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新的肝癌治疗策略不断应用于临床,有效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率,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基于肝癌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对肝癌术前、术中、术后及转化治疗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肝肿瘤 外科治疗 转化治疗 监测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射频在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NLC)Ⅱa~Ⅲa期多发肝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11日至2017年1月31日收治的CNLCⅡa~Ⅲa期多发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射频消融(RFA)组、TACE联合RFA组和切除联合RFA组。收集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情况及化验检查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4组患者总体生存差异。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根据术前甲胎蛋白(AFP)、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69例患者,其中男194例、女75例,年龄23~84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TACE组73例、RFA组70例、TACE联合RFA组69例、切除联合RFA组57例。TACE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5%、10.2%和0,RFA组分别为46.3%、17.7%、和0,TACE联合RFA组分别为56.8%、21.5%和2.3%,切除联合RFA组分别为76.5%、38.7%和3.8%,切除联合RFA组患者生存预后最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切除联合RFA、肿瘤最大直径<5 cm、无血管侵犯、术前AFP≤400 μg/L、总胆红素(TBIL)<34 μmol/L(HR=0.784、0.718、0.633、0.846、0.617;均P<0.05)是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切除联合RFA、肿瘤最大直径<5 cm、术前AFP≤400 μg/L(HR =0.702、0.743、0.647;均P<0.05)是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CNLCⅡa~Ⅲa期多发肝癌患者而言,切除联合RFA是治疗的有效手段,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着明显优势。在术前AFP≤400 μg/L、肿瘤数目<3个和(或)肿瘤最大直径<5 cm的患者中采用切除联合RFA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切除联合RFA、肿瘤<5 cm、术前AFP≤400 μg/L是CNLCⅡa~Ⅲa期多发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 肝切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前肝癌的命名很不规范,并与胆管癌命名混淆,作者在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为规范今后肝癌的命名与分类提供参考。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的前言部分指出: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本文就上述相关名称作详细分析并提出更正建议。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命名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华蟾素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40例病例既不能手术切除,亦不能耐受全身或局部化疗者中晚期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华蟾素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1疗程。休息2周后再行下一个疗程,2个疗程为1周期。治疗同时给予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使用华蟾素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在控制肿瘤方面,病情的恶化率较低,在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高,在肝功能方面,用华蟾素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有明显下降;在甲胎蛋白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瘤的生长,对不(能手术、化疗、放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有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作用。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7-3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癌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因此,系统治疗备受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靶向药物对晚期肝癌患者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其单药治疗总体疗效较差。本文综述了晚期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以及联合治疗的进展。

  • 标签: 肝肿瘤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生物标志物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转移性肝癌是指肝外部位形成的原发肿瘤转移至肝脏,并在肝脏定植形成的单发或多发癌灶。由于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肝脏已经成为大多数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实质器官。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外科手术在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中愈发得到重视。但是,当前满足切除指征的患者占比少,术后复发风险较高,转移性肝癌的整体预后仍较差。本文综述转移性肝癌的外科治疗,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参考方案。

  • 标签: 肝肿瘤 肝癌,转移性 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 简介: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人称“癌中之王”。在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其中男性8万,女性3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全国每年至少有12万人被肝癌夺去生命。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逐渐年轻化,因此正确认识本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临床特点与相应防治刻不容缓。

  • 标签: 肝癌 癌中之王 肝癌诊断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BI评分预测、判断肝癌(HCC)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19例肝癌根治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IBI评分标准分为0分、1分和2分组,观察IBI评分和H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结合BCLC分期进行无瘤生存时间分析。结果IBI评分异常增高和0分患者比较,血清AFP水平≥400IU/L、肝内转移阳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BCLC分期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IBI评分0分、1分、2分者,无瘤生存时间呈显著性递减关系(P<0.05);BCLC分期越晚,其无瘤生存时间越短(P<0.05)。结论IBI评分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BCLC分期具有一致性,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IBI评分 肝癌 预后判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推动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增加这一技术在基层医院的适用性。方法通过对30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经皮血管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中适应症、术前准备、使用仪器、治疗方法、使用药品、操作技术、术后反应几方面的总结,阐述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结果30列肝脏恶性肿瘤进行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手术均获成功,临床疗效得到肯定。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操作技术较为简便的方法,对使用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 标签: 恶性肿瘤栓塞灌注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的护理经验。材料与方法:对50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均做到认真细致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6个月、1、2年以上生存率分别达98%、80%、34%。结论:肝癌患者TACE治疗固然重要,但术后精心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1例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1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PBSC移植+局部大剂量化疗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术中无1例死亡,随访6~12个月无一例死亡,10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症状部分缓解。结论PBCS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症状缓解率,延长生存期,为晚期肝癌治疗的新方法。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肝癌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