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因颅脑损伤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测评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测评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测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9%,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2%。干预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促使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和谐相处,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为促进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重症及营养领域的专家撰写本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文献,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态评估、营养治疗目标、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添加剂的使用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治疗、营养管理流程和护理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形成43条推荐建议,旨在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指导与参考。

  • 标签: 神经外科(学) 重症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管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神经重症医学作为新兴的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学亚专业,在中国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缺乏主题创新、设计合理及实施规范的临床研究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多学科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目前神经重症学科发展和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出六个主要的优先发展和研究方向,包括脑水肿发生机制、转归预测以及基于新靶点的治疗药物的研发;多模态神经功能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评估与管理;血管开通后再灌注损伤的防治;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机制、评估及管理策略;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控制和可持续改进体系的建立;智能化神经重症诊疗体系建设。希望这些指导意见能够促进我国神经重症医学的发展,全面提升神经重症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神经病学 神经重症医学 临床研究 重症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率、凝血指标、血栓预防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的凝血指标(PT、Plt、APTT、AT-Ⅲ、D-D和FIB)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栓预防有效率(98.3%)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静脉血栓 下肢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风险预警护理疗效。方法取我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风险预警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2例,比较生活质量、运动能力、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与护理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均高,研究组护理疗效(98.07%)较对照组(86.53%)高,研究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3.84%)较对照组(15.38%)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采用风险预警护理能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 失禁相关性皮炎 风险预警 护理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重症管理是新兴的亚专科,《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以《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为基础,经多次集体会议讨论形成,内容更加丰富新颖,吸收了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最新观点、最新方法及最新认识和实践操作,也吸纳了近年来协作组的原创性多中心研究成果与科学文献,突出体现了多学科特点。新共识发布将是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助力器,将持续推动中国神经外科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2例神经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镇静镇痛药物及不同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药物镇静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以及ICU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低,两组在使用镇静镇痛药后的相关指标上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镇静后12h、24h、48h的Sp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出现意外脱管、支气管扩张、VAP等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差异,P<0.05有显著性。结论:对于神经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镇痛镇静药物能够保持机体状态的平稳,同时,对病人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率和呼吸,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保证患者机体康复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重症监护室中机械通气的安全性。

  • 标签: 神经医学科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药物 治疗效果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呈现集中暴发流行。疫情期间,武汉市大多医院被征用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本部院区)作为武汉市仅有的五家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医院之一,承担了大量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工作。本文阐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依据该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时制定了疫情期间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规范化诊疗流程,包括:门急诊管理、住院患者管理、病区的改造与分区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等。该流程的制定有效地提高了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效率与就医体验,同时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神经外科 急危重症患者 诊疗流程
  • 简介:<正>我有个弟弟,比我小十岁!直到现在我都还不怎么敢相信这一事实。对于他的横空出世,我一直有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今年五岁了,别的小孩两年就幼儿园毕业了,可他

  • 标签: 相信自己 古灵精怪 就这样 给你 重复跑 李莫
  • 简介:“喂,您好,这里是曙光诊疗中心,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吗?”接线员摊开记录用的本子,笔尖停在纸上,等待电话那端的声音。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听筒中却一片安静。“喂,请问能听到我说话吗?”接线员边说边考虑是否要请维修人员检查电话线路。这时,听筒中传来了微弱的呼吸声和轻轻的啜泣声。

  • 标签: 少女 电话线路 维修人员 接线 听筒
  • 简介:神经调节是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办式之一,该调节方式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该调节过程要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来共同完成。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体液传送化学物质来完成。在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学习中,学生的困难主要存在于对神经调节的理解。如果教师的教学仅仅涉及这些书本内容,学生对于这块知识的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也很难应用这部分知识去解决问题,更不能高屋建瓴地去理解新的知识。

  • 标签: 神经调节 解读 生命活动调节 调节方式 化学物质 体液调节
  • 简介:采用华润上华0.6μm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一种用于神经信号再生微电子系统的低功耗、高增益功能电激励电压驱动电路.它可以用于驱动激励电极和与之相连的神经来再生神经信号.电路由2部分组成:全差分折叠式共源共栅放大器及带过载保护的互补型甲乙类输出级.电路采用了满摆幅的输入输出结构,保证了大输入电压范围和大输出电压范围.仿真结果表明,电路增益可以达到81dB,具有295kHz的3dB带宽.芯片面积为1.06mm×0.52mm.经流片实现后在片测试,在单电源+5V下工作,直流功耗约为7.5mw,输出电压幅度达到4.8V;同时在单电源+3.3V下也可正常工作.

  • 标签: 低功耗 满摆幅 神经信号 电压驱动