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韩湘子全传》,明后期道类小说。这部小说叙述了韩湘子“修行成道”以及度化叔父韩愈等人的故事。小说的来源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个是传统文学历史以及传说中有关韩湘子的材料;二是道家的经典;第三就是故事对小说情节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前两点,学者已多有论述,但小说与佛教经典的渊源却鲜为人道。佛教经典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韩湘子全传》及类似的道类小说的故事情节模式上。

  • 标签: 《韩湘子全传》 情节模式 佛传故事 小说研究
  • 简介:火山剧烈喷发后,喷出物会慢慢生成肥沃的土壤,让附近一片生机盎然,风景美如画。这不,小小旅行家豆丁带着摄影师阿美出发了,目的地是冰岛的火山遗迹——著名的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那里有连绵的裂谷和深邃的蓝色世界。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在地球的深处,暗潮涌动,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可以让地貌千变万化。火山喷发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种形式。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就是由远古时期的火山喷发而形成的。虽然植被将黑褐色的火山熔岩覆盖,但绵长而幽深

  • 标签: 火山遗迹
  • 简介:佛教史志《古清凉》虽然名之以"史志",但不仅体裁奇特,还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审美内蕴。在本文中,笔者对《古清凉》进行通读并在广泛参考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这部佛教奇书中蕴含的文学美进行了较有独特角度的探析。

  • 标签: 佛教史志 《古清凉传》 文学 内蕴
  • 简介:阅读这篇文字的人啊,我要你们知道,这是我最后的告白和忏悔。我用心灵发誓,在此呈现的是我全部的真诚。1我守护遗迹用尽了一生。我早上迎着太阳奔跑,看山崖下奔腾的流云,看天空从赤橙变青自;我白天飞跃冷松和白桦林,看一望无际的草场,看荒无人烟的平原上石柱耸立;我夜晚坐在晾望塔的屋顶,看银河气象万千,看苍黑的山脉延伸到无穷远。

  • 标签: 《遗迹守护者》 中学 作文 郝景芳
  • 简介:<正>我对宗教的认读是由于文化的缘故。寺院修建在一座地形十分严酷的山脊上面,滔滔的江水近在咫尺,却享受不到大江的滋润。山坡上面植物的生长依靠上天恩赐,它们在挣扎中顽强地活着,贫瘠的山梁掩饰不住裸露的身躯。然而,寺院在这山

  • 标签: 活着 认读 诗如画 对我说 会说话 告诉我
  • 简介:白马河不声不息地自北而南,蜿蜒百里,汇人大江。一河两岸,乡连乡,村接村,人家挨人家,都是庄稼人,不穷也不富,平淡地过活。沈渡就是河西的村子之一。沈渡其实顶蹩脚的,缩在乡的西北角落,周围的沟沟渠渠与白马河联起手来,把它围成了孤岛。沈渡的人进进出出,都得摆渡,沈大的小木船在波光粼粼里来回穿梭,风风雨雨几十年。沈大有绝活儿,屁股一矮,三篙子到头靠岸,稳当当的。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千山寺的玉佛失窃。这可非同小可。它已有600年的历史。第一个发现玉佛被窃的,是寺里小和尚释中南。天蒙蒙亮,他便起身打扫寺庙。这是他每天必须负责的。他身架瘦小,发育不良,低眉俯耳,穿着肥大的灰布袈裟,拖着比他整整高出三尺的长扫把,极认真细致地打扫了回廊、庭院、放生池、香炉,最后曳着长扫把往石阶蹬。在石阶的尽头,他摘下腰间“哗哗”作响的大串钥匙,摊出半月形,从中拣出一把,“咣(口当)”打开了玉佛寺,照例向玉佛合掌膜拜,欲行打扫,便发现玉佛不翼而飞了。他呆住了,好像在努力回忆一件什么事,刚要想起又忘了,直到最后象遭人脑勺一击

  • 标签: 玉佛 和尚 钥匙 寺庙 发育不良 住持
  • 简介:我跪在师父面前三天三夜了。寺里油灯如豆,闪烁着迷离游移的光辉,映着师父幽深睿智的脸庞。师父……去吧!师父的手直指西方,凝固在半空,目光安详而柔和。梁上的大钟突然就嗡嗡作响,师父圆寂了。我抬起头,看见屋角的一张蛛网上落下一颗很大的泪珠,啪嗒落在香案的木鱼上,溅起团团水雾,弥散开去。

  • 标签: 佛心
  • 简介:2016年,笔者在霍城县第一次实地考察了瞻德城城墙遗址,驻留良久。这是清代伊犁九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旧城墙遗址,让我惊讶和兴奋。此后,又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走访了一些知情人,现就瞻德城历史概述如下:一、瞻德城的兴建18世纪中期,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1764年建成惠远城(今霍城县惠远镇),作为伊犁

  • 标签: 中的瞻 历史遗迹 瞻德城
  • 简介:供奉炎帝·火祖阁东大街与古城迎春门相望的这座二层楼,即火祖阁,足湟水上游第一楼,丹噶尔城标志性的建筑物,呈正方形体,下为九间,底层中为行道,两侧小房,绿漆卡薹杆,栋梁彩绘。顶层楼阁;周围大红柱十二根。屋顶周延,翼然欲飞。壁画绚丽,门窗秀雅,是湟源标志性的建筑,编者拟名“湟水上游第一楼。”

  • 标签: 丹噶尔 历史遗迹 古城 建筑物 标志性
  • 简介:“有意焚香何必远朝南海岸,诚心求此地便是普陀山”。乘快艇从舟山沈家门出发,飞穿于东海黄浪上,隐约已现蕞尔的普陀山了,心中便默想起这对联来。原意是劝戒世人只要心中有不必远求普陀山。微雨弥漫的午后,海阔辽迥,而就要登临这佛门圣地了,不禁肃然渴望起来,可见心中有所求。不惊不怖是佛家的修养,我不是真的佛门弟子,自然做不到,所以心动。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普陀礼佛》
  • 简介:2012年是个多雨的年份,自4月末开始,雨水频频,降水且多在夜间,如同诗圣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的描述,“好雨知时节,当春内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充沛的降水让我们这座年降水量不到蒸发量三分之一的高原古城绿染山川,西宁人度过了一个温湿适宜的美好夏季。可好景不长,入冬以来,

  • 标签: 《春夜喜雨》 年降水量 蒸发量
  • 简介:朝阳升起之前,庙前山门外凝满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师父,请原谅我。"他是某城的风流浪子。20年前曾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他却在一夜间动了

  • 标签: 方丈 开花 夜间 庙前 风流 山门
  • 简介:泗州信佛人多,梅花山善灵寺的香火却不旺。石刀不信佛,却爱在木头上雕刻。乌鸦岭多树根,有桃根、柳根、榆根、椿木根、檀香树根,盘曲臃肿,疙瘩多多,裂纹交织,奇形怪状。乡亲们挖得,送给石刀。

  • 标签: 梅花山 树根 奇形怪状 雕刻 交织 檀香
  • 简介:佛教圣地五台山布满佛寺。五台山以佛教兴始和寺宇创建早、寺建规模大、朝廷崇仰、国内外佛教徒竞相朝礼而著称于世。五台山从东汉永平年间起崇建寺宇,至北魏、隋、唐发展到鼎盛时期。北魏时期,五台山佛寺建筑已有一定规模,佛教文化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一时期,境内建寺200余处”。到隋文帝时“下诏,五顶各置寺一所,设文殊像”,这是五台山五座台顶建寺之始。唐代,五台山寺宇建筑达到极盛。唐太宗曾说:“五台山者,文殊闼宅,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武则天让菩提流志重新翻译《大方广华严经》。《华严经》明确载记“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文殊菩萨“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因而五台山被公认为文殊圣域,名闻海内外。从唐太宗至唐德宗,“凡九帝,莫不倾仰灵山,留神圣境”。唐代,五台山有佛寺360所,其中规模宏丽者70余所。

  • 标签: 五台山 佛教圣地 北魏时期 《华严经》 鼎盛时期 佛教文化
  • 简介:界素有"金五台、银峨嵋、铜普陀、铁九华"之说.贵为中国境之尊,五台山确实气度非凡.其山势之奇伟,环境之清幽,寺庙之众多,规模之宏大,历史之悠久,放眼神州,无与伦比.虽然不是皈依佛门的信徒,我辈俗人,能摆脱俗事、琐事、烦事、难事上趟五台山,也算是人生一件幸事.这是一个最具有文化震撼力的佛教圣地.置身于此,我无法逃避思想的漂流,不得不将自己的心灵放逐.

  • 标签: 佛境 境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