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1今年又一次去了绍兴。该看的上一次早已看过,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城市正在粉刷装修;拆掉刚盖好的大楼,改成黑白的绍兴色。可能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吧,这一回头顶着万里晴空,总觉景色不合书里的气氛。在鲁迅故居门口,

  • 标签: 鲁迅 绍兴 寂寞
  • 简介:1933年9月30日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在上海秘密举行了远东反战会议,这和鲁迅颇有一点关系。关于这次会议的情况以及鲁迅和这次会议的关系,说得最清楚的是冯雪峰,他是当年奉命负责会议组织工作的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了解情况。1972年12月25日他《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谈话》中谈了十二个问题,最后一个就是“关于反战会议”。他回忆说:

  • 标签: 北京鲁迅博物馆 反战 帝国主义战争 宣传部长 组织工作 委员会
  • 简介:1谁都知道,鲁迅是因为创造社、太阳社对自己的批判而开始注意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那些批评他的人所使用的批评的武器,曾让鲁迅颇为诧异。他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但不是对手所说的问题。如果马克思主义批评观是这样的形态的话,他以为是有偏差的。这时候他开始有意搜集相关的资料,来自日本、德国的图书里有关革命的书籍,渐渐引起他的注意。

  • 标签: 鲁迅精神 托洛茨基 文学批评理论 普列汉诺夫 批评观 左翼作家
  • 简介:宋云彬旱在1939-1940年就编选过《鲁迅语录》,他之前已有雷白云编选的《鲁迅先生语录》。新中国成立后,“文革”中出现过红卫兵编印的《鲁迅语录》,形制仿《毛主席语录》。后来多次出版过同类性质的书,如《鲁迅警句》、《鲁迅箴语)、《鲁迅箴言》、《鲁迅语录》等。据知,新时期以来关于鲁迅的书全国出版了上千种,其中“语录”类书即达几十种。

  • 标签: 《鲁迅语录》 《毛主席语录》 语典 编注 张扬 1940年
  • 简介:吴耕民(1896-1991)浙江省慈溪市人。为我国近代园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国内外著名的园艺学家、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民盟浙江省委顾问。1910年(清宣统二年)阴历正月,14岁的吴耕民(润苍)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被绍兴府中学堂录取。绍兴府中是浙江省内按照近代教育思想办学的著名学校之一,其前身是绍郡中西学堂,为徐树兰1897年所创。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曾在此任总理,

  • 标签: 吴耕民 浙江农业大学 园艺学家 安徽巡抚 近代教育 中西学堂
  • 简介:鲁迅的好朋友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里提到,"鲁迅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礼物"自然只是鲁迅的一个比喻,但是当一个"人"成为"物"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意义,也失去人生的价值,这份被鲁迅先生把"人"转为"物"的"礼物",她的名字就叫朱安。中国当年那个对女性不公平的环境,要求女性必须态度端庄,衣着俭朴,不打扮,不苟言笑。就算笑,也不许露出牙齿。

  • 标签: “礼物” 鲁迅 许寿裳 不公平 女性 朱安
  • 简介:1931年8月17日一早,有十三位美术青年来到了上海北四川路底长春路北的日语学校。他们并不是来补习日语,而是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木刻创作法。这十三名学员中有十人来自一八艺社,两名来自中华艺大,一名来自白鹅绘画研究所。当年热爱木刻艺术的青年大多左倾,为避开当局的耳目,参加的人数不宜太多。九时整,身着白色夏布长衫的鲁迅走进一间教室——这件长衫的料子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馈赠的,鲁迅一般只在庄重场合才穿。鲁迅身后紧随着一位身着白色西服的日本讲师。他拎着一个小包,里面装着三套木刻刀和一只马楝(印制版画的圆形刷子),还有一些拓印木刻的日本纸。

  • 标签: 木刻运动 鲁迅 三十年 1931年 木刻艺术 史沫特莱
  • 简介:目前,无论中日,对鲁迅和夏目漱石作品中的女性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为数不少,如王海老师在论文《鲁迅和夏目漱石》中通过对两人创作风格的异同来分析其原因等;另外陈占彪老师在论文《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辩》中探讨了鲁迅与夏目漱石的关系,以及夏目漱石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而研究夏目漱石作品中的女性学者,则有张焕香老师,其论文《夏目漱石笔下的"新女性"——以爱情三部曲为中心》,主要是以社会文化的视角,

  • 标签: 夏目漱石 鲁迅作品 《离婚》 创作风格 平冈 小畜生
  • 简介:古典辑佚小说是古典文献的一种,旨在把亡佚的篇章从各类引文中搜集出来,从而来还原原书的风貌。古典辑佚小说文献的整理是鲁迅古典文献研究的一部分工作。虽然鲁迅在古典辑佚小说文献整理研究的工作并不是特别多,但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文通过对鲁迅古典辑佚小说文献整理研究举例,来评析鲁迅古典辑佚小说文献整理研究的成就及特色。

  • 标签: 鲁迅 古典辑佚小说 文献整理研究 成就 特色
  • 简介:摘要从鲁迅小说《药》的构思可以看出,情节结构的设计是从所要表现的内容出发的,而精妙的结构设计,反过来又有助于主题的表达。《药》在描写上不但做到简洁传神,还做到了蕴藉含蓄,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思索余地。这跟作者在写实的基础上采用某些象征手法是有关的。本文将主要对认知语言学背景下鲁迅小说《药》的隐喻进行探究。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鲁迅 《药》 隐喻
  • 简介:鲁迅而言,上海不仅是他生命十年的栖身之所,也是他情感体验和思想鏖战的最后阵营。上海十年发生在鲁迅思想领域的斗争最为峻切和激烈,鲁迅在上海十年的文化姿态和境遇也最有意味。鲁迅一方面“在而不属于”,在生活和情感上抗拒融入上海,不间断地在海上“漂流”。同时也以“横站”的姿态迎击各路的“围剿”,针砭时弊以及沉渣泛起的封建余毒,发表入于心史的战斗篇章,矢志在三十年代的上海创生于独属于鲁迅的“思想的市场”,

  • 标签: 鲁迅思想 沉渣泛起 十年 栖身之所 左翼文学 同时代作家
  • 简介:2014年9月15-16日,由澳门大学主办、中国鲁迅研究会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协办的"鲁迅与百年中国新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旨在纪念新文化运动与鲁迅,以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的中国新文化运动至2015年走过了百年历程,会议在大中华地区率先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百周年序幕。会议就"鲁迅传统与新文化传统"、"鲁迅与汉语新文学"、"杨义及其同辈人的鲁迅研究"议题,展开了深度讨论。

  • 标签: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鲁迅 杨义
  • 简介:莫言和鲁迅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大师,他们的乡土写作既有同构性,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相同的创作视角下表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作家对农村、农民的不同情怀。

  • 标签: 莫言 鲁迅 乡土小说
  • 简介:散文诗是与新诗同时诞生的一个文学新品种。它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体,印度诗哲泰戈尔,即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摘取了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在他之后,又有多位写散文诗的作家获此殊荣。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散文诗集 鲁迅 嘲弄 《吉檀迦利》 新品种
  • 简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生活写作定居于上海。当年这座有着“东方之巴黎”美誉的国际大都市,不仅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作家、诗人、记者,同时也是不少革命家、仁人志士与地下工作者施展才干大显身手的绝佳舞台。鲁迅由于赫赫文名和左联盟主的文坛领袖地位,自然而然也成为上述不少身份迥异人物关注的焦点,他们纷纷前来拜望、采访、与之交往。

  • 标签: 传奇人生 共产国际 鲁迅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特工 汉堡
  • 简介:本文将《阿Q正传》置入到发生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方法"的理解结构之中。在批评庸俗社会学因离开文学文本分析而有害于作品理解的同时,指出鲁迅笔法与技巧等个体行为与他所处的环境与集体行为密切相关。但其"冷嘲"的风格却影响到读者对作品的把握与理解,尽管如此,作品仍因其深刻的复杂性而耐人寻味。

  • 标签: 《阿Q正传》 文学社会学 冷嘲 精神胜利法
  • 简介:<正>侯健飞:河北承德人。军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北京大学艺术系。多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业余时间以中短篇小说和随笔创作为主,作品曾获总后军事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长篇散文《回鹿山》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最新作品为中短篇小说集《故乡有约》,现供职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标签: 鲁迅文学奖 侯健 解放军文艺奖 中短篇小说集 军事文学 作家协会会员
  • 简介:通过对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五部获奖作品《俄罗斯陆军腰带》(马晓丽)、《如果大雪封门》(徐则臣)、《香炉山》(叶弥)、《我的帐篷里有平安》(叶舟)、《良宵》(张楚)进行细读,本文认为,这些获奖小说的共性在于都关注我们时代人的精神世界,辨认并书写日常生活中那些有精神品质的人。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历经困难,穿过层层屏障,找到与美善、与明亮、与良知、与信仰,也与爱有关的精神归宿。挣脱对现实生活的琐屑描摹,而去书写人物精神品质与精神追求的不凡,这是这些作品之所以获奖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短篇小说 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