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调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转录反义RNA(HOTAIR)靶向微小RNA761(miR-761)对肝癌细胞HCCLM3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OTAIR在肝癌细胞HuH-7、SNU-449、HCCLM3和正常肝细胞L-02中的表达差异。HCCLM3细胞分成空白对照、Sh-NC(转染shRNA阴性对照)、Sh-HOTAIR(转染HOTAIR shRNA)、RAD+Sh-NC(转染shRNA阴性对照并经8Gy剂量照射)、RAD+Sh-HOTAIR(转染HOTAIR shRNA并经8Gy剂量照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Bcl-2相关X蛋白(Bax)、C-Caspase-3蛋白表达。Sh-NC、Sh-HOTAIR细胞经过0、2、4、6、8 Gy照射处理,平板克隆实验测定放射敏感性。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761可能为HOTAIR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靶向关系。将miR-761抑制物、HOTAIR shRNA以及抑制物阴性对照、HOTAIR shRNA分别共转染到HCCLM3细胞中,同样使用上述方法测定细胞凋亡和Bax、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蛋白表达和细胞存活分数。结果肝癌细胞HuH-7、SNU-449、HCCLM3中HOTAIR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细胞L-02(1.85±0.12、2.27±0.23、2.68±0.15比1.00±0.09,均P<0.05)。与Sh-NC比较,Sh-HOTAIR、RAD+Sh-NC细胞凋亡率和Bax、C-Caspase-3蛋白水平较高[凋亡率:(13.47±1.32)%、(12.84±1.19)%比(2.98±0.27)%;Bax蛋白:0.74±0.08、0.72±0.06比0.42±0.06;C-Caspase-3蛋白:0.56±0.06、0.54±0.08比0.25±0.04;均P<0.05]。与Sh-HOTAIR、RAD+Sh-NC比较,RAD+Sh-HOTAIR细胞凋亡率和Bax、C-Caspase-3蛋白水平较高[凋亡率:(22.57±2.36)%比(13.47±1.32)%、(12.84±1.19)%;Bax蛋白:0.99±0.11比0.74±0.08、0.72±0.06;C-Caspase-3蛋白:1.03±0.12比0.56±0.06、0.54±0.08;均P<0.05]。与Sh-NC比较,Sh-HOTAIR细胞存活分数较低,细胞放射敏感性较高(P<0.05)。HOTAIR靶向负调控miR-761表达。与共转染抑制物阴性对照、HOTAIR shRNA的细胞比较,共转染miR-761抑制物、HOTAIR shRNA的细胞经过放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较低[(10.24±1.32)%比(21.84±2.01)%],细胞中Bax(0.50±0.06比1.01±0.10)、C-Caspase-3蛋白(0.56±0.07比1.05±0.14)表达较低,细胞存活分数较高(均P<0.05)。结论下调lncRNA HOTAIR靶向miR-761增加肝癌细胞HCCLM3放射敏感性。

  • 标签: HOX转录反义RNA 肝细胞癌 放射敏感性 微小RNA76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钠钾ATP酶抑制剂哇巴因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分裂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1、1.0、10.0 μmol/L)哇巴因作用HepG2细胞24 h,以HepG2细胞为对照组,通过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哇巴因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ICC法)检测细胞染色体分离状态,Western印迹检测极光激酶A(AURKA)、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0.1、1、10 μmol/L哇巴因作用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3.50±4.57)%、(49.80±5.32)%和(72.10±5.6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制效果呈现浓度依赖性(F=32.8,均P<0.05);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1 μmol/L哇巴因作用细胞24 h后,染色体分离发生障碍。与对照组相比,加药组细胞纺锤体直径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1 μmol/L哇巴因作用HepG2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AURKA、p-mTOR、p-ERK表达较低(F=16.26,8.32,33.59;P<0.05),哇巴因可阻抑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F=370.20,P<0.05)。结论哇巴因通过阻遏激光激酶信号途径,诱发肝癌HepG2细胞染色体分裂障碍、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 标签: 癌,肝细胞 哇巴因 细胞增殖 细胞分裂 极光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用肝癌细胞体外增值与凋亡的机理,探讨抗癌功效。方法在体外培植人肝癌细胞,将EGCG作用在培植好的肝癌细胞,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用MTT法观察;对肝癌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结果肝癌细胞的增值力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用下显著降低,而肝癌细胞凋亡的显著增高结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一定抗癌的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EGCG 肝细胞 体外增殖 凋亡影响 机制
  • 简介:癌症是人类的梦魇。医学界想尽各种办法杀掉癌细胞,"饿死癌细胞"就是近年来的舆论热点。最近,一则《肿瘤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的新闻热传,被某些媒体誉为"癌症神奇新突破"。癌细胞真能被饿死吗?小苏打真的有如此神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向权威癌症专家进行了求证。

  • 标签: 癌细胞 舆论热点 小苏打 癌症
  • 简介:据新华社报道,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近日宣称,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关键酶,抑制它可以让癌细胞“饿”死。与切断营养源让癌细胞“饿”死。的办法相比,这是一种新的使其“饿”死的方法,且实施起来更方便。

  • 标签: 癌细胞 研究人员 新华社
  • 简介: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发出一款高科技眼镜,这款眼镜能让外科医生看到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先注射染色剂对患者的癌细胞进行染色。在红外线的照射下,医生透过这种眼镜,就能看到癌细胞闪闪发光,准确无误地把癌变细胞切除掉。有了这种眼镜,外科医生能够更精准地解除癌症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外科医生 美国华盛顿大学 癌变细胞
  • 简介:地中海式饮食长期以来被视为健康长寿的秘诀,现在,科学家可能找到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人员发现,特级初榨橄榄油中含有一种物质——橄榄油刺激醛,可以杀死癌细胞,而不损害人体健康细胞。橄榄油刺激醛可以让癌细胞中的溶酶体破裂,从而释放出导致癌细胞死亡的蛋白质。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橄榄油刺激醛应用于癌细胞之后,癌细胞在30分钟至1小时内迅速死亡。

  • 标签: 癌细胞 橄榄油 健康长寿 研究人员 人体健康 科学家
  • 简介:2006年末,美国《自然·化学生物》杂志上刊登了一则激动人心的科技成果:美国科学家保罗·赫根罗德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启动癌细胞“自杀”方案,在不损伤人体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完成了肿瘤细胞的“自取灭亡”!

  • 标签: 癌细胞 灭亡 力量 善良 科技成果 科学家
  • 简介:为研究海洋防污损涂料添加剂Irogarol-1051的降解产物M2的基因毒性,应用微阵列技术,选取Affy-metrix公司鼠基因组2302.0基因芯片检测30μmol/LM2暴露下的鼠肝癌细胞基因表达变化.实验结果显示,96h的M2暴露导致了38个基因在全部4组可能的对照/暴露中均发生显著变化(p<0.0025),其中只有Accn5基因研究较为透彻,该基因表达的抑制可能影响上皮钠通道的功能.此外,分别有10和82个功能注释基因在至少一组对照/暴露组中上调和下调.M2诱导的基因主要和细胞核(细胞成分)相关.M2抑制的基因则主要影响生物过程中的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功能和细胞成分中的细胞膜内整合功能.

  • 标签: Irgarol-1051 降解产物M2 微阵列 基因表达 基因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诱导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根据处理A549细胞的不同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溶媒处理)、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分别用10、20、40、80 mg/L的辛伐他汀处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组(50 μmol/L的Z-VAD-FMK处理)、40 g/L辛伐他汀+Z-VAD-FMK组(40 mg/L的辛伐他汀和50 μmol/L的Z-VAD-FMK共同处理)、白细胞介素6(IL-6)组(20 μg/L的IL-6处理)和不同浓度辛伐他汀+IL-6组(分别用10、20、40 mg/L辛伐他汀和20 μg/L的IL-6共同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对肺腺癌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JC-1荧光探针检测辛伐他汀对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流式膜连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CCK8法检测Z-VAD-FMK对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Z-VAD-FMK对于辛伐他汀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激活剂IL-6作用于A549细胞前后辛伐他汀对JAK2、STAT3及其磷酸化(p-JAK2、p-STAT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20~80 mg/L辛伐他汀组A549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随着辛伐他汀组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G0/G1期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2/M期的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辛伐他汀各浓度组J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0、40 mg/L的辛伐他汀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Z-VAD-FMK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2±2.7)%和(57.5±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2.7)%(均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Z-VAD-FM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g/L辛伐他汀组中荧光染色阳性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Z-VAD-FMK+辛伐他汀组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细胞与40 mg/L辛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40 mg/L辛伐他汀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L-6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0、40 mg/L辛伐他汀+IL-6组细胞的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IL-6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通过非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来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来实现的。

  • 标签: 肺肿瘤 辛伐他汀 细胞凋亡 Janus激酶2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 作者: 滕达1王婷2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滕达1王婷2(1.江苏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徐州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外泌体源miR-223对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巨噬细胞及其外泌体分别与胃癌细胞共培养(未加为对照组),检测miR-223表达量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是否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巨噬细胞转染miR-223拮抗剂,分离外泌体与胃癌细胞共培养,transwell、划痕实验观察其对胃癌细胞转移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及转移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巨噬细胞及其外泌体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后,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253.2±6.3(对照组)、451.8±12.8、453.4±14.4,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98.4±5.1(对照组)、276.5±10.3、257.3±8.5,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miR-223(1.00±0.00、8.83±0.91、9.57±1.03)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阻断巨噬细胞miR-223表达后,其来源外泌体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明显降低(215.6±9.2、402.5±11.6、253.7±10.4,均P<0.01;91.5±8.2、263.4±9.3、105.8±9.3,均P<0.01)。胃癌细胞与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共培养后PTEN mRNA表达下降(1.00±0.00比0.26±0.03),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AKT通路激活,细胞骨架重塑。阻断miR-223传递后这一激活作用减弱。结论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传递miR-223至胃癌细胞,靶向PTEN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

  • 标签: 巨噬细胞 胃癌 外泌体 miR-223 转移
  • 作者: 安华英 李威 马媛原 袁伟 马洁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3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北京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omatin蛋白表达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支气管肺上皮细胞(HBE)和人肺癌细胞(H520、A549、95D、H460、Glc-82、973和H1299)stomat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张肺癌组织芯片(含259份人肺癌及其癌旁组织)stomatin蛋白表达情况。敲降A549细胞stomatin基因表达后,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总蛋白激酶B(AKT)和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敲降stomatin蛋白表达对A549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组织芯片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stomatin蛋白、核增殖抗原(Ki67)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情况。结果H520、A549、95D、H460、Glc-82、973、H1299和HBE细胞stomatin mRNA表达水平M(极差)分别为2.71(2.66)、3.55(3.16)、0.26(0.22)、2.08(1.98)、0.87(0.35)、1.72(2.53)、1.10(1.82)和0.01(0.02),H520、A549和H460细胞高于HBE细胞(P值均<0.05),95D、Glc-82、973、H1299与HBE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omatin蛋白在人肺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34.7%(90/259),高于正常组织[1.9%(5/259)](P<0.05)。stomatin表达阳性肺癌组织中,低表达组(67例)肿瘤大小M(IQR)为[41.22(2 761.50)]cm,小于高表达组[23例,57.98(1 333.50)cm](P<0.05)。敲降stomatin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第4天的吸光度值为0.55±0.07,低于对照细胞(0.79±0.16)(P=0.012);早期凋亡细胞占比[M(IQR)]为8.83(53.00),高于对照细胞[4.17(25.00)](P=0.026);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为0.68±0.16,低于对照细胞(1.16±0.39)(P<0.05),AKT总蛋白表达水平M(IQR)为4.25(17.00),与对照细胞[4.75(1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敲降stomatin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接种裸鼠腋下43 d后,肿瘤体积为(37.93±3.12)mm3,小于对照组[(454.04±32.39)mm3](P<0.001),肿瘤组织stomatin、Ki67和CD31表达水平分别为1.78±0.69、5.19±3.84和10.77±1.6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52±8.76、54.14±41.02和19.72±6.97)(P值均<0.05)。结论stomatin可通过调控AKT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早期凋亡。

  • 标签: 肺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红细胞膜整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1例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1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PBSC移植+局部大剂量化疗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术中无1例死亡,随访6~12个月无一例死亡,10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症状部分缓解。结论PBCS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症状缓解率,延长生存期,为晚期肝癌治疗的新方法。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肝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C细胞联合肿瘤特异性抗原的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30例健康者和8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1个月及3个月血清中的IFN-γ、IL-2、IL-4、IL-6及IL-10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患者血清中IFN-γ、IL-6及IL-10表达均升高(P<0.05),治疗后仅IFN-γ升高(P<0.05),IL-6及IL-10表达均降低(P<0.05),IL-2、IL-4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监测疾病发展、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主动免疫 干扰素-&gamma 白介素 肝细胞性肝癌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应用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Amplified Luminescent Proximity Homogeneous Assay,AlphaLISA)方法,筛选药物文库,发现一种抑制蛋白精氨甲基转移酶5(PRMT5)酶活性的药物:氯哌斯汀。氯哌斯汀在HT-29细胞中的IC50值为10μM。相比于对照组,氯哌斯汀处理HT-29结肠癌细胞后,能够明显抑制PRMT5甲基化产物p65-R30me2蛋白表达,减弱HT-2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非贴附性生长能力。以上结果证明氯哌斯汀具有一定抑制结肠癌进展作用,开发其药物衍生物有利于临床治疗。

  • 标签: 氯哌斯汀 结肠癌细胞 增殖 非贴附性生长
  • 作者: 郑莉娟 曲蕴慧 李晟磊 袁铨 齐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4-0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13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 郑州市儿童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5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护理学院2020级,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郑州45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39-5p(miR-139-5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获得的75例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实验分2组:ESCC(n=75)和正常食管组织(n=75)。采用GEO数据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将miR-139-5p抑制剂、miR-139-5p模拟物、阴性对照、对照siRNA、T盒转录因子1(TBX1) siRNA、pcDNA3.1和pcDNA3.1-TBX1转染ESCC Eca109和TE1细胞,用qRT-PCR检测转染后ESCC细胞中miR-139-5p和TBX1的表达水平,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Transwell小室检测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39-5p与TBX1的相互作用,qRT-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BX1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miR-139-5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1.17±0.43比5.16±3.62,P<0.001)。Log-rank检验发现,高miR-139-5p表达水平的ESCC患者(n=43)生存率显著高于低miR-139-5p水平的ESCC患者生存率(n=32)(67.44%比25.00%,P=0.005)。ESCC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均P<0.001)。miR-139-5p高表达的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NC)转染的Eca109和TE1细胞(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iR-139-5p能结合致TBX1的3′-非翻译区。miR-139-5p模拟物或抑制剂分别抑制或促进Eca109和TE1细胞TBX1蛋白表达(均P<0.05)。TBX1下调显著抑制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而TBX1的过表达显著促进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均P<0.05)。此外,pcDNA3.1-TBX1能部分逆转miR-139-5p介导的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均P<0.05),而TBX1 siRNA能部分逆转miR-139-5p抑制剂介导的侵袭能力的增强(均P<0.05)。结论miR-139-5p通过靶向TBX1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微小RNA-139-5p 预后 肿瘤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