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莲花方言的比较句分为平级句、胜过句、不及句、极比句种类型。本文将莲花方言的比较句与普通话比较句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得出了两者之间的一些异同之处。

  • 标签: 莲花方言的比较句 平级句 胜过句 不及句 极比句
  • 简介:通城方言的名词性标记“者1”是名词词缀,附着在别的成分后面,构成“X者”式名词;“者2”是结构助词,附着在别的结构后面,构成名词性“X者”结构;“者1”还可以构成“[[X·N缀]·者]”式双词缀名词。名词性标记“者”具有构词性和构形性,有自指或转指功能。“者1”有词汇附加义,表示小称或爱称。“者”与普通话词缀“者、子、儿”有异同。

  • 标签: 赣语 通城方言 名词标记 “者” 构词
  • 简介:河北无极方言的“乜”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人称代词,除了用于本指外,还扩展出了回指和虚指的用法。作为人称代词,“乜”与“人家”的语义类似但又略有区别,既可以回指表人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也可以回指表物的名词、名词短语或某个事件。可以放在体词性成分前或后,去掉后不影响句义,但可赋予句子某种感情色彩。各种用法的区别可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加以判别。从“乜”的演变途径可推测无极方言“乜”与“人家”共存共生现象的原因。

  • 标签: 河北无极方言 人称代词“乜” 回指 虚指
  • 简介:在全面总结官话方言“搁”多种功能的基础上,文章讨论了“搁”的语义演变,发现“搁”经历了与“放”、“着”等其他“放置”义动词平行的语义演变,“放置义〉处所/处所源点/经由/方向/终点”和“放置/添放义〉工具”都是汉语中反复出现的语义演变模式;“搁”所处的句法结构、其后相关部分的省略以及它所支配的宾语的扩展等,都对它的语义演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官话方言 放置义动词 “搁”语义演变
  • 简介:摘要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了前人在郑开片方言实验语音学方面的成果,从文献来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单字调的研究,应用领域延伸到教学、医学等方面,从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语音分析软件,如praat。

  • 标签: 郑开片 实验语音学 评述
  • 简介:鄂温克语■、■、■、u、■、i、I等7个短元音可出现在词末位置,随着音节个数的增加,词末位置出现的短元音个数和类型也减少,其中■、i、u等3个短元音最为活跃。词末位置部分短元音比较词首位置短元音,其舌位有央化趋势。音强最高峰值出现在倒数第二音位置节上,音高峰值受词末音节类型和元音性质呈现不同分布模式,词末位置短元音具有音长自由延长趋势,但时长短于词末位置长元音音长。

  • 标签: 鄂温克语 短元音 词末元音
  • 简介:以往研究认同闽南方言持续体标记或来源于“著”或来源于介词结构。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实方言的全面考察,认为闽南方言存在A、B两类持续体标记,A类选择非表客观存在主要表主观倾向的句子;B类选择表客观存在的句子。A、B两类最初形式分别是“处”、“在处”。它们分别源于指代词“只/许处”和介词结构“在+只/许处”。值得一提的是,后者是在“动宾结构‘在+只/许处’一动词‘在处”’这一演变链的催化下产生的。两类持续体标记产生时都处于半虚化之中,后来都彻底虚化为持续体标记“咧”。其中,“在处”语法化为“咧”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路径。之后,持续体标记“咧”又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演化,最后大都演变为语气词。文章同时讨论了“咧”的来源及其语法化各个阶段在闽台各地闽南方言中的语音表现。

  • 标签: 闽南方言 持续体标记 句类 指代词 介词结构 语法化
  • 简介:[kuan^21]是贵州锦屏县一个很有特色的方言词,使用频率高,含义丰富。它可以表示普通话反身代词“自己”和“各自”的意义,也可以表示普通话副词“另外”“已经”“竟然”“原本”“倒是”等意义。文章认为,[kuan^21]是西南官话代词“各人”合音的结果,其反身代词用法是本源,副词用法由反身代词语法化而来,在语法化过程中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西南官话 贵州锦屏方言 反身代词 副词 语法化
  • 简介:摘要方言是现代汉语在每个历史时期发展、变化时所分化出来的具有地域差异的语言,是中国多民族、多地域的多元文化的象征载体。方言在传媒、艺术、文学、民俗等方面的应用都体现出它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继承和弘扬富于特色的方言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方言 中国文化 艺术 民俗
  • 简介:山西阳泉现代方言的字音异读现象虽然不像晋语核心区域那样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但在老派话的日常口语中还是保留了一些目前看来较为“特殊”的字音异读现象。文章对阳泉现代方言中“拨、堆、节、甑、搔、绕、坑、仰、压、样”等10个口语常用字在声母方面的异读情况用例句方式进行了展示,并对每一个字的异读音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音理解析,以揭示各例字字形、字音、字义之间的联系。

  • 标签: 晋语 山西阳泉方言 异读字 声母异读
  • 简介: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方言中有五个“时、体”结合的复合时态,本文讨论它们的时体助词由动词“在”和方所介词逐渐语法化变来的过程。此现象在传教士的《上海方言教程》中也有记录,但在市区中已经消失;郊区奉贤由于发展比较慢,至今仍保留此现象。复合时态在有些其他吴语方言甚至非吴语方言中也有存在。

  • 标签: 庄行方言 复合时态 语法化
  • 简介:中古的从、邪、床、禅几个声母的区别一直存有疑问。通过对位于江淮官话和吴语之间的丹阳方言的考察,以及丹阳与邻近几个方言点的对比,可探讨这几个声母在江淮官话和北部吴语一带的演变情况:其中,从、邪两母可推断出在某个时点是有区别的,但更早时可能有共同来源;而中古的床母、禅母在这一带则倾向于不分或相混。

  • 标签: 从母 邪母 床母 禅母 丹阳方言 层次
  • 简介:摘要新疆哈密市陶家宫乡汉语方言的音系很有特点,其中共有包括零声母在内的声母25个,韵母32个。其中与普通话不同的是,在陶家宫方言中,声母/n/存在变体/ȵ/,常与齐齿呼韵母相拼;另存在后鼻声母/ŋ/,与开口呼韵母相拼。韵母中不存在前鼻音韵尾,这类音已经合流到后鼻音韵尾中,如in—iŋ,ən--əŋ,yn--yŋ,un—uŋ等。在陶家宫方言中,共存在3个声调,阴平读作44调,阳平上读作51调,去声读作335,古代入声字在这里入派三声。两字组连读变调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 标签: 哈密市 汉语 方言 陶家宫乡 音系
  • 简介:本文主要根据吴语绍兴方言的材料,讨论汉语方言中鼻音成音节化和去成音节化的自然音变。文章首先讨论绍兴方言鼻音的成音节化,以及不同成音节鼻音之间的归并问题。然后考察了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去成音节化,并介绍了其他方言的平行例证及演变的机制和动因。文章最后指出了本项研究的类型学意义。

  • 标签: 绍兴方言 鼻音 成音节化 去成音节化 类型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般认为,第一人称代词没有敬称的形式。但在河北平山方言中,却发现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敬称用法。在称说自己长辈时用“我”,在称说平辈或晚辈时用“俺”,音[n]。两者在其他语法表现上也不同。

  • 标签: 第一人称代词 敬称
  • 简介:摘要写作是一件有技巧的技术活。掌握几个基本的写作要素,对于迅速入门写作,巩固写作兴趣,把握写作要领,提高写作素质,加快写作能力的成长具有很强指导意义。本文从写作所需的要素出发,从小学写作的需要出发,详细论述了写作要素,以期对小学生写作有所裨益。

  • 标签: 写作 主题 结构 材料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