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作者: 李书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名医》 2016年第3期
  • 机构:李书明所撰论文《浅谈风湿骨病的中医治疗》被北京聚英杰授予“中华特色医疗研究优秀学术论文”。李氏溃疡散2012年4月20日香港国际中医药研究院授予“国际中医药优秀成果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当今老年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肿瘤对老年人的致死率也在不断升高。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各项身体机能都在不断退化,因此在放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来正确应对各种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肿瘤 放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到2016年4月于我院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86例脊柱侧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护理程序。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脊柱平均矫正角度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是95.3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是81.39%,研究组护理满意率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较好恢复脊柱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程序 脊柱侧弯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的治疗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放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的效果显著,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口腔 颌面部肿瘤 手术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实施放疗治疗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428例肿瘤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0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228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放疗治疗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肿瘤 放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资料,探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8例患者,干预组术后采用干预护理,对比组术后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并调查分析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41%,对比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9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7.91%,对比组护理满意度83.33%,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手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容易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脊柱骨折手术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治疗过程中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护理质量成为当今护理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妇科肿瘤患者因其病症的特殊性,极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焦虑心理,不良的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本次研究中对妇科肿瘤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达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妇科肿瘤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心理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中医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作用。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风湿科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以中药湿热敷、督灸为主的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情况、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与中医护理干预前相比,中医护理干预后两组关节疼痛评分、SAS以及SD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SAS以及SDS评分分别为(3.22±1.29)分、(40.02±1.97)分、(40.69±2.3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2±1.40)分、(49.98±3.55)分、(50.36±3.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其不良情绪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护理 中药湿热敷 督灸 作用
  • 简介:医学肿瘤期刊稿件档案化管理是提高期刊质量的重要基础.利用稿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稿件数据库,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年度期刊发表文章的学科方向,根据期刊的栏目设置安排稿件的发表及栏目的布局,把期刊建设成能精准地反映现代肿瘤医学进展,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的平台,能够提高期刊的影响及社会效益.稿件编发后信息反馈的收集归档,对编辑部提高期刊质量和编辑水平,进而提升期刊的级次也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医学期刊 稿件 档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对子宫肌瘤和卵巢肌瘤的诊断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术后的结果与CT结果相比较,研究CT对子宫肌瘤与卵巢肌瘤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23例患者为子宫肌瘤疾病,37例患者为卵巢肿瘤,其中卵巢肿瘤患者的卵巢静脉和动脉显示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动脉显示率情况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检查子宫肌瘤疾病和卵巢肿瘤,可以更加清楚的显示肿瘤的供血情况,对两种疾病的鉴别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子宫肌瘤 卵巢肌瘤 CT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32例患者,感染发生率为9.85%(13/132),经单因素分析,肿瘤患者PICC感染发生与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及导管材料有关。结论临床实践中应结合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此控制感染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肿瘤 PICC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孕早期采用超声检测胎儿开放性脊柱裂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来我院孕检的23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运用超声对开放性脊柱裂指标如中脑导水管-枕骨距离(AOSO)、脑干-枕骨距离(BSOB)、脑干厚度(BS)以及颅内透明层(IT)进行检测,并对其与双顶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孕妇均顺利完成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胎儿AOSO、BSOB、BS以及IT的显示率为96.09%(221/230),并且其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68、0.971、0.954以及0.962;其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75-0.98mm、-1.45-1.42mm、-1.61-1.04mm以及-1.35-0.66mm;同时,双顶径与四个指标呈现出正比关系,并且BS/BSOB均<0.9,与双顶径不存在明显的联系。结论中孕早期采用超声检测胎儿开放性脊柱裂的各项指标,不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重复性,还能将BS/BSOB<0.9作为筛查开放性脊柱裂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超声 开放性脊柱裂 中孕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非肿瘤脑脊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非肿瘤脑脊液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手术并置管,观察组给予C型穿刺针经腹壁穿刺后置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1.84%(45/4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约为87.76%(43/49),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15.477.8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2.108.31)min,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者4例(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例(24.4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非肿瘤脑脊液具有良好治疗效果,选用C型穿刺针经腹腔穿刺后留置引流管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后留置管的治疗方案而言,具有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非肿瘤脑脊液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血管造影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脏肿瘤介入治疗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血管造影CT检查,对比治疗前后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应用血管造影CT与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结果相比,具有一致性。VR重建图像的质量明显优于DSA常规图像,且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采用血管造影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正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血管造影CT 肝脏肿瘤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甲状腺按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文章主要针对乳腺良性肿瘤自身特点,在总结分析图像分割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分割算法。该方法可以得到闭合清晰分割边界,为乳腺疾病的几何特征分类提供前提条件。

  • 标签: 乳腺肿瘤 图像分割 特征提取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和应对对策。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院肿瘤科室收治的肿瘤患者病历中选出137例,对患者家属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不确定感家属量表测量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结果患者家属对疾病不确定感评价平均总分为(82.37±9.26)分,明显高于标准值(75分),其中以不可预测感评分最多,信息缺乏感评分最少。同时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和疾病情况没有较大关联,家庭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对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影响较大。结论影响肿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有很多种,这些因素会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下降,只要采取合理的干预对策才能提升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健康。

  • 标签: 肿瘤 患者家属 疾病不确定感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妇科肿瘤复发与转移中运用PET/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妇科肿瘤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MRI诊断,而观察组则运用hPET/CT显像诊断,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阴性预测值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阳性预测值、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hPET/CT显像运用在妇科肿瘤复发与转移的诊断中,不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还能及时发现可以转移或者复发病灶,可以为治疗方案的调整和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妇科肿瘤 转移 复发 hPET/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以癌痛入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循证组各6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循证组完全缓解率53.85%高于常规组26.15%,无效率0.00%低于常规组7.69%,干预后对照组与循证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落实癌痛管理对策,提高癌痛管理水平。

  • 标签: 肿瘤 癌痛 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