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正>五十年代苏联文坛出现了一个新人,他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开掘文苑新的创作领域——科技革命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道德观念与思想冲突,他就是长篇小说《探索者》与《迎着雷电》的作者格拉宁。这两部长篇小说曾引起读书界与评论界的热烈反响,作者也从此蜚声文坛。此后,他继续发表了不少有关科技知识分子的长篇与中短篇小说,抒写新人成长,揭露邪恶,歌颂正义,鞭挞权势,维护公道。七十年代以来,格拉宁作品的题材与体裁更加多样化、观察与思考更加哲理化、特别表现在他的长篇小说《一幅画》,以及几部纪实体小说之中。本文论述的是格拉宁七八十年代发表的三部纪实体小说。题材是他熟悉的科技知识分子,与卫国战争中的普通

  • 标签: 心理状态 文献资料 少年 新人 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
  • 简介:物质女权主义以波瑞德的物质自在性、艾雷默的跨躯体性、伯耐特的物质力为核心概念,提出物质、自然、人体因其内在的物质话语实践而具有自在性,表明有毒物质在不同类型躯体间的传递显现出人与环境之间的跨躯体性,倡导策略、谨慎对待环境的跨躯体物质伦理。物质女权主义因其独特的自然观、身体观与环境伦理观成为引领生态批评第四次浪潮的重要环境理论。

  • 标签: 自在性 自然 跨躯体性 生态批评 伦理
  • 简介:于小强小时候喜欢撒网打鱼,手上有什么拿什么当网撒。撒得最多的是小褂小棉袄和毛巾,地上捡起大半片纸也要撒一撒。于小强弯着腰,上身前倾,双手平摊着往前一送,手上的东西出去了。嘴里嚷嚷着,“打鱼喽打鱼喽。”三岁多一点,于小强把一件小棉袄扔进石灰池。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摘要实体经济指物质的、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承载。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全力做好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是我们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关键举措。

  • 标签: 发展 实体经济 思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一再发展,在当前的后勤经济实体的建立和运营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是解放思想,从而进一步树立资本运营的全新观念。随着世界经济的一再发展,资本运营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后勤经济实体运营的一种重要模式,这样做的模式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后勤经济实体的利润最大会,从而使得资本可以在再生产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增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进行资本扩张,所以本文就资本运营在后勤经济实体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标签: 资本运营 资本 后勤经济 作用
  • 简介:1949年以后,沈从文被迫搁笔,从文学创作转向物质文化研究。他的物质文化研究关注的是民间的、日常的、生活的杂文物的研究,与其文学创作息息相通,是一种呈现其生命形态的“抒情考古学”。其物质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向是“为物立传”,以大量文献追溯“物”的前世今生。他对物质性存在的高度重视,既与现代考古学相呼应,也与其长期对“物”的兴趣密切相关,有效地将传世文物、出土文献、出土实物相结合。这种“为物作传”的物质文化研究,突破了原来的学科界限,将文史研究与文物研究相结合,穿梭于技术史、美术史、美学史、文化史等不同学科之间,体现了鲜明的跨学科性。沈从文的物质文化研究,既是一种历史解释的方法,也成为理解与修正文学史叙事的重要依据。他的研究是联接历史、沟通人我的工具,使那些充满生命情感的“物”,“千栽之下百世之后还如相晤对”。

  • 标签: 沈从文 物质文化 抒情考古学 为物立传
  • 简介:摘要泰国是东南亚、也是全世界著名的佛教国家,有着“佛教王国”、“黄袍佛国”的美称。佛教在泰国流行广泛,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然而,现代科技物质文明冲击着今天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佛门圣地也不例外。如何正确看待佛教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关系,成为一个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佛教 变迁历史 积极影响 现代物质文明 反作用
  • 简介:兰山街道办事处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城区,是全国闻名的临沂商城所在地和核心区,辖47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5万人,流动人口20万人。兰山街道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理念、机制和方法,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平安建设工作效能。

  • 标签: 街道办事处 实体化运作 中心城区 常住人口 流动人口 服务理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19
  • 简介:新世纪开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之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步走上了全面的整体性保护阶段。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12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元宵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办。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此之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已日益深入人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正在朝着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入的屡面拓展.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昆曲艺术 非物质遗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大兴水利工程和旅游业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因此而毁掉的古迹要远多于两次世界大战对古迹的破坏。埃及在尼罗河上游修建了阿斯旺水坝,致使两座千年神庙毁于一旦,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为了保护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使之免于毁灭,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规定保护的对象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的“文化遗产”只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显然它并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于这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深藏于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人类这一伟大的精神创造,其内容和内涵要比物质遗产更为多姿多彩,更加博大深厚。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详细地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 标签: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文化 两次世界大战 水利工程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理为气之理,气、道、理三个传统的概念范畴被戴震纳入了其天道思想系统中,气、理、道1、

  • 标签: 专题元气 义理学 元气实体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1.乌鸦和鹰的意义乌鸦从我头顶飞过,乌鸦的影子便由我构成。鹰同时从乌鸦的头顶飞过,乌鸦也成了鹰身体中的一部分。

  • 标签: 物质世界 心灵 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