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个英国出版商想得到大文豪萧伯纳对他的赞誉,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想:要得到萧伯纳的赞誉必须先赞誉萧伯纳,于是,他去拜访萧伯纳。

  • 标签: 萧伯纳
  • 简介: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华人社会常尊称他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 标签: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 文学家 作家
  • 简介:论述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之文章多矣,以诗的形式评赞者相对地少;尤以十四行诗——sonnet——评赞者更少。马太·阿纳德(MatthewArnold·1822—1899)的《莎士比亚赞》与哈蒂·克伦(HartCra-ne·1899—1932)的《献莎士比亚》二诗,各抒特见,均为人所乐读。二者比之,前者比较全面,且脍炙人口。现译为《莎士比亚赞》五古如下:(原诗附后)

  • 标签: 莎士比亚赞
  • 简介:莎士比亚是英国最有名的诗人及戏剧家,其作品传遍全球,妇孺皆知。他的故居和葬生之地也成为全球旅游者朝圣的所在。但近来,一个有关莎士比亚墓地的诅咒却让不少光临过该地的人担惊受怕,惶惶不安。

  • 标签: 莎士比亚 戏剧家 旅游者 诗人
  • 简介:能“说尽”莎士比亚,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是中固众多翻译家的梦想,但中固几代翻译謇呕心沥血。宿愿堆成。聚实秋以一人之力。历经38年之久,蚌成大业。梁实秋的翻译本着“存其真“的态度.忠实于原著,无论在版本选择,还是在文体选择上不仅求全,而且求真。

  • 标签: 梁实秋 翻译 莎士比亚全集 求其真
  • 简介:《麦克白》《麦克白》(Macbeth)创作于1606年.同《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公认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麦克白》的故事取材于霍林舍特的《编年史》中的故事。原书中的麦克白是11世纪苏格兰的一位王亲责族和名将,由于受到野心的驱使和女巫预言的煽动,将国王邓肯谋杀。篡位之后,麦克白内心受到极度恐惧和疑虑的折磨。

  • 标签: 莎士比亚 编年史 苏格兰 故事
  • 简介:1.凡事三思而行,跑得太快是会滑倒的。——《罗米欧与朱丽叶》2.升平富足的盛世徒然养出一批懦夫,困苦永远是坚强之母。——《辛白林》3.知过则改永远是不嫌迟的。——《驯悍记》

  • 标签: 名言警句 莎士比亚 《罗米欧与朱丽叶》 《驯悍记》
  • 简介:一张记事卡片躺在教室的地板上,记事卡片上红色的字很醒目:不要忘记。我有点儿好奇:不要忘记什么?我捡起了这张记事卡片。“不要忘记”这几个红字下方,用铅笔写着三项内容:

  • 标签: 莎士比亚 卡片 记事 忘记
  • 简介:这天中午,歪歪探长正在办公室翻阅资料,突然手机响了。“歪歪探长,不好了,我的那葑莎士比亚的亲笔信被人偷走了……”帕里先生在电话里惶急地叫道。歪歪探长急忙赶了过去。帕里先生是一家大型商场的老板,他平常一喜欢收藏古董和名人书信,而那封莎士比亚的亲笔信是他的“镇宅之宝”,一般他很少拿出来给人看。

  • 标签: 莎士比亚 大型商场 办公室 书信
  • 简介:<正>英国戏剧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出生在英格兰艾冯河畔的斯特拉福镇(Stratford—upon-Ayon),据教堂接受洗礼的登记推测,他的生日应为4月23日。他父亲是当地一个有地位的人,后来做了地区行政官。莎士比亚可能入学该镇的文法学校就读,他可能是在那里学了一点拉丁语,在他14岁时因父亲面临经济危机而辍学。关于莎士比亚的青年时代有很

  • 标签: 斯特拉福 行政官 兰艾 冯河 英格 《李尔王》
  • 简介:本文讨论了莎士比亚三十七部剧作中130多位女性人物形象的主要类型,简要分析了莎剧女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广阔而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指出莎剧艺术魅力之所在,正是由于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与典型化、生活化以及严格地按照生活的本面貌来再现现实的创作手法。最后提出莎士比亚为人类创造出如此丰富而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使后人叹为观止,应该成为后人学习、研究的典范之一。

  • 标签: 莎士比亚剧本 女性形象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化
  • 简介:由于欧洲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莎士比亚个人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包含了浓郁的基督教思想意蕴.这种宗教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莎士比亚戏剧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优秀代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锋芒,成为一代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基督教意识 历史局限性
  • 简介:【新闻摘编】2008年4月23日,第三届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宣布启动,本次戏剧季的主题为"永远的莎士比亚",中国话剧人以充满戏剧性的方式向这位世界文豪致敬。启动仪式上,一幅中国收藏的神秘而珍贵的莎士比亚肖像画首次亮相。

  • 标签: 莎士比亚 国家话剧院 戏剧性 哈姆雷特 中国观 罗密欧与朱丽叶
  • 作者: 赵威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5-15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美丽聪慧的鲍西亚、受侮辱与损害的苔丝狄梦娜,忠贞不渝热情勇敢的奥维拉等等,她们一个个成为了人们评论的对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刻划得丰满生动的正反两种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倾注了莎翁矛盾的妇女观。本文试用人文主义理论对其传奇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论述。
  • 简介:卞之琳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莎学家,其专著《莎士比亚悲剧论痕》是他一生研究莎剧的标志性成果。他借鉴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理论,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莎学研究。他在莎学研究中还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尽管卞之琳的莎学研究受到时代与历史的局限,但其中蕴涵着许多真知灼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标签: 卞之琳 莎学研究 《莎士比亚悲剧论痕》 时代特征
  • 简介:摘要:卢卡奇莎士比亚评论之成就,从认为莎剧表现孤立个体之冲突,到认为莎剧是社会冲突的缩影,以人类的冲突碰撞再现社会历史进程的深刻冲突,再到以“特殊性”来评价莎剧的伟大。

  • 标签: 卢卡奇 莎士比亚评论 社会冲突 特殊性
  • 简介:"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语言艺术的生动性与丰富性、揭示人性和人的心灵世界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仅此三者就足以解说莎士比亚戏剧何以成为世界性的文学经典。尤其是他的作品对人性之善与美的歌颂,以及由此而生的向善、向上、向美的感召力,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是一种丰厚的人文滋养与艺术陶冶。2014年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在这样重要的年份,我们无疑应该说说莎士比亚这位"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为此,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特别推出了典藏版《莎士比亚全集》,学报本期也刊发一组"笔谈",对莎士比亚"现象"作了多角度的解读。陆建德的《莎士比亚:叫我如何形容你?》在大量

  • 标签: 说不尽 奥林匹斯山 浙江工商大学 典藏版 向善 戏剧情节
  • 简介: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作家、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笔下的文字就像天上的银河那般壮丽,同时又充满了哲思。他写的许多语句都成了今世的格言佳句,如“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原句为“Althatglittersisnotgold”,出自《威尼斯商人》)、“生存或毁灭,这是个必答之问题”(原句为“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出自《哈姆雷特》)等等。本期我们就为大家介绍莎士比亚所“创造”的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句。

  • 标签: 莎士比亚 “创造” 佳句 《威尼斯商人》 文艺复兴时期 《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