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IgG4-RD合并结缔组织病(CTD)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IgG4-RD合并CT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以期为IgG4-RD合并CTD的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IgG4相关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 肾脏受累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 要:脑出血的别称为脑淤血,是源自于颅内的自发血管破裂所形成的病变,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是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半年死亡率达30%~50%,该病发病较急,很大一部分患者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就诊,而使病情不断扩展蔓延。脑出血的诊断方法依赖影像学检查,CT和MRI是脑出血诊断的首要检查方法。本文收集了近期部分相关研究,总结CT与MRI检查的优缺点,辅助临床选择合适检查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CT MRI
  • 简介:摘要:通过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脑出血方面的差异,总结出两者的优缺点,确定对脑出血诊断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沭县人民医院2022年3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的影像学临床资料,这120例影像学资料中,男性为77例,女性为43例。他们的年龄为4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岁。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20,CT检查)和实验组(n=120,MRI检查)。通过对影像学资料中检查出的确诊人数、病变位置及影像表现的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特点的检出率及敏感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用x 检验的方法进行数值验证。检验标准: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120例影像学资料中,结果显示,CT和MRI在超急性期的诊断率分别为9%和11.6%。在急性期,CT对病程进展的确诊率可达58.3%,而 MRI的确诊率仅为17.5%。在亚急性期CT和MRI检出率都不高,仅为15%和16.7%。CT对慢性期诊断的检出率仅为16.7%, 而MRI对慢性期诊断的检出率为79.2%,高于 CT。结论:根据脑出血发生的时间,将其分成了不同的阶段,比较而言,在脑出血的急性期,CT检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而在慢性期,MRI检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MRI CT 脑出血 影像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检查和MRI检查对脑出血诊断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收集于2022年7月-2022年12月柴桑区人民医院具有疑似脑出血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60例CT检查和MRI都扫描的患者,将CT检查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析。结果:使用CT检查出脑出血患者有52例,检出率为86.66%,MRI检查出脑出血患者有56例,检出率为93.33%,MRI检查在脑出血病况不同时期的检出率高于CT。MRI在不同部位的检出率皆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对病灶的敏感度高于CT,不易漏诊,可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CT MRI 脑出血 影像学特点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检出率和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经过治疗的6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的头颅平扫以及西门子3.0T磁共振成像的平扫检查,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出的脑出血的不同时期脑出血和的检出率、脑实质内病灶现显示情况,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不同时期的脑出血,CT检查在超急性期检出率为94.12%高于MRI检查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出血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MRI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部位的脑出血,病灶位于基底节区时,CT检查检出率为85.71%,MRI检查检出率为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对技术都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尤其是MRI,它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出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脑出血,但CT在脑出血的超急性期检出率准确度更高。

  • 标签: CT MRI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分析脑出血患者获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在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时段收治大量脑出血患者,从中抽取66例配合研究,依据双盲法均分,人数各33例/组。参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分析比对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抑郁、焦虑、肢体功能、满意度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指标等。结果:以各指标水平进行比对,干预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指标分值较参照组低,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指标分值较参照组高(p<0.05);干预后与研究组相比,参照组抑郁、焦虑情绪分值较高,(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分值较干预后参照组高(p<0.05)。研究组满意度指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全面实施,脑出血患者的各项神经缺损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趋于正常水平,缓解不良情绪,获得患者高度认可。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仔猪阉割是一种常见的养猪管理措施,旨在控制性成熟引起的不良行为和异味。本文通过综合研究文献和实践经验,对仔猪阉割技术及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阉割技术包括开腹阉割和切割阉割两种方法,其中开腹阉割常用于高龄仔猪,而切割阉割适用于早期阉割。术后注意事项包括伤口处理、抗生素应用、饲养管理、行为观察等方面,以确保术后的恢复和健康发展。本文旨在为养猪业从业人员提供有关仔猪阉割技术和术后管理的参考。

  • 标签: 仔猪阉割 开腹阉割 切割阉割 术后注意事项 养猪管理
  • 简介:摘 要: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大脑中毛细血管的破裂而引起大量血流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类疾病,年龄分布广泛,除典型的“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以及血性脑积液”三联征征象外,直接诊断依据为腰穿脑脊液,但患者对创伤性检查接受度较差,近年来临床逐渐开始探索无创性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的可替代性,本文收集近期相关研究成果,探究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以期提供可替代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MRI
  • 简介:摘要双侧肾细胞癌(RCC)约占所有RCC患者的5%,包括同时性RCC(与原肿瘤同时诊断或在原肿瘤发现后3个月内诊断)和异时性RCC(在原肿瘤发现后3个月诊断),由于双侧RCC发病率较低,相对罕见,到目前为止,文献中关于双侧肾手术患者的报道也较为缺乏,仅有少数文献研究肿瘤特征、手术方式选择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近年有研究报道了同时性双侧肾肿瘤患者接受不同双侧肾脏手术后的肾功能结果。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相比,双侧部分肾切除术(PN)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改善相关。与分期PN相比,接受同期PN的非转移性同时性双侧肿瘤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平均eGFR较低。但目前的指南仍然缺乏对最佳手术顺序的建议,也鲜有研究比较接受不同手术治疗顺序的患者的长期功能预后。因此,为了评估双侧RCC患者接受不同顺序PN和RN后的长期肾功能预后,进一步优化双侧肾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对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医院(SNUH)、首尔的盆唐首尔大学医院(SNUBH)的267例双侧RCC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肿瘤学资料和预后结局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行双侧PN(n=48)、PN后RN(n=8)和RN后PN(n=25)患者的术后eGFR分别为79.4、41.4和61.2 ml/(min·1.73 m2)(P=0.003)。各组间eGFR较基线下降的程度和慢性肾脏病(CKD≥Ⅲ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RN后行PN患者功能结局最差。此外,双侧RCC中双侧PN组的术后CKD发病率明显高于单侧RCC组(13.8%比6.9%,P=0.016)。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P=0.010)和手术顺序(PN后RN,P<0.001)是术后新发CKD的显著预测因素。因此,对双侧肾肿瘤患者,最理想的手术方式是PN,但当RN与PN相结合不可避免时,应谨慎决定手术顺序,RN后PN对患者肾功能保护不利。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儿先心病对术后康复有着较高要求,如果医护人员采用的方法不合理,就有可能导致患儿无法正常出院。因此,相关护理工作的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小儿先心病介入术后护理程序的应用方法,并对于护理效果发表一些看法。

  • 标签: 护理程序 小儿先心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术后护理的有效途径。方法:本研究选择5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9例),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29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在颈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术后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颈脊髓损伤 高位截瘫 术后护理 综合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术前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肺炎的影响,以评估其在减轻手术后并发症、提高康复速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在作用。研究:受试者招募依据一组包括特定标准的20名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了个性化的术前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锻炼、有氧运动和心理支持,而对照组继续接受标准的术前准备。数据收集包括术前评估和术后跟踪,涵盖了肺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评估。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双样本t检验等方法。结果:实验组的肺功能指标在术前明显改善,包括增加的肺活量、改善的呼吸力量和更好的气体交换能力。最显著的是,实验组的术后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康复速度更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此外,实验组的术前焦虑水平较低,对手术的信心更强,生活质量评估更高。结论:这一综合性康复干预策略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显著降低了术后肺炎的发生率,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机会。

  • 标签: 术前肺康复训练 肺癌患者 术后肺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二孩,因此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刨宫产手术是一种临床医学上的常见分娩手术,刨宫产是将产妇经腹切开子宫将胎儿取出的手术剖宫产是将产妇经腹切开子宫将胎儿取出的手术。其主要应用在一些难产的产妇身上,例如胎儿胎位异常、胎儿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缺氧、产妇子宫破裂、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情况。通常剖宫产后产妇受到药物、伤口疼痛、心理焦虑的影响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因此会大大降低母乳喂养的可能性。通过医学方面专家多方面研究和实验得知,合理规范的健康教育会对剖宫产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和母乳喂养胎儿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 标签: 健康教育 剖宫产术后恢复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以耳鼻咽喉科气管切开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综合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优化护理措施,期望能够给同专业领域护理人员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气管切开后患者共26例,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3年12月,针对2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13例患者;一组为观察组13例。对护理干预前后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所有患者干预4周后的拔管成功率、住院总费用以及因肺部感染使用的抗生素费用。结果在CPIS与NIHSS评分中,干预前两组患者间无差异,但在干预后,两组患者改善显著,尤其是观察组13例患者更优于对照组13例患者,数据间差异突出(P<0.05)。观察组患者4周后的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总费用以及因肺部感染使用的抗生素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实施基于综合康复干预的气道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住院和治疗费用。

  • 标签: 综合康复干预 气道管理模式 气管切开术 护理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1月期间临床收治的中耳炎患者共计60名,按乳突根治术治疗背景挑选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平均分组,即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0名。常规组提供基础护理,实验组提供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对比患者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的舒适度评分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下落实相应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舒适度提升,减少并发症发生,建议应用。

  • 标签: 中耳炎 乳突根治术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切除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第1天和7天的VA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的VAS评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扁桃体炎切除术后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显著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明显降低术后的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慢性扁桃体炎 低温等离子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观察预防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中,筛选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分设常规护理组与预见性护理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46例。按照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较,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针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骨折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