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的艺术才真正得到觉醒,并且伴随着女权主义进入到我国,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与西方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使得我国的女性艺术与西方的艺术形式有所不同,这就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女性艺术形式。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女性艺术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我国当代多元化的女性艺术特征。

  • 标签: 中国当代 多元化女性艺术特征 浅析
  • 简介:中国当代的译学研究理路,既不应与传统译学理路简单认同,也不应与西方译学理路盲目嫁接,而应在当代文化的立足点上,合理继承传统译学理路,灵活借鉴西方译学理路。换言之,在对中国传统译学理路的继承中,既应从传统文化语境中进行求同性阐释以求其真,也应从现代文化的语境下进行求异性甄别以致其用;在对西方译学理路的借鉴上,既应从西方文化的语境中进行求同性解读以洞其微,也应从中国当代文化的语境下进行求异性参证以尽其妙。

  • 标签: 译学研究 文化主体意识 文化语境
  • 简介:摘要我们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些绘画风格,绘画方式也影响到了中国当代的油画艺术。可以说,传统的民间美术是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两种美术形式进行研究,探讨传统民间美术带来的巨大影响。

  • 标签: 传统民间美术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 影响。
  • 简介:摘要由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兴起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产生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浅析了网络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并分析了网络文学的不足之处。

  • 标签: 网络文学 当代文学 发展
  • 简介:对于我们来说,当代艺术是在传统和现代、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文化张力中所产生的。伴随着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内地的交流与广泛传播,中国的艺术逐渐的从文革时期为政治服务的狭隘概念中解放出来。在这一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起步,并且迅速发展。在中国大量的艺术家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们,大部分都采用'模仿'的路线和策略,其中大量的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现代艺术元素来演绎中国当代艺术。在跟随国际潮流的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的也需要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的特色元素作为基础,应该具有本土的独创性。

  • 标签: 当代艺术 国际化本土化 浅析
  • 简介:摘要虽然中国文学从未停止过海外传播的种种尝试,但中国文学在“走出去“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以来都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然而,在百年前的美国,中国古代诗歌的译介却受到了空前的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其成功的原因,对比后,也能找到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所存在的诸多至关重要的问题,以及能从中国古代诗歌译介过程中借鉴的优势。希望藉此,能让中国当代文学在“走出去”这条路上取得一定的成果。

  • 标签: 古诗译介 现代文学译介 《神州集》 寒山诗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编辑部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与现代语言系联合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当代语言学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4至26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行。

  • 标签: 中国当代 语言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武汉 香港中文大学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拟于2016年10月28日(周五)至30日(周日)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第16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本届会议欢迎当代语言学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成果。大会突出三个主题:1)接口研究;2)跨语言、跨方言比较研究;3)跨学科研究。大会将评选《当代语言学》“青年语言学家奖”。评奖细则见《当代语言学》2015年第3期。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语言学 国际研讨会 广西师范大学 南宁 香港中文大学
  • 简介:西方后现代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到中国,90年代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伊格尔顿在《后现代主义幻象》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后现代主义”同时是一种文化。一种理论,一种普遍敏感性和一个历史时期。……它远比现代主义更加愿意接受流行的,商业的,民主的和大众消费的市场。它的典型文化风格是游戏的,自我戏仿的,混合的,兼收并蓄的和反讽的。伊格尔顿的论述凝练而全面地展示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

  • 标签: 后现代理论 现代生活 当代电影 “后现代主义” 中国 20世纪80年代初
  • 简介:作者:陆正兰书名:《歌曲与性别: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ISBN:9787516133613一、漩涡转动:歌曲研究与性别议题的"合流"在人类社会中,与性别问题相关的实践生成了一个意义丰厚庞杂的文化场域。在这一场域中,性别管控与颠覆的戏码持续不断地上演,为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艺学、符号学以及文化研究等领域贡献了诸多热门议题。

  • 标签: 性别符号 音乐研究 中国当代 歌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众化
  • 简介:大学教育理念是对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哲学观点。在中国大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教育理念。古代的大学教育以儒家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线。现代大学在注重人文、伦理教育的同时,融合了倡导科学、民主与自由的现代西方大学教育理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学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重新审视中国大学教育理念,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变革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大学教育理念 演进 启示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进入一个激荡、活跃的转型期,在中西文化猛烈碰撞、交融和渗透的历史境遇中,西方后现代作家的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对中国作家的创作发生重要影响。马原、余华、格非、洪峰、残雪、孙甘露等一批作家以先锋姿态闪亮登上文坛,其新奇的创作不仅对传统的小说观念和审美规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 标签: 中国先锋小说 艺术特色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创作实践 中国文坛 中国作家
  • 简介:社会性别分工是当代日本社会中最主要的、影响最广泛的社会性别规范,日本的现代家庭就是以社会性别分工为基础建立的。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家庭曾经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当代日本女性的M型劳动力率曲线和以非正规劳动为主的劳动就业形态表明,日本女性仍在以家庭为中心来安排自己的社会劳动,社会性别分工仍在限制着当代日本女性的生活模式和就业选择,日本女性理想中和现实中的生活模式有着巨大的落差。

  • 标签: 女性 社会性别分工 生活模式 非正规劳动
  • 简介:石头作为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因此在古人造园模仿自然景色的同时,可谓是无石不园。最早在汉朝中国就有了把自然界的石头造园的理事记载。再到白居易的《太湖石》,太湖石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的象征。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园林不再是私人寄托山水的神圣之地,如今更多的古代私人园林对外开放,陈列或者是旅游观光,太湖石也随着进入大众生活的视野。从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到当今艺术家借此孕育新的艺术概念。太湖石在千百年中一直演绎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与传承。

  • 标签: 太湖石 中国文化 公共价值 独特魅力
  • 简介: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传统语言学在当代的发展”讨论会,于2008年4月4日至7日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语言学学者约五十人和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专业的师生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传统语言学 学术研讨会 中国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推进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器物"、"精神"、"技艺"、"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符号"等五个层面协同推进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传统文化 当代创新 五个维度 系统工程
  • 简介: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文化现象在当代美国社会的发展特点。本文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研究了分属5个方面、包括40个中国文化词汇的每百万词频(PER/MIL)和总词频(FREQ)。词频分析表明,“中国”是最热门的话题,器物方面的中国文化词汇最受美国社会关注。

  • 标签: 中国文化词汇 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 词频分析
  • 简介:本文试论中国当代小说中乡土语言的英译原则与策略。从翻译操作层面看,主张方言翻译应以“忠实”、“对等”为原则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到当前制约中国文学英译和译者翻译决策的各种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也不宜强求中国乡土语言英译应以“忠实”、“对等”为原则。因此,当前中国乡土语言英译应以“部分再现”为基本原则,文学方言自创译法和方言特征淡化译法是符合该原则的合理可行的翻译策略。

  • 标签: 中国乡土语言 英译原则与策略 部分再现 忠实与对等
  • 简介:城镇化进程中,日益壮大的农民工队伍早已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相比之下,学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特别是从语言学角度的研究成果太少。作为最早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语言的专著,付义荣教授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语言使用与社会认同》以其难能可贵的"实"的主要特点为农民工相关研究、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注入一股清流。

  • 标签: 社会语言学 新生代农民工 语言使用 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