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约会时,我发现自己会不断审视一种品质——拥有能量。我需要从你那里获得一件东西,一件我真正看重的东西:你的激励。(2)传递能量,再简单不过。我希望你激励我成为更好的人:无论在事业、教育,还是信仰、文化和价值观上,都不断推动自己向前。我希望你鼓励我去尝试我总说不想尝试的各种事情:去阅读我从不认为自己愿意涉猎的书籍,去造访那些我未曾想去的地方,去品尝我总是忌讳的食物。

  • 标签: 能量 恋爱 价值观 激励 教育
  • 简介:《三國義》中的讖謡有單純圖畫與歌謡兩種形式,一般通過拆字、象徵等方式曲折表達特定信息。作爲預言方式,在小説中主要用爲决策依據、勸諫理由,或預言事件結局、作爲敘事綫索等,涵義豐富,通常會同時預測兩件乃至多重事件,又能照應在此前後出現的其他徵兆、迹象或預言方式。《三國義》敘事大量使用讖謡,既是古典小説敘事的傳統,也是特定時代發展的必然。

  • 标签: 中的讖謡 演義 簡論演
  • 简介:“鬒”、“黰”关系发陈建《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八年》云:“昔有仍氏生女,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①《毛诗注疏》卷三〈风·君子偕老〉引汉儒服虔《春秋左氏传解谊》曰:“美为。《诗》云:“如云。”其言美长而黑,以美,故名‘玄妻’。”②服虔于解释字...

  • 标签: 《毛传》 《毛诗》 《说文》 《诗》 《说文解字注》 《十三经注疏》
  • 简介:“满满(的)都是X”格式近两年较流行,整体上表示说话者自我的一种主观感受或对所涉事件的主观态度、感知、评价等,如感激、崇拜、爱、希望、愉悦、感伤等,且这种感受具有很高的程度。

  • 标签: 主观感受 主观态度 说话者 感知
  • 简介:“摩顶放踵”诂马智强“摩顶放踵”语出《孟子·尽心上》。诠释《孟子》的书,历代不乏其作。笔者所见注本,包括解放后出版较早、影响较大的杨伯峻先生的译注本及部分港台注本,对“摩顶放踵”一语,均未得其估。究其误因,盖源自东汉赵岐之注文。赵岐注云:“摩突(...

  • 标签: 《孟子》 《孟子正义》 《文选》 广雅疏证 赵岐 杨伯峻
  • 简介:《古今樂録》《歌録》《荀氏録》等著作,在中古音樂史和文學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古的樂録類文獻,從整體上來講,仍是被忽視的一類.本文以此類文獻爲研究對象,將按編纂時間分爲唐前與唐代兩部分,對體例、特徵、分類以及在文化史上的作用等各方面分别進行討論,試圖勾勒其在中古的系統化編撰、發展過程,並揭示出其在音樂史、文學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文獻 演變 獻編
  • 简介:《〈圆音考〉注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文章就该书在反切、尖团字、上口字、语音学、音韵学、方言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加以分析,供作者在修改时参考。

  • 标签: 《〈圆音正考〉注说》 反切 尖团字 上口字
  • 简介:本文首先考察了'(□V)'的本义和形体结构、'(□V)'与'足'的关系、'(□V)'与'(□W)'等是否一字的问题.然后讨论卜雨卜辞、祭祀卜辞和其他卜辞中''的意义,认为它共有五个义项:1)征伐;2)第一个(月);3)适宜、合适;4)对……适宜,对……合适,适合;5)官职.

  • 标签: 甲骨文 “正” 词义 形体结构 “足”
  • 简介:近两年,一股“汉字热”悄然兴起。继央视将于暑期推出汉字听写大会后,著名主持人马东将推出一档传承汉字文化的电视节目《汉字英雄》。韩寒、陈道明、刘震云、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北师大教授于丹、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等都认为《汉字英雄》的立意“有文化”,创意十分有文化传承意义,这样的节目才是“中国人的东西”,很值得给孩子们看。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华文教育
  • 简介:朝鲜朝汉语官话语音“质”制度运行,具有建立汉语语音声调标记体系的重要功能。质官对于汉语声调的“质”就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以谚文与傍点相结合,标记汉语官话语音的声韵调。朝鲜司译院就有许多这样手写傍点的汉语资料,以傍点标记声调。一般认为,这种记载较早见于《训民正音》,最初以点符注于谚文字符之前,称为“傍点”或“声点”。此后许多朝鲜汉语教课书和工具书中都使用这一注音系统。

  • 标签: 朝鲜朝 汉语声调标记 质正
  • 简介:从朝鲜朝汉语官话语音质制度研究中发现的新材料来看,有许多朝鲜朝官员、学者关于汉语官话“正音”及音韵学术语、理论的论著,其中体现出浓厚的汉语官话“质”意识,也有对朝鲜汉字音和中国字音关系及差异问题的讨论,这些新资料对近代汉语语音史和汉语音韵学在朝鲜的发展研究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朝鲜朝 汉语 音韵 “质正”
  • 简介:《音韵日月灯》“标榜”羽翼《洪武韵》,然其韵部体例使用“沈韵”一O六韵,反切也更多地来自诗韵系韵书,使得后人对其标榜多有质疑。文章发现,《音韵日月灯》不合于其所规定之一O六韵的“混切”全部来自《洪武韵》,这些数据表明,《音韵日月灯》实际韵部的确遵用了《洪武韵》“切法”,来自《洪武韵》的反切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音韵日月灯》一O六韵的韵系框架。由于年代相隔较久以及个性的差异,《音韵日月灯》在细节上表现出一些与《泄贵诈韵》昕什嘉的明束丌官话音不同的特点。

  • 标签: 《音韵日月灯》韵部“沈韵”《洪武正韵》明代官话
  • 简介:"偏并"的字面意思是"偏向一处聚集",引申为"偏差、偏颇";"考对"字面意思是"拷打对质、拷打质问"。

  • 标签: 道教文献 偏并 考对
  • 简介:中川之先生是日本著名汉语语法学家、语言学家。他1945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尾道市。现任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言语论大讲座教授,主要担当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日语等对比研究的课程。中川先生于1965年进入大阪外国语大学中文专业。当时的老师有著名的汉语学家伊地...

  • 标签: 桥本万太郎 认知语言学 日本 语言类型学 双宾句 对照研究
  • 简介:<>我国书院之建立,萌芽于唐,推行于五代,至宋而大盛,元、明、清三朝因之。唐玄宗开元中置丽正殿书院及集贤殿书院,集文人学士撰辑点校经籍,乃为设于朝省之藏书修书机构,并非士子肄业之所。故当时书院,可谓有其名而无传道授业解惑之实。唐末一般贤士大夫,选择名山胜地建盖房舍,讲学授徒其中,亦称书院,曾见于唐人诗篇,是为书院制度的起源。

  • 标签: 书院藏书 书院制度 育材 士子 公元 藏书楼
  • 简介:人们习惯上所说的“敷演戏曲”一语,来自“敷”佛经、“敷”话文。本文从这一线索出发,借助於文献与文物资料,揭示出我国戏剧史上存在一个从讲经到讲唱再到杂据扮演的演进过程。敦煌变文讲唱,是敷佛经典敷演戏曲的中间形态,而北宋的目连戏,则是一种比变文更加接近戏曲的艺术形式,称“《目连经》、《救母》杂剧”。金元杂剧曾经有过“坐扮演”、“立扮演”的演出方式。其时演员一律面向观众,主角居中,面部表情多、形体动作少。配角在完成某一表情或动作後立即收住,呆在原地,意味着暂时退出脚色,以便突出主角的歌唱或表演。说法(歌唱)者与现身(表演)者有分有合,这是从讲经、讲唱演化而来的迹象,也是金元杂剧表演的基本特徵。这是我国戏剧史上一个被忽略了的环节。认识这一环节,对於正确评价我国戏曲表演的虚拟性,亦可提供有益的帮助。

  • 标签: 戏剧史 敷演佛经 戏曲 杂剧 中国
  • 简介:尉天骄主编的《基础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以下简称《教程》)是一本适应时代需要、富有特色的书。教材40余万字,条目清晰,结构自然,内容丰富,求真务实,具有很强的写作现实意义。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这部教材的特点.那就是:守。出新,求实。

  • 标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时代需要 求真务实 《基础写作教程》 尉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