主义的回归。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现实主义就退出了中国文学的中心位置,甚至被看成是落伍和保守的代名词,之后虽然有“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昙花一现,但总的来说,现实主义文学是渐行渐远,被淹没在“个人化写作”的庞大洪流中。然而,进入新世纪后,现实主义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一些刊物相继推出以“现实主义”为命名的创作,不少评论家为之摇旗呐喊.在理论上进行积极的倡导。我以为,

  • 标签: 现实主义冲击波 现实主义文学 新世纪文学 个人化写作 80年代 中心位置
  • 简介:"现实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俄国文艺学派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它对当代翻译研究的文化学转向,以及翻译政治批评范式的建立都具有启发意义.本文在考察该理论内涵和学术立场的基础上,运用现象学文论对其核心概念"艺术现实"和"历史现实"等进行分析,指出"艺术现实"与"历史现实"的非对应性以及它自身的非单值性,正是影响其"历史现实"、"原著艺术现实"和"译著艺术现实"三者等值关系成立的原因所在.

  • 标签: 现实主义翻译理论 现象学 艺术现实 学术立场 历史现实 非对应性
  • 简介:这两年,我对当下的小说提不起兴趣,可能是整天看稿子坏了胃口;对自己的写作也心生厌倦,兴奋不起来,迷迷糊糊想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一天我老师跟我说,他集中看了我的小说,不错,但是,别和现实贴得过近。我就明白毛病在哪了。我老师的意思不是不可以现实主义,而是提醒我,注意和现实的关系:你要拿现实干什么?

  • 标签: 现实主义 危险 小说 老师
  • 简介: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论意义上的方法描述.已经被传统的话语结构赋予了特定的内涵:然而当我们细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历史的荒原中所留下的步痕.便不难发现它在作家深层创作心理中的传承远远胜过其在物理时空中的延续。无论是雄辩与修辞、“隐喻”和“解经”,还是复兴与启蒙、古典与浪漫.现实主义的隐线总是贯穿着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始终。进入二十世纪后,各类文学流派各是其是,难定一尊,但它们与现实主义的关联从客观效果上来讲是从未间断过的:它们或是与之同旨殊趣,或是与之相反相成,却总也出称不上本体意义上的超脱。换言之,只要我们愿意选取某种文本切入的特定角度.我们便可以对任何一个文学流派作出现实主义的解读。

  • 标签: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文学流派 创作心理 话语结构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 简介:一、富有想像力的创意是一幅油画创作的灵魂油画从国外引进到中国一直以来走的都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道路。很多人认为现实主义即画现实中眼睛看到的东西,其实不然。何为创作?也就是创新,即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怎么高于现实呢?这是很多画家头疼的一件事。想像力是解决这一头疼问题的一把钥匙。

  • 标签: 油画创作 现实主义 国外引进 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