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参数设计本质是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法,是运用于Rhino三维软件结合grasshopper等插件平台之上的一种算法语言,是一种使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来解决具体造型设计的新型设计方法。参数设计应用grasshopper逻辑插件及T-spline等异形插件关联各项空间确定量的参数,用参数模型块“电池”逻辑显示出来,最后再结合最新的3D打印技术,将参数化造型箱包皮具成品实现出来,见证箱包皮具设计的新时代。

  • 标签: 参数化设计 Rhino 箱包皮具
  • 简介:光棍表舅喜欢热闹。白天,他家院里人来人往,大人歇脚喝茶,小孩子上树爬墙或围着那只山雀笼子吱吱喳喳逗弄。表舅笑眯眯地坐在一边,一副安详满足样儿。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小说 《表舅平交》
  • 简介:关于大川心大川心,出生于1983年,日本东京人。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日本当代思想家、艺术家、油画大师兼东京NICHE画廊的代表人西村富弥先生,对于大川心以及他的作品这样说道:"从进入大学以前开始,艺术界就流传着关于大川心罕见描写能力的传说,这在年轻艺术家的周围掀起了小小的波澜。最近大川心的创作,正在广泛展开,从日常看到的平凡的风景当中,发挥想象力,创造着

  • 标签: 东京艺术大学 视觉意识 画中 秋田犬 人物动作 暗色调
  • 简介:凹就像是作家界的'汪峰',总是想制造出一些话题抢占互联网话题的头条。从'此处省略一万字'的《废都》,到如今的《极花》。在新书《极花》出版后,贾凹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这句话,'如果这个村子永远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消亡了',直接被批'直男癌'。虽然事后贾凹表示自己很委屈,《极花》这本书是为'被拐卖妇女'发声的小说,但不管怎样,贾凹的《极花》还是抢到了头条焦点。不得不说,他赢了。

  • 标签: 并未真正 极花 盛开极
  • 简介:一、世态炎凉我体会得特别多黎峰:贾老师好,这些年您很少接受采访了,谢谢您给我这次机会。来之前我看了一些您以前的采访资料,您说自己其实一直都不太顺。在外界印象中,贾老师作品一部接一部、文学奖一个接一个、名气一天比一天大、字画一天比一天值钱。除开当年您那部小说受了批评外,

  • 标签: 贾平凹 大师 对话 老兵 采访资料 世态炎凉
  • 简介:晚上,看央视播出的《泰坦尼克号》,一位老者面对六、七个年轻人讲述自己的一段艳遇史。讲到高兴时,老人和年轻人呵呵地笑着。讲到悲哀时,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泪流满面。《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自不待言。人们喜欢它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大概是真情,为爱而生而亡之真性情的演绎。在

  • 标签: 《泰坦尼克号》 艳遇 真性情 叙事语言 叙事视角 钟下
  • 简介:引言结识王梦恕院士已经10多年了。当时我在大连市城建系统工作,整天马不停蹄地忙着修路架桥的杂事儿,王梦恕是久负盛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与我素昧平生、山海相隔,我们却因一个偶然契机彼此相识,直至成为精神相契的忘年知音。2005年6月12日,我冒昧地拨通了王院士的电话,邀请他到大连来参加市政府于6月15日召开的海底隧道修建工程前期工作论证会。王院士稍稍沉吟后欣然应允,他亲切地对我说:“我现在在郑州,6月16日山东的同志约我去参加一个地下工程建设的重要会议。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底隧道 地下工程 专家 万里 系统工作
  • 简介:访问者:姜红伟受访人:柯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革命生涯"。答:说来有点不好意思,我实际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那时我是工人,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没事,加入了当地夜校的学习。有人跟我说,西北有家刊物叫《飞天》,专发大学生的诗歌,连中专生的都发,你们学校也可以的。于是大着胆子寄了稿子去,信封上的落款是湖州职工大学中文班。没过多久,作品发了出来,心里这才踏实。

  • 标签: 填充题 柯平 姜红伟 文班 职工大学 革命生涯
  • 简介:现在想来,我是一下子被柯的《吴山档案》给震住了。像柯这样渊博的诗人恐怕并不多,尽管在获取信息十分便利的今天,有知识好像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我仍是对学富五车的人有崇拜感。或许这个在我身上根深蒂固的东西,源于我的青少年时期无书可读,

  • 标签: 档案 青少年时期 获取信息 知识
  • 简介: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近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其离奇跌宕的故事情节,光怪陆离的魑魅魍魉世界、神仙府第,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反应现实,征服了历代中外读者。本文选取《聊斋志异》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席方平作为对象进行分析探讨,分析了席方的性格特质及人物刻画的手法,探讨了故事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席方平 聊斋志异 典型文学形象
  • 简介:徐艺嘉:尽管你一直称自己为业余写作者,但近十年来你创作成果丰厚,《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传)》《王明中毒事件调查》《五四运动画传:历史的现场和真相》《光荣梦想:毛泽东人生七日谈》《硬骨头:陈独秀五次被捕纪事》《另一半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等多部历史题材长篇作品接连问世,且你的作品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个人风格,你称之为"文学、历史、学术的跨界跨文体写作",

  • 标签: 文学 访谈录 野心 史学 历史题材 跨文体写作
  • 简介:我是西北大学的学生,我于母校,有着如海外华侨对于中国的那种感情。西北大学要成立这个研究中心,我知道后,真是诚惶诚恐,一方面我感激学校对我的关注爱护,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样好不好?因为母校如我的家乡一样,无论我在外干了多大的事,回到家乡永远是"贾家的老大回来了"。见人招呼就敬烟,把一根塞进人家嘴里了,还得在耳朵上再夹一根,要站起来敬酒,人家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还得脸上笑笑的。否则人家就骂了,我的一个朋友曾在我家乡的街上说,

  • 标签: 研究中心 海外华侨 《废都》 吴义勤 李敬泽 畅广元
  • 简介:这个题目,是很多年前我的一本小书的名字.现在又想起来,是因为在我的意象里,写作的女性如空谷幽兰,在很多的时候是孤芳自赏兀自灿烂的.她们在自己的文字里沉溺,想象世俗里遥远的美好和爱情,展露内心细腻而在现实中往往被忽略的丰富世界.文字成为她们与世界的链接,让她们掏心掏肺地诉说自己的爱意.

  • 标签: 孔瑞平毕红风 寂寞浅论 散文创作
  • 简介:凹长篇小说《古炉》2011年1月出版,王春林为其撰写了长篇评论,题为《"一部伟大的中国小说"》,发表于《小说评论》2011年第3、4期。文章发表后,曾引起过质疑和争议,王春林坚持自己的看法,但他又不能视批评之声于不顾,为了更好地阐发自己的看法,他全面系统地研究《古炉》,于是便有了2015年5月出版的《贾凹〈古炉〉论》。

  • 标签: 王春林 中国小说 文学传统 小说评论 人物形象 中国作家
  • 简介:文学史的叙述有时是"残酷"的,由于种种原因,叙述者给一些作家留下"自己的园地",而另一些作家则会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提,这些被文学史"过滤"的作家被遗留在小小的角落等待后人的发现。历史的打捞者往往惊异于自己的发现,比如曾经出现的"沈从文热"、"张爱玲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于是,文学史就在这种不断的彰显、遮蔽、发掘、清理中展示多变和丰富的面貌。新的发现总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萧

  • 标签: 写作姿态 自己的园地 张爱玲热 人性美 儿童视角 学史
  • 简介:1980年代的小说中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农村青年形象,《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农村青年相比,这一人物显得极为独特,即阅读对孙少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阅读催生了人物对农村以外世界的想象,并为其提供了克服现实障碍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又使他沉溺于轻松、愉悦的美学氛围中,而无法确切地把握到自己的真实境况。路遥敏锐地捕捉到了孙少这一悖论式的情感结构,然而,小说只是从问题表面划过而未曾触及问题的根本,其深层原因在于,路遥分享了1980年代的时代观念,这无形中限制了作家的现实感受和问题视野。因而,小说虽然试图通过现实主义写作超越时代的困境,但事实上却一再陷入矛盾当中。

  • 标签: 路遥 孙少平 阅读方式 时代意识 现实主义
  • 简介:才经历一场痛彻心腑的伤感,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体重下滑,困倦、茫然及失忆一并袭来,似乎眼前的光芒都黯淡了,景色依然无常地幻化,却难于进入内心深处,任何兴趣好像都停在了某一刻。翻开熊祥不久前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摄影作品集《景随心动——行走在三七花开的地方》,忆海某一旮旯处深藏的艺术品位,却豁然被唤醒。几天来,我静静地读、细细地品,那花色生香的风采、田园壮阔的秀色、时光难以停留却被捕获的印记,恰似迎面清新的凉风,撞击着我飘忽不定的思绪,知觉也就在这样的时候,欣然愿意让艺术陶冶,从而附上美妙的效用。

  • 标签: 摄影作品集 美术出版社 随感 阅读 风光 灵气
  • 简介:一我一直在想,即使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在小说文体方面也会有自己的偏好,在长、短不同的叙述结构中,自己的作品,也定会有差别和高下。贾凹无疑是当代长篇小说写作的圣手,几十年如一日,十六、七部长篇小说,已经赫然矗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崇山峻岭之巅。我感兴趣的是,他的短篇小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水准。他驾驭这种精致文体的时候,是否会如写作长篇小说那样,依旧"四两拨千斤"般地显示其大气磅礴、

  • 标签: 小说写作 短篇小说 贾平凹 中国当代文学 黑氏 苦涩
  • 简介:由北京阳光天女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于每周日23:00在北京卫视首播的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本着“记录时代的精神印迹”的宗旨开播至2016年1月30日已是第15周年。节目由国内著名资深节目主持人杨澜女士创办并亲自主持,邀请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精英翘楚,坐而论道。时长35分钟的节目就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不同的热门话题,畅谈个人成长经历。为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定位锐意求新的该节目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关注精彩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抽丝剥茧地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人生百味,突显人类智慧的光芒。该节目英文名称为YANGLANONEONONE,主持人以一对一的形式访谈受访者。杨澜在访谈西方人物时全程都是英语交流,为中国受众带来了全新直观感知。拥有逾一亿五千万的观众群的该节目覆盖大中华区三千五百万家庭,发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区,全球观众超过三亿人。正是通过英英对话模式的该节目,2009年做客其中的哈佛大学女校长德鲁·吉尔·福斯特得以将办学建校理念传达给广大中国受众。节目播出后,中国在哈佛留学生总人数由连续多年的400人左右增长为2010年6月的463人,2010年该数据占各国在哈佛留学生人数排名的第二,仅排在加拿大之后。与福斯特在上述节目中运用西方修辞学的访谈表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当今各国名校招收留学生竞争激烈的局势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早已被打破。校方领导如能娴熟掌握西方修辞学策略并加以运用,则能通过在访谈时构筑起来的修辞人格这一隐形名片,在对外宣传时游刃有余,取得增长的实效性招生业绩。

  • 标签: 中的西方 修辞构筑 哈佛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